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股票 》 次貸危機的慘劇:華爾街衝擊波 》
第22節:華爾街衝擊波(22)
佚名 Yi Ming
曾為央行副行長的吳曉靈也認同這一觀點,她補充:“既要管住中央銀行也要管住商業銀行,然後放開所有的非銀行金融機構,放開市場投資主體,給他們以自由的選擇權,這樣才能既控製泡沫,又能夠搞活經濟。”
事實上,今天中國面臨的問題非常復雜,央行所處的位置也較為“尷尬”。通貨膨脹、股市房市搖搖欲墜,企業的成本上升、訂單減少一並而來。一些人擔心,流動性過剩會不會轉瞬間陷入緊縮的“陷阱”。
“中國的存款準備金率這麽高,這是被動地吐出基礎貨幣,因為我們吃進了1.8萬億美元,如果央行不用存款準備金率回收,不用巨額的央票對衝,泛濫得早就不是現在的樣子了。所以說,中央銀行存款準備金率沒有下降的餘地,下降衹能讓商業銀行多創造貨幣,增加通貨膨脹的壓力。”吳曉靈說。
她希望,所有的經濟學家別再呼籲降低存款準備金率,衹有在中央銀行吃進的外匯量低於當年基礎貨幣的需求量時纔具備降低存款準備金率的條件,“我對政策組合拳是三句話,管住貨幣,適度從緊的貨幣;靈活的金融政策;寬鬆的財政政策,真正要解决問題,在短期治標財政政策就要出手。”
與會人士認為,中國金融創新不能因此而停止。
以資産證券化為例,東方證券董事長王益民認為:“美國次貸的成因不是金融産品本身出了問題,而是實體經濟出了問題,房屋的供需不平衡引發的。它資産證券化産品的初級設計肯定沒有問題,是二次方、三次方設計的時候風險擴大了。”
他認為,包括建設銀行、國傢開發銀行正在探索的資産證券化,是最初級的資産證券化,不存在風險放大的問題,所以資産證券化試點仍應繼續。
而監管層則更註重金融監管可能存在的漏洞。銀監會紀委書記王華慶認為,商業銀行應加大信息披露和透明度。他認為,美國次債就存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有關次級房貸的大量真實信息存在於貸款公司和經紀公司,證券化以後風險轉移給了市場,但信息並沒有很好地傳遞給投資者,投資者完全依靠評級公司來定級,而評級公司的評級又出了很大的問題。
誰是受害者,誰是埋單者從宏觀角度來看,次貸危機對美國經濟乃至世界經濟都産生了較大的破壞作用。次貸危機對整個金融市場衝擊很大,必將影響到實體經濟。隨着美國救市計劃的實施,美國的財政負擔將大幅度上升,這種負擔不僅僅通過美國納稅人承擔,同時美國可能也會繼續維持美元弱勢,以便持有美元金融資産的國傢分攤美國的債務負擔。
從次貸危機全面爆發開始,美國政府就竭力遏製它的不良影響,為了維持市場的流動性,美聯儲一直持續不斷地嚮金融係統大量註資,但隨着次貸危機加劇,僅依賴於市場註資已無法解决眼前的睏境,2008年9月20日美國推出了聲勢浩大的救市計劃,美政府擬動用7000億美元,購入“不流動”按揭證券,並將國債法定上限提升至11.3萬億美元等措施,以緩解日益嚴重的次貸危機。在這場曠日持久的次貸危機中,誰是次貸危機的受害者,誰又是美國救市的埋單者?
從2001年“9?11”事件以後,為了刺激經濟增長,低利率政策刺激了美國房地産業的發展。隨着美國次貸危機的爆發,美國次貸藉款的居民、次級抵押貸款公司、投資銀行、保險公司和對衝基金等都深陷其中,在享受短暫的房地産繁榮的快感過後,面臨倒閉和破産的風險。美國房地産泡沫破滅以後,房産價格大跌,居民資産大幅度縮水,抵押品價值也大幅度下降,許多居民出現負的淨資産,陷入了經濟睏境,晝夜之間喪失房産。同時次級貸款抵押債券等金融衍生品違約風險大幅度上升,債券價格迅速下跌,許多金融機構資不抵債,都陷入流動性睏境,要麽需要政府救助、要麽出售自己、要麽就宣佈破産,一瞬間華爾街的金融巨頭紛紛倒下,成為次貸危機的犧牲品。
如果說美國的金融機構是咎由自取,在自己設計的金融創新陷阱中轟然倒下,則對其他國傢的投資者而言衹能是“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次級抵押貸款市場危機不僅直接影響美國抵押貸款公司、私人股本基金及投資銀行等,還波及整個世界金融市場。美國是全球金融市場最發達的國傢,吸引了大量的國際資本,也是歐洲美元、石油美元和亞洲美元等最主要的投資場所,許多國傢的金融機構和投資者都持有美國的“兩房”、投資銀行以及其他金融機構的債券和股份,一旦這些金融機構出現問題,如倒閉或被低價收購等,必然會給投資者帶來巨大的損失,如雷曼兄弟的破産,給中國的金融機構投資者帶來了一定程度的損失。
《中国财经报道》栏目组 編譯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機械工業出版社 |
|
|
第1節:華爾街衝擊波(1) | 第2節:華爾街衝擊波(2) | 第3節:華爾街衝擊波(3) | 第4節:華爾街衝擊波(4) | 第5節:華爾街衝擊波(5) | 第6節:華爾街衝擊波(6) | 第7節:華爾街衝擊波(7) | 第8節:華爾街衝擊波(8) | 第9節:華爾街衝擊波(9) | 第10節:華爾街衝擊波(10) | 第11節:華爾街衝擊波(11) | 第12節:華爾街衝擊波(12) | 第13節:華爾街衝擊波(13) | 第14節:華爾街衝擊波(14) | 第15節:華爾街衝擊波(15) | 第16節:華爾街衝擊波(16) | 第17節:華爾街衝擊波(17) | 第18節:華爾街衝擊波(18) | 第19節:華爾街衝擊波(19) | 第20節:華爾街衝擊波(20) | 第21節:華爾街衝擊波(21) | 第22節:華爾街衝擊波(22) | 第23節:華爾街衝擊波(23) | 第24節:華爾街衝擊波(24)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