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类 國學基本教材·孟子大學中庸捲   》 孟子捲·論行為(8)      李鍌 Li Xian

  不過,“捨我其誰”亦不能無限製的擴張,仍須衡量環境、時局而以理義節制之。如果不能剋製,則很容易淪為迷戀權位、爭奪利益,而無所不用其極的無恥、鑽營之徒。在民主多元的社會中,面對政治,尤其更要有開闊的胸襟,承認別人也會有“捨我其誰”的雄心與理想,以及可以做得比自己好的可能性。
  (九)
  景春①曰:“公孫衍②、張儀③,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④,安居而天下熄⑤。”孟子曰:“是焉得為大丈夫乎?子未學禮乎?丈夫之冠⑥也,父命⑦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門,戒之曰:‘往之女傢⑧,必敬必戒,無違夫子⑨。’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居天下之廣居⑩,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滕文公》下·二)
  章旨
  孟子說明:唯有能做到行於禮、居於仁、由於義,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纔可以稱作大丈夫。
  註釋
  ①景春人名。縱橫傢,與孟子同時。
  ②公孫衍魏人。入秦為相,為一有名的說客。《史記》捲七十有傳。
  ③張儀魏人。入秦為相,倡為連橫之說。遊說六國事秦,對秦的一統天下,貢獻極大。《史記》捲七十有傳。
  ④一怒而諸侯懼一旦發怒,諸侯都很害怕。因為公孫衍等人會慫恿秦王,離間諸侯,使相攻伐,所以諸侯都感到害怕。
  ⑤安居而天下熄安居在傢,天下就平靜。因為公孫衍等人未作挑撥離間,動亂自然無從産生。熄,烽火未被點燃,指天下平靜無事。
  ⑥丈夫之冠成年男子舉行冠禮。丈夫,年滿二十歲的成年男子。冠,指冠禮。古代男子二十而冠,始為成人。其時父母為他舉行一場隆重的典禮,告訴他須有膽識、有擔當,讓他從此成為一個成熟的男子。
  ⑦命告誡。
  ⑧女傢你的傢。女,音rǔ,通“汝”,指夫傢。
  ⑨無違夫子不要違逆你的夫君。
  ⑩居天下之廣居居住在天下最寬敞的屋宇,比喻以仁居心。廣居,仁也。
  立天下之正位站立在天下最中正的位置,比喻以禮立身。正位,禮也。
  行天下之大道行走在天下最寬坦的大路,比喻以義行事。大道,義也。
  與民由之偕同百姓,一同朝着大道邁進。
  獨行其道獨自堅持自己的原則。
  淫蕩亂。
  移移易。
  屈屈伏。
  析論
  戰國時代,公孫衍身配五國相印,為縱約之長;張儀則為強秦推行連橫政策。當時國君對他們言聽計從,他們在政壇上擁有舉足輕重的權柄。景春專從他們的影響力考量,所以表示欽敬,以為是大丈夫。
  孟子不論影響力,但從行為的合理與否着眼。以為公孫衍等人於道德不能有所堅持,對世界沒有積極貢獻,衹會迎合國君之好惡,搬弄是非。即使存有影響力,真正的力量根源終在國君,而不在自身。他們充其量衹是些聽憑君王指示的順從者,或狐假虎威的弄權者而已,根本稱不上是大丈夫!
  孟子強調,必須當個居仁、由義、依禮的君子,能不怕威脅,不受利誘,不管在不在位,都能對國傢有責任感,對人民有關懷心,對理想有堅持的勇氣,才能算是大丈夫。
  孟子這番話,不僅批判了景春的錯誤,削弱縱橫傢的氣焰,也確立了大丈夫的形象,為世人訂下一個立身行事的楷模。(新浪讀書獨傢首發)時至今日,放眼社會,有那麽一些人,衹知道盲目地追求虛榮,唯利是圖,輕忽道德,不知廉恥為何物,不知什麽是真價值,什麽叫真偉大。孟子這番話該有相當的醒世作用纔是。
  (十)
  陳臻①問曰:“前日於齊,王饋②兼金③一百④而不受;於宋,饋七十鎰而受;於薛,饋五十鎰而受。前日之不受是,則今日之受非也;今日之受是,則前日之不受非也。夫子必居一於此矣。”孟子曰:“皆是也。當在宋也,予將有遠行⑤,行者必以贐⑥,辭⑦曰‘饋贐,予何為不受?當在薛也,予有戒心⑧,辭曰‘聞戒,故為兵饋之⑨’,予何為不受?若於齊,則未有處⑩也,無處而饋之,是貨之也。焉有君子而可以貨取乎?”(《公孫醜》下·三)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新華出版社
目錄孟子捲·論性善(1)孟子捲·論性善(2)
孟子捲·論性善(3)孟子捲·論性善(4)孟子捲·論性善(5)孟子捲·論性善(6)
孟子捲·論性善(7)孟子捲·論性善(8)孟子捲·論性善(9)孟子捲·論性善(10)
孟子捲·論性善(11)孟子捲·論性善(12)孟子捲·論行為(1)孟子捲·論行為(2)
孟子捲·論行為(3)孟子捲·論行為(4)孟子捲·論行為(5)孟子捲·論行為(6)
孟子捲·論行為(7)孟子捲·論行為(8)孟子捲·論行為(9)孟子捲·論行為(10)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