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评传 路遙十五年祭   》 第22節:第一輯歷程(21)      李建軍 Li Jianjun

  初中時,出了一個笑話,王衛國在填寫登記表時,不知是筆下之誤,還是形近字混淆,把家庭出身"貧農"寫成"貪農",信息傳開,不脛自走,他獲得了"老貪農"的綽號,全校盡人皆知。兩三年後,他因禍得福,沾了"老貪農"的光。
  誠如《在睏難的日子裏》寫的那樣,王衛國在完小和初中階段,備嘗艱辛,傢裏糧食不夠吃,公傢每月救濟二十斤玉米,大媽一粒不剩地安排給他交上竈糧,大爹拖着病體還得參加大呼隆勞動,缺工是萬萬不敢的,要罰口糧,吞糠咽菜也得讓他吃上,唯獨苦了大媽,衹得提上筐子,拄着打狗棍,沿門乞討。她是個要臉面的女人,附近熟人多,撕不開面皮,便和一位姓梁的婦女結伴,雞不叫起身,急行五十裏,趕往延長縣,那裏人生,誰打發上點,就吃,不打發也沒關係,人傢又沒欠自己什麽,更有些傢戶,不打發,還讓孩子笑駡:尋吃的,討吃的,老爺屙下你吃去。甚至授意狗追趕。要飯吃的,有的是時間,就吃飯時得抓緊點,爭取多跑幾傢。飯前飯後,去也白搭,遇有好心人,給掰點蒸饃,大媽就像擺地攤似的,晾幹,裝入布袋,快滿時便往回運動。遠離當地討飯,既不給衛兒丟人現眼,還能給他帶回幹糧。
  無産階級文化大革命運動,使王衛國一舉成名,出於對毛主席的無限崇拜,他滿懷激情地投入了那場史無前例的造反鬥爭,上大會,念批判稿,博得陣陣掌聲;登高墻,貼大字報,引來簇簇觀衆;揮拳頭,高呼口號,"九種人"聞風喪膽,他以"王天笑"的筆名,着意寫過一些引起轟動的大字報和大批判文章,同學們自愧弗如,熬成本班紅衛兵組織"井崗山"的山大王,延川中學師生分化成兩大派,他又以出衆的組織能力一躍而為本派的首領,全縣革命群衆分裂為兩大陣營,他又扶搖直上,被推舉為本陣營的領袖,晉升為"軍長"。
  按照黨中央的部署,中國人民解放軍強行命令兩派無條件地實行革命的大聯合時,王衛國擔任本派的談判代表,兩傢自稱"造反"的和對立面"保皇"的,跌了個平跤,軍隊硬砍,一傢一半,副主任、常委、委員,完全對等。1968年9月15日,三結合的臨時權力機構延川縣革命委員會宣告成立時,王衛國被協商成副主任,坐在城內井灘臨時搭起的主席臺上,俯視高舉領袖像和標語牌的蕓蕓衆生,聽着震耳欲聾的山呼萬歲聲,他躊躇滿志,頗有點春風得意,革命原來是這麽一回事!
  有人曾作過比較,說縣革委會副主任,相當於副縣長,此話衹對了一半。對於軍隊代表和革幹代表副主任來說,都是黨的核心領導小組成員,有職有權,由於沒有縣委,其實還兼有副書記的功能,略優於副縣長。而像王衛國那種群衆代表副主任,純粹是聾子的耳朵--樣子貨,上任之日即為受緊之時,辦不完的各種毛澤東思想學習班,如何策劃大規模武鬥還沒交待徹底,怎樣迫害革命領導幹部的審查又已開始,三天爬一次嚮黨交心的臺子,五天交一份鬥私批修的檢查,弄得他無所措手足,到頭來,還是被傳喚到革委會二層十八號窯洞,被縣革委會主任馬志亭口頭宣佈停職。三言兩語,王衛國就由縣革委副主任變為一介平民,上得容易下得快,仕途被畫上終止符號。
  悵然有失的王衛國,回到了養育他的郭傢溝,迫於生計,他吆起牛,耕開了地,穿上一件亮紅亮紅的綫衣,扶着步犁,單調地來回於對面山上。而大媽呢,站在礆畔上,看着衛兒給隊裏耕地,簡直是一種享受,縣革委會副主任算個屁,沒沾一個錢的光,受了一路氣,爾格總算擻利索了,受苦種地,不也一樣活人過光景。這公傢也夠不講理,"文化大革命"是上頭有人讓鬧的,上頭不放話,老百姓敢造當官的反?一看鬧得不對了,反過來又拾掇造反的,以後誰還敢響應上頭的號召?氣話歸氣話,怨衹怨王傢的老陵裏沒有當官的風水,衛兒這輩子的死苦是受定了。
  有道是天無絶人之路,多虧了王玉德人品好,"拜識"多,十幾個"拜識"都是衛兒的幹大。村革委會與黨支部掌權的幾個幹大幹哥,坐到一搭裏合計,王玉德就這一個小子,要照護哩,怎麽個照護,讓教書。在生産隊裏,教書是頭等美差,活苦輕,工分加補助,有條件學習。若還不信,你看與大隊主任或書記沾親帶故者,衹要稍識幾個爬爬字,哪個沒安排在這個崗位上。有人擔心,衛兒是造反派頭頭,怕不宜重用,大隊書記劉俊寬和主任郭清俊不怕,不吃皇糧,老鐝把誰還能奪得去,幾句話,形成一道决議,打發一個人記上工分到城關公社匯報。書記是許世斌,和衛兒一起鬧"文化大革命"的,他準保批。果不其然,紅印執票拿回來了。王衛國沒耕幾天地,就當上幾個大隊聯辦的馬傢店小學的民辦教師。其間,當別的造反派頭頭正在接受曠日持久的審查時,王衛國又以同樣的優勢,順利地加入了中國共産黨(無預備期)。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新世界出版社
第1節:人們為什麽懷念路遙(代序)第2節:第一輯歷程(1)第3節:第一輯歷程(2)第4節:第一輯歷程(3)
第5節:第一輯歷程(4)第6節:第一輯歷程(5)第7節:第一輯歷程(6)第8節:第一輯歷程(7)
第9節:第一輯歷程(8)第10節:第一輯歷程(9)第11節:第一輯歷程(10)第12節:第一輯歷程(11)
第13節:第一輯歷程(12)第14節:第一輯歷程(13)第15節:第一輯歷程(14)第16節:第一輯歷程(15)
第17節:第一輯歷程(16)第18節:第一輯歷程(17)第19節:第一輯歷程(18)第20節:第一輯歷程(19)
第21節:第一輯歷程(20)第22節:第一輯歷程(21)第23節:第一輯歷程(22)第24節:第一輯歷程(23)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