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权力“深喉”   》 第22节:叶利钦:权术者无常(1)      黄誌 Huang Zhi

  叶利钦:权术者无常
  无常是强权之"术"。
  叶利钦经历了许多次小的失败,但是他在夺取权力的斗争中赢得了所有主要的战斗。叶利钦有他不变的一面,但是更多的还在于他的多变。叶利钦并没有多少主义和信仰可言,只要能在政治上保住自己,他既可以往左变,也可以往右变。
  目的总是证明手段是正确的。《圣经》说,凡事受了责备,就是被光显明出来,因为一切能显明的就是光。叶利钦的多变之所以不可取,因为一切说到底都是以他为主的"权力游戏"。
  1999年12月31日,叶利钦宣布辞去俄罗斯总统职务。这位世界政坛上的重量级人物站在现实与历史交叉点上,打破了一个旧时代,但却无法开创一个新时代--
  叶利钦曾经是人民自发拥戴的、相信能够力挽狂澜打造俄罗斯光明未来的领袖。但一度民众对他的支持率仅剩下百分之几。有人认为叶利钦只是走马灯式地更换管家和忙于搞平衡。终于,叶利钦自己感到"累了",决定提前辞职,挑选普京做他的继承人。当叶利钦将自己心爱的签署总统令的钢笔交给他的继任者普京时,他语重心长地说:"照看好俄罗斯。"
  将意志握在拳中
  戈尔巴乔夫:"叶利钦最关心的是争夺权力的斗争"。马基雅维里说过,目的总是证明手段是正确的。从这个角度看,叶利钦是成功的统治者,无论是获取、还是维护统治权力,他都充满了权术"智慧",而且非常的从容。
  戈尔巴乔夫宁愿相信政治是纯洁的。他信任和重用叶利钦,然而,事与愿违。他在后来回忆往事时,很理性地评价过叶利钦:
  1987年11月9日,记得好像是上午,我得到报告,说莫斯科市委发生一起重大事故:在休息室发现叶利钦满身是血,医疗小组正在那里救护。很快事情明朗化了,叶利钦用办公室的剪刀假装自杀。照医生的意见,伤势对生命不构成任何危险,剪刀顺肋骨划了一下,留下一道血痕。医生尽心竭力,以求不让这不算什么趣闻的轶事张扬开去。还有一种说法:叶利钦坐在休息室一张桌子旁,突然失去知觉,倒在桌子上,极偶然地被拿在他手上的一把剪子划破。这则神话,叶利钦本人也感到不满意。大约两年以后,又有一则神话流传开来,说是有一天夜间他在马路上遭到未遂谋害。有两个流氓手握芬兰刀,向他冲来,他当然用力推开他们,就像扔掉两只小猫一般,但还是受了刀伤。
  1987年11月9日下午,我把政治局委员紧急召集起来。医生再次确认叶利钦的伤势对生命和健康无任何危险。在讨论过整个情况之后,决定即刻提出叶利钦的工作问题。我亲自打电话同他谈话。为了避免对他说来不太愉快的那个话题,我开门见山地说:"全部情节我都已了解,对事情的原委也清楚了。所以要定个日子,开一次莫斯科市委的全体会议。"
  叶利钦多少有些失态,他说:"干吗这么仓促?医生还给我开了一大堆药呢……"
  "医生给你开药是让你稳定下来,也是对你的鼓励。拖延不开全会是没有道理的。就这样莫斯科也已经谣言满天飞了,有关于你在中央全会上的发言、也有关于你的身体状况的。"
  "那以后我干什么呢?"
  "我们会考虑的。"
  "要不我干脆退吧?"
  "我不这么想,你还不到年龄嘛。你还应该工作,再工作。"我答道。
  在我们刚开始谈话时,我觉得叶利钦竭力想赢得时间,他拼命在寻找下一步行动的预案。后来,当我们谈及他有可能去国家建委任职、按部长级作安排时,谈话就具有务实性了。
  "这是退出政治舞台吗?"他自问自答地这么说。我说,"现在不能让你回到大政治的圈子里去,可部长是政府成员。你还是苏共中央委员嘛。往后我们再看一段时间。生活仍在继续,你就准备召开市委全体会议吧。"
  莫斯科市委全会于1987年11月12日召开,跟我一起去出席会议的有利加乔夫和扎伊科夫。
  会议的气氛很沉重。叶利钦在凌辱他的同事和身边的工作人员方面是个大行家,而这会儿可轮到他得报应了。许多发言人的动机很明显带有报复和幸灾乐祸的成分。我记得普罗科菲耶夫的发言极其尖锐,他讲得很长,讲他在市执行委员会工作期间受到不公正的对待。这一切给人留下了沉重的感觉。
  在全会上叶利钦表现得很克制。从一开始我就力求不要使"叶利钦事件"成为丑闻,按照正在中央、党内、国内逐渐形成的新的气氛来解决。因此,在政治局提出公布莫斯科市委全会上的发言,包括我的发言时,我建议:在会上谈到叶利钦个人问题时,话应当说得准确些,不要把他的一生和他的活动完全否定。我的意见受到支持,会场上"对!对!就该这么办……"响成一片。
  全会委托雅科夫列夫、拉祖莫夫斯基和博尔金根据这一精神审定一份由市委起草的供发表的文稿。可后来谣言传开了,把整个这个情节描写成对人民捍卫者的迫害。应该认为这些谣言与叶利钦本人有关,也与已经将他吹捧为民主派领袖的那些人有关。莫斯科市委全会之后,有一段时间叶利钦继续做治疗,接着便去休假。
  1988年1月14日,叶利钦被任命为苏联国家建委第一副主席。他依旧是政治局候补委员,还参加过若干次政治局会议。直到二月全会才解除他的这项职务。后来,同事们曾多次责怪我没有把事情做彻底。他们说:"应该把他清除出中央委员会,把他流放到老远的地方去,越远越好。既然你那么怜悯他,那就派他去海外当大使,这样他也就到头了。"有多少次人们这样说我:"您得承认,这可是您最大的失算啊!"
  我没有这样的想法。整人不符合我的性格,更何况这样做是违背我竭力要在党内推行的那种人际关系的精神的。对叶利钦作出重新任命的决定,我的出发点是确信我们的一切都应该建立在同志关系的基础之上。对于他,我一点也不反感,更谈不上什么仇恨之心。即使到了他在政治斗争过程中开始用最低级的言词指责我、侮辱我,他也没能把我拖进这类叫骂争吵中去。
  叶利钦:"我已看清了他的力量和软弱"。叶利钦从作为戈尔巴乔夫的左膀右臂再到"掘墓人",反差如此巨大?叶利钦在他的《总统笔记》中袒露了自己的心扉:
  1988年正是改革的高潮时期。
  戈尔巴乔夫并没有把我推到荒芜人烟的偏僻角落里,也没有把我发配到遥远的异域他乡,就像他的几位前任所做的那样。相反地,他似乎是很高尚地宽恕我、怜悯我。然而,只有少数人知道这是多么痛苦!
  正是在这样的时候,我彻底弄清楚了我与戈尔巴乔夫之间的关系。我看清了他的力量和软弱,懂得了来源于他的不幸与危险的精神流质。我从来没有把同他的斗争作为自己的目标。不但如此,在诸多方面,我是跟着他亦步亦趋。但是,既然我的许许多多行为都与我们之间的冲突牵连在一起,而这种冲突实际上就是在那些时候萌发的。
  戈尔巴乔夫已经厌倦改革了。他已经清清楚楚地看到他可能掉进去的死胡同。形势的发展已经非常明显--应该由不成功的改革、例行的"解冻"开始,逐步向冻结政治气候、强制保持局势稳定、严厉监督政治和经济的发展进程过渡。
  戈尔巴乔夫的第一步是实行总统制。他结束了建立自己新地位的进程。
  同时,他为了保全自己还要提防共产党人--威胁苏联总统的因素已经变得复杂多了。
  戈尔巴乔夫已经开始摆脱掉那些业已变成独立的政治家的人:雅科夫列夫、谢瓦尔德纳泽、巴卡京。戈尔巴乔夫已经厌倦了和合法的反对派作斗争、已经厌倦了各共和国的折磨人的诸多问题、已经厌倦了一片混沌的经济形势。戈尔巴乔夫最终也厌倦了国际事务中的一种消极政策--没完没了的让步与和平倡议。
  包罗万象的改革计划遇到了他在改革实践中的无奈。改革就是要重新破坏和建设。而他把赌注下到自由派的意识形态上,结果证明自己是错误的。"可爱的小棒子"如同俄罗斯歌曲中所唱的那样是不会自己走的。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第1节:前言 让理想与命运和解(1)第2节:前言 让理想与命运和解(2)第3节:戈尔巴乔夫:理想者无畏(1)
第4节:戈尔巴乔夫:理想者无畏(2)第5节:戈尔巴乔夫:理想者无畏(3)第6节:戈尔巴乔夫:理想者无畏(4)
第7节:戈尔巴乔夫:理想者无畏(5)第8节:戈尔巴乔夫:理想者无畏(6)第9节:戈尔巴乔夫:理想者无畏(7)
第10节:戈尔巴乔夫:理想者无畏(8)第11节:戈尔巴乔夫:理想者无畏(9)第12节:戈尔巴乔夫:理想者无畏(10)
第13节:戈尔巴乔夫:理想者无畏(11)第14节:戈尔巴乔夫:理想者无畏(12)第15节:戈尔巴乔夫:理想者无畏(13)
第16节:戈尔巴乔夫:理想者无畏(14)第17节:戈尔巴乔夫:理想者无畏(15)第18节:戈尔巴乔夫:理想者无畏(16)
第19节:戈尔巴乔夫:理想者无畏(17)第20节:戈尔巴乔夫:理想者无畏(18)第21节:戈尔巴乔夫:理想者无畏(19)
第22节:叶利钦:权术者无常(1)第23节:叶利钦:权术者无常(2)第24节:叶利钦:权术者无常(3)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