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类 論語新解——思與行   》 裏仁篇第四(2)      何新 He Xin

  [原文]
  子曰:“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好仁者,無以尚之。惡不仁者,其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於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
  [譯文]
  (4.6)孔子說:“我不曾見過喜愛仁善的人,也不曾見過厭惡不仁善的人。愛好仁善的人,至高無上。厭惡不仁善的人,本身就是仁善,因為他不使不仁善沾染於自身。有沒有能成天將全部力氣用於實踐仁善者呢?我沒有見過能力不夠的。也許有,但我沒有見過。”
  [原文]
  子曰:“人之過也,各於其黨①。觀過,斯知仁矣②。”
  [譯文]
  (4.7)孔子說:“人們犯錯誤,總是會有同類的錯誤。觀察別人犯過的錯誤,也就知道什麽纔是仁善了。”
  [註釋]
  ①於,讀為有。黨,類也。
  ②按:《後漢書·吳祐傳》引此文仁作“人”。何按:讀“仁”是。老子云“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義略同此。
  [原文]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譯文]
  (4.8)孔子說:“早晨知道了真理,晚上去死也值得。”
  [原文]
  子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譯文]
  (4.9)孔子說:“一個士人如果立志追求真理,卻又恥於穿得差吃得差,就不值得同他談論什麽了。”
  [原文]
  子曰:“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①,義之與比②。”
  [譯文]
  (4.10)孔子說:“君子對於天下之事,沒有一定可以做的,沒有一定不可以做的,就看它是否合於禮儀。”
  [註釋]
  ①或說:“無適,讀為無敵。無莫,讀為無慕。”“無所為仇,無所欣羨。”
  ②義,禮儀。比,比較。以禮儀與之相比。楊伯峻說:比,去聲,讀必,挨着,靠攏,為鄰。“從孟子和以後的一些儒傢看來,孔子主張‘無必無固’(9.4),通權達變,‘可以仕則仕,可以止則止,可以久則久,可以速則速’(《孟子·公孫醜上》),唯義是從,叫做‘聖之時’。”
  [原文]
  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①。君子懷刑②,小人懷惠③。”
  [譯文]
  (4.11)孔子說:“君子心中懷想德行,小人心中懷想鄉土。君子心中懷想法度,小人心中懷想利益。”
  [註釋]
  ①鄉土。土,解為田土,亦通。
  ②刑,古代法律制度的“刑”作“型”(型,範型),刑罰的“刑”,從刀井,後來都寫作“刑”了。此“刑”字應該解釋為法度。
  ③惠,利也。
  [原文]
  子曰:“放於利而行①,多怨②。”
  [譯文]
  (4.12)孔子說:“放任人衹追求私利而行動,會使人們互相結怨。”
  [註釋]
  ①放,放任。
  ②多怨:由相互爭利而生怨。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
編輯推薦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學而篇第一(1)學而篇第一(2)
學而篇第一(3)學而篇第一(4)為政篇第二(1)為政篇第二(2)為政篇第二(3)為政篇第二(4)
為政篇第二(5)八佾篇第三(1)八佾篇第三(2)八佾篇第三(3)八佾篇第三(4)八佾篇第三(5)
八佾篇第三(6)八佾篇第三(7)裏仁篇第四(1)裏仁篇第四(2)裏仁篇第四(3)裏仁篇第四(4)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