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演义说部 》 春秋列國志傳 》
第二十二回 鄭莊公祖宮演武 周鄭於繻葛大戰
餘邵魚 Yu Shaoyu
卻說次日莊公,令軍將俱各披挂,分為四隊。第一隊,將官乃鄭伯次子曼伯是也,挂前部先鋒印,大將軍潁考叔副之,引兵五千,屯於前。第二隊,將官乃大夫原繁,字公簡,挂左翼先鋒印,公子子元副之,引兵五千,屯於左。第三隊,將官乃下大夫公孫關,字子都,挂右將軍印,太子忽副之,引兵五千,屯於右。第四隊,將官乃上大夫公子呂,字子封,挂都督諸軍運籌元帥兼後隊保駕大將之印,以右大夫,段叔盈副之,引兵五千,屯於後。諸軍共有一十六萬,大將四百餘員,分為四隊,列在大宮之前。
須臾,齊魯二侯來至,鄭伯宴之於宮前殿。酒至數巡,鄭伯傳令謂諸將曰:“往者西戎所進鐵弓一張,約三百餘斤,今可設的於場前,有能輓此弓連中三箭於的,以助齊魯二侯之樂者,定有重賞。”衹見前隊軍中擁出一員大將,豐神慷慨,勇力驍雄,乃副先鋒潁考叔也。考叔左手伸弓,右手架箭,連發三矢,齊中標的。衆口喝彩,鼓樂歡騰,考叔放弓升車。又見一員將官大叫:“潁考叔勿得乘車,且等看我射箭!”衆人視之,乃右翼將軍公孫子都。子都尚未曾架弓,考叔挾輈以走,子都援戟以逐之,考叔取車輗亂抵,幾至交爭。鄭伯望見二人,忙召至宮庭,諭之曰:“今日寡人練兵伐許,姑試汝等之能,何惜一乘之車乎?”遂命各賜良車一乘,復以鐵弓賞考叔。齊魯二公見鄭兵勇猛,鹹側目而駭。
是日,大兵前進於許,許本小國,聞鄭兵臨城,許侯莊公不敢出戰,乃令軍民竭力置木柵,以蔽城池。鄭先鋒公子曼伯命一卒一束薪柴,是夜焚木柵而攻城,火光連城,喊聲大作,許人並無戰心,皆奔入城。潁考叔乃取鄭伯之旗,先登許城,麾而呼之曰:“鄭伯登城,諸將齊登!”公孫子都怨考叔奪車之故,在火光中見考叔登城,乃抽弓發矢,暗射考叔。考叔中箭墜城而死,鄭伯亦不知為子都謀也。
許城既陷,許侯從北門走出,來投衛侯。衛侯曰:“我國初被鄭伐,不能容汝,汝可奔宋。”許侯復奔宋,鄭伯與齊魯二侯入許收軍,已失考叔。鄭伯大哭,謂二侯曰:“潁考叔乃勇而忠,純而孝者也!一羹而悟寡人之天性,今從徵而喪於許,是以哭之。”乃命設酒餚,親為製文祭於軍前。其詞曰:
嗚呼考叔,天縱其純,事母以孝,報國以忠。
動全禮樂,戰奮折衝,正茲謀翼,雲何處終。
既痛我麯,復慘我容,聊奠清漿,以盡我衷。
烏呼此恨!其何能窮?
祭罷,鄭伯詢許侯,許之文武奏曰:“已奔宋矣!”鄭伯謂二侯曰:“舉廢繼絶,此天子之事。”共具表以奏天子。發洛使者,星夜來周見天子。天子下詔令鄭伯立許新君,移兵伐宋回朝。三人共議,令許大夫百裏,奉許侯之弟許叔立為諸侯。
是日,遂發兵伐宋,三國之兵殺奔郜來,鄭伯取郜之地送魯侯。宋公聞鄭伯至,問群下抵守之策?司馬孔父嘉奏曰:“先命一將,從間道取長葛,鄭兵俱必回救之,然後我大軍從後襲之,鄭伯可擒也!”司空華父督奏曰:“鄭兵勢如虎狼,我郜已破,不可遣兵遠出,衹宜固守,求救於衛,方可免患。”
孔父嘉甚急之,宋公遂命嘉督兵從間道來攻長葛,華父惡嘉之不從己說,暗遣使於鄭公子馮,言:“孔父嘉起兵侵鄭長葛,汝能領兵擒孔父嘉,我不日謀汝歸而繼位!”馮得書大悅,即與鄭大夫祝聃謀救長葛,聃率鄭留守之兵卒八千來至長葛,卻好遇宋兵於城下,兩軍相對紮營。
孔父嘉從將校藺仲堪之計,傳令三軍披挂,夜半劫鄭兵之寨。時當三更,宋兵盡銜枚至鄭寨外,孔父嘉潛身而入,衹見寨內空虛,俏無人聲,嘉引衆兵大喊殺入。轉門外一聲炮響,四圍殺進,嘉見鄭兵衝突,知陷其計,遂與仲堪捨命殺出。外營祝聃大喊一聲,手起刀落,仲堪分屍於馬下。嘉急急抽回,將盔甲棄於寨內,扮步卒走出,聃始不知追趕。嘉領敗兵八百餘人,回見宋公。公大驚無措,鄭兵在外攻城又急,華父奏曰:“喪兵速禍,皆嘉之罪,乞斬嘉以謝鄭伯,圍可解也!”公以嘉乃先朝之臣,不忍加誅。華父大聲曰:“主公不聽臣謀而聽孔父嘉之淺識,今日禍至於此,尚惜一嘉而寧亡國乎?”公默然不語,華父援衛士之刀,斬孔父嘉於殿前。
華父既斬嘉之首級,付鄭使曰:“讒賊已誅,謝罪來日!”
宋侯親出城勞軍,以乞退兵也!鄭使出,群臣皆相視而駭。華父曰:“三國來時,汝君臣不出城勞軍,任從汝退。”遂出朝。
群臣奏曰:“華父督擅殺大臣,有無君之心,請除之!”宋公含淚。次日前來入朝,華父督投戟以中公腦,公遂死。開四門迎兵入城,迎公子馮歸國,三侯兵立馮為宋公,督遍路三侯,立督為太宰之職,盡取宋之帑藏,班師回朝。
桓王大宴三侯,遣鄭伯歸國。王問群臣曰:“此行本欲看鄭伯之過而奪政權,今鄭討三國得勝來朝,其事若何?”群臣鹹曰:“鄭伯奉王命得專徵伐,其勢愈加,今不早除,恐後難製!”王曰:“彼既有功,難以為辭。”周公黑肩進曰:“臣有一計,使鄭伯吞聲受代,以免諸侯見忌之心。”王問:“其計如何?”周公曰:“昔者先王武王時,曾以原溫以下十二邑之田,以蘇忿生為采邑,後忿生叛,此田今為北邊曠土,朝廷纍欲取之,北夷伯占,不能恢復。王朝日遣使賫詔,賜鄭伯十二邑之田地,以賞徵伐之功。鄭伯受之,則上表辭謝,特彼將營此田,必與北夷相爭戰,我得乘間觀其勝負,就中取事。彼若知而不受,必怒不上謝表,然後王下詔率列侯之兵,共伐鄭伯不恭之罪,鄭伯受伐無辭,列侯起兵亦有義,一舉而兩得矣!”
桓王大悅,即遣使賫詔往鄭,鄭伯謝恩,厚禮遣歸,群下聞王賜十二邑之田,鹹相稱賀,獨上大夫公子呂知其為計,告明鄭伯。鄭伯曰:“無子封,幾乎入周君臣之套也,然則處之若何?”子封曰:“姑申謝表,然後遣使與北夷取之,北夷不還,然後上表辭還,庶幾兩處無失!”鄭伯從之,遂裁謝表以上。遣使往北夷取田,北夷主懼鄭伯之威,遣使奉十二邑之田,鄭伯厚謝遣歸。
卻說天子設朝,聞鄭伯取十二邑之田,不片言而得,乃問於周公,公曰:“王可遣使告鄭說,四邑歸周供奉祭祀,鄭伯必不肯給,然後會諸侯之兵,討其不供祖祀之罪可也!”王喜。
遣使至鄭,告以如此,鄭伯問群臣,子封曰:“此削政之意明矣!”伯曰:“然則奉田以上何如?”子封曰:“不可!割田不已,必至削政,削政不已,必至滅國。明公且捨其大績,舉政歸朝,退守臣職可也!如其不然,必拒命而後可!”太子忽進曰:“我父為國傢徵宋伐許,結怨鄰國,一旦解國大柄,則諸侯之兵畢集,鄭不保矣!寧上表辭田,如天子必欲取之,則棄臣節而拒命,庶不失為伯國也!”鄭伯然之,上表入朝辭田。
周公勸王即此事為辭,傳詔列侯,命會兵於孺葛,以伐鄭伯不供之罪!王命虢公林父為先鋒,蔡侯、衛侯副之。周公黑肩為左翼,陳侯副之。王親率大軍於後,殺入鄭國而來。鄭之孺葛戍卒飛報於鄭伯。鄭伯聞之,問子封計,子封曰:“事到如今,不得不為,公當率兵以拒之。”鄭伯即令公子元為左翼,曼伯為右翼,祭仲為先鋒,出城三十裏下寨。
次日,鄭伯列開陣勢,見周陣中黃旗開處,一將當先,熊腰虎背,白齒圓睛,手輪大刀,高聲駡陣曰:“寤生背祖宗,違王命,何不下馬受縛?尚敢興兵來拒!”鄭伯橫槍勒馬,舉目視之,乃王上卿虢公林父也。兩軍戰未數合,王兵既奔,虢公抽馬便回保駕,公子曼伯持戟望虢公背後刺,虢公落馬,太子忽拔劍便砍,周公黑肩救起,望西而走。鄭兵四圍桓王,桓王不能出,從馬上手舞雙刀,力抵四將,忽子元曼伯、鄭將祝聃執弓搭箭,望王左肩射中一矢,王墜馬下,聃將近前斬之,鄭伯大叫曰:“君子不欲多傷人,況敢凌天子乎?且勿動手。”
遂令鳴金收軍。潛淵居士讀史詩云:
君臣大義死無仇,鄭伯如何敢拒周。
敗後徒興安否問,春秋首惡抗王侯。
又東平先生一絶雲:
繻葛風高滾戰城,鄭莊初動抗王兵。
勁弓偏射周王駕,戰捷何謙不傷人。
周兵始救得天子回寨,是夜鄭伯使大夫祭仲,於周寨中問王安否,周公懼鄭兵復至,遂拔寨逃回。鄭兵雖勝,鄭伯恐得弒君之罪於列侯,故亦不追趕。桓王既敗兵回,憂憤成疾,問群臣曰:“吾承先王之統,不能匡服諸侯,反見辱於鄭,卿等為我謀計,以雪朕恥!”群臣奏曰:“陛下善養聖躬,鄭不足憂!”虢公林父曰:“當今諸侯,惟齊最強,齊與鄭相善,王請差使徵齊兵伐鄭,齊不忍加兵於鄭,必率鄭來朝,倘齊鄭相恃為強,然後下詔大會天下諸侯,將齊鄭兩滅之,可免後患!”
王遣使齊徵兵伐鄭。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一回 蘇妲己驛堂被魅 雲中子進斬妖劍 | 第二回 西伯入商得雷震 西伯陷囚羑裏城 | 第三回 紂王作酒池肉林 西伯脫囚歸歧周 | 第四回 西伯建臺鑿池沼 子牙避紂隱磻溪 | 第五回 子牙代武吉掩災 西伯侯初聘姜尚 | 第六回 西伯再訪姜子牙 子牙收服崇侯虎 | 第七回 周武王議伐商辛 姜子牙檄降殷郊 | 第八回 姜子牙收服洛陽 孟津河白魚入舟 | 第九回 太公遺計收五將 紂王拜將徵西歧 | 第十回 太公興周滅商紂 武王分土封諸侯 | 第十一回 周公秉政誅管蔡 成王感變啓金滕 | 第十二回 周公定鼎於郟鄏 召公奭宣佈王化 | 第十三回 南民不忍伐甘棠 楚子膠舟溺昭王 | 第十四回 穆王西遊昆侖山 楚人大戰麒麟𠔌 | 第十五回 周穆王趙城托孤 密康公因色亡國 | 第十六回 嬴非子牧馬受封 十丈臺李巫監謗 | 第十七回 尹吉甫大徵儼狁 薑皇后脫簪諫王 | 第十八回 盧妃懷孕十八年 幽王舉火戲諸侯 | 第十九回 鄭桓公驪山救駕 周平王棄鎬東遷 | 第二十回 穎考叔捨羹悟主 州籲恃寵弒桓公 | 第二十一回 衛石碏仗義殺子 陳穆公以婚救衛 | 第二十二回 鄭莊公祖宮演武 周鄭於繻葛大戰 | 第二十三回 鄭太子救齊辭偶 鄭祭仲殺婿逐君 | 第二十四回 魯桓公入齊遭弒 齊襄公出狩遇怪 | |
| 第 I [II] [III] [IV] [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