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评传 民国的才子佳人:现代作家的婚恋与创作   》 二、“爱在右,同情在左”(2)      王鸣剑 Wang Mingjian

  在船上,梁实秋与顾一樵本名顾毓琇(1902—2002),江苏无锡人,1902年出生,5岁入私塾,10岁考入无锡著名的“俟实学堂”,14岁就读于北京清华学校,20岁被选派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习,获机电专业博士学位。学成回国后,先后任浙江大学、清华大学教授,中央大学校长、教育部政务次长、上海市教育局局长等职,并创办过上海戏剧专科学校。1950年再次赴美,任麻省理工学院、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顾一樵一生执教,桃李满天下,江泽民、李远哲曾是其学生中的佼佼者。、许地山等几个志趣相投的人,办了一份名为《海啸》的纯文学性质的壁报,张贴在客舱的入口处。冰心受邀,在上面发表过《惆怅》、《纸船——寄母亲》、《乡愁——示HH女士》等诗。也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冰心非但没有如梁实秋所说的发挥自己的天分写小说,而是写下了浓烈情感的三首诗。《海啸》出了几期后,大家都觉得质量不错,于是挑选了14篇由许地山寄给了《小说月报》,同年底,这14篇文稿全部被《小说月报》(第14卷第11号)刊用。
  1923年9月1日,冰心等留学生抵达美国西雅图,好友之间相互留下通信地址后,就各奔东西。许地山入读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哲学系,吴文藻接受同学潘光旦的推荐,去了达特默思学院学社会学,冰心则遵从燕大英语老师鲍贵思的安排,到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研究院进修。
  威尔斯利位于美国东部的波士顿,达特默思则在北方的新罕布尔州,两地相距甚远,坐火车也要七八个小时,如果不是许地山在船上“阴差阳错”地牵线搭桥,冰心和吴文藻今生几乎没有机会相识相爱。冰心到校后,接到了许多同船朋友的信函,她都用威校的风景明信片回复,唯独对吴文藻写了一封回信。
  冰心对威尔斯利大学的校园非常喜欢,特别是校园中的Lake Wabsn,冰心将其译为慰冰湖,触动了她年少时关于海的记忆。威校校园十分优美,人才辈出,曾培养出中美两国“第一夫人”(宋美龄和希拉里·克林顿)。冰心对威校的环境十分喜欢,特别是校园中的Lake Wabsn(通译为韦班湖,冰心将其译为“慰冰”。)和宿舍Beebe Hall(冰心译为“闭壁楼”),更是触动了她年少时关于海的记忆和对亲人的思念。于是,她在慰冰湖畔履行承诺,继续向国内的小朋友倾诉她在异国他乡的思乡之情,这些挥之不去的乡愁和海外见闻,日后结集为《寄小读者》。冰心出国前夕,弟弟们要她将远行的一切写信告诉他们,以慰他们的思念之心。在《晨报·儿童世界》做编辑的表哥刘放园,又约冰心将旅途与海外见闻记下来,刊在他编辑的刊物上。因此,冰心从北京出发前往上海乘船的途中,就开始了《寄小读者》的写作。《寄小读者》主要记叙了冰心赴美留学旅途的见闻和在异国的生活。通过对“花的生活,水的生活,云的生活”娓娓动听的描写叙谈和往事的回忆追述,表达了她深挚的爱国心曲。《寄小读者》最初题名为《给儿童世界的小读者》,在国内写有六篇,除阐明与小朋友通讯的动因及一只小鼠的故事外,主要记叙了赴美从北京乘火车到上海之间的所见所感。第七篇是从上海换乘邮船后的感怀与见闻,她自称为“算是沿途书信的小序”。
  《寄小读者》在1926年5月由北新书局结集初版时已达27篇(另有《山中杂记——遥寄小读者》10则),1927年出第四版时增添了通讯二十八与二十九两篇,共计29篇。《寄小读者》是以通讯的形式写成的儿童文学作品,在文体上具有开创性,文中竭力赞颂母爱、童心和大自然,其中的真挚情感和优美文字,赢得了一代又一代“小读者”的喜爱。整部作品各篇的内容虽有侧重,但涵盖其中的“爱的哲学”思想,却散发出永久的魅力。郁达夫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里深具慧眼地说,“冰心女士散文的清丽,文字的典雅,思想的纯洁,在中国好算是独一无二的作家了”;“读了冰心女士的作品,就能够了解中国一切历史上的才女的心情;意在言外,文必己出,哀而不伤,动中法度,是女士的生平,亦即是女士的文章之极致。”王永生主编:《中国现代文论选》第一册,贵州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570页。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团结出版社
苏雪林:“精神贞操之重要,更在肉体之上”一、“你想我的心么?我愿意将这个给你”:秦风(1)
一、“你想我的心么?我愿意将这个给你”:秦风(2)一、“你想我的心么?我愿意将这个给你”:秦风(3)
一、“你想我的心么?我愿意将这个给你”:秦风(4)二、“我爱的并不是实际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张宝龄(1)
二、“我爱的并不是实际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张宝龄(2)二、“我爱的并不是实际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张宝龄(3)
二、“我爱的并不是实际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张宝龄(4)二、“我爱的并不是实际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张宝龄(5)
二、“我爱的并不是实际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张宝龄(6)二、“我爱的并不是实际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张宝龄(7)
二、“我爱的并不是实际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张宝龄(8)二、“我爱的并不是实际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张宝龄(9)
二、“我爱的并不是实际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张宝龄(10)二、“我爱的并不是实际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张宝龄(11)
二、“我爱的并不是实际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张宝龄(12)一、“成功的花,人们惊慕她现时的明艳!”(1)
一、“成功的花,人们惊慕她现时的明艳!”(2)一、“成功的花,人们惊慕她现时的明艳!”(3)
二、“爱在右,同情在左”(1)二、“爱在右,同情在左”(2)
二、“爱在右,同情在左”(3)三、“爱了一个人,即永久不改变”(1)
第   I   [II]   [I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