|
绘画 》 陳丹青最鐘愛作品:紐約瑣記 》
第22節:藝術與自由
陳丹青 Chen Danqing
第22节:艺术与自由
藝術與自由
摘自《和畢加索在一起的日子》,弗朗索瓦茲·吉洛、卡爾頓·萊剋著,周仲安、吳憲、姚燕瑾譯,江蘇人民出版社1988年出版,第211頁:
米羅走後不久的一個上午,我們收到卡恩韋勒寄自巴黎的快信,信中還夾着一份紐約來的電報。
此前,我們已聽說不少美國國會議員譴責現代藝術將導致政治顛覆的怪論,這些論調類似三十年代希特勒的煽動性演講,也是目前俄國人津津樂道的。唯一的區別僅在於美國國會議員把現代藝術視力共産主義陰謀的一部分,而俄國人則將現代藝術稱之為“資本主義的腐敗”。持有這種論調的人都是美國亞文化陣綫中的極端分子,而紐約現代美術館顯然是抵製這類人的一個中心,這份電報便是這一抵製中心所急切發出的“心靈的呼聲”。簽名的有畫傢斯圖爾特·戴維斯、雕塑傢利普切茲,以及當時該館繪畫與雕塑部門主任詹姆斯·約翰遜·斯威尼,電報是經由卡恩韋勒的美術館發給畢加索的,全文如下:
美國新聞界和美術館反對繪畫與雕刻自由表現的聲浪日見高漲。支持平庸之輩和功利主義者的巨大壓力重新興起。藝術傢和作傢們為了重申他們的權力,將於5月5日在現代美術館召開會議。您的支持對會議的成功意義重大。請來電聲明您強調藝術創新有必要予以寬容。電報請發百老匯大道1775威斯尼。
電報裏附有回電費用業已預付的收據。我把電報給巴布羅(即畢加索)譯了出來,又給他念了卡恩韋勒的信。卡恩韋勒已讀過電報,他的評語是“鬍說八道”。對於日益高漲的反對藝術自由的聲浪,卡恩韋勒反問:有誰在乎?對於那幫人誰也不必擔心。他又說,或許他錯了,畢加索也許會覺得有必要強調對藝術創新應有寬容之心。
巴布羅搖搖頭,說:“卡恩韋勒是對的。藝術是起破壞作用的東西,的確不該獲得自由。藝術和自由,恰似普羅米修斯的火,衹能被偷來,用來反對現存秩序。一旦藝術成為官方性質,並嚮所有人開放,它就成了新的學院派,”他將電報往桌上一扔,“我怎能支持這種觀點?要是有朝一日允許藝術暢行無阻,那是因為藝術已經被淡化,顯得軟弱無力,不值得為之奮鬥了。
“眼下的問題是,根本就沒有強有力的學院派藝術可以是值得與之抗爭的,也許可以說,學院藝術已經奄奄一息,而這對現代藝術是很不利的。原則即便糟糕之至,也該製定原則,藝術有沒有力量的佐證,就在於它能否衝破種種障礙。清除障礙的結果無非是:藝術變得空洞乏味、蒼白無力、毫無意義,藝術的價值將等於零。”
巴布羅仔細看了那張預付款項的收據。“得,他們白白為我浪費了938法郎。”說着,他將收據扔進廢紙簍。
1999年3月28日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
|
|
第1節:藝術教育(1) | 第2節:藝術教育(2) | 第3節:藝術教育(3) | 第4節:繪畫的觀衆(1) | 第5節:繪畫的觀衆(2) | 第6節:繪畫的觀衆(3) | 第7節:繪畫的觀衆(4) | 第8節:我的畫室(1) | 第9節:我的畫室(2) | 第10節:我的畫室(3) | 第11節:我的畫室(4) | 第12節:我的畫室(5) | 第13節:我的畫室(6) | 第14節:我的畫室(7) | 第15節:我的畫室(8) | 第16節:藝術與良心(1) | 第17節:藝術與良心(2) | 第18節:藝術與良心(3) | 第19節:藝術與良心(4) | 第20節:藝術與良心(5) | 第21節:藝術與藝術傢 | 第22節:藝術與自由 | 第23節:美術館(1) | 第24節:美術館(2)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