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书 文獻通考   》 捲二百十七經籍考四十四      馬端臨 Ma Duanlin

  ○子(小說傢)
  ※《師友談記》一捲
  晁氏曰:皇朝李薦方叔撰。多記蘇子瞻、範純夫及四學士所談論,故曰"師友"。
  ※《青箱雜記》十捲
  晁氏曰:皇朝吳處厚撰。處厚,發蔡確《車蓋亭詩》所記多失實。成都置交子務起於寇瑊,處厚乃以為張詠,他多類此。
  ※《冷齋夜話》六捲
  晁氏曰:皇朝僧惠洪撰。多記蘇、黃事,皆依託也。江淹擬陶淵明詩,其詞浮淺,洪既誤以為真淵明語,且雲東坡嘗稱其至到;《鬼𠔌子》書,世所共見,而云"有崖,櫻桃也"之言,東坡《橄欖詩》"巳輸崖密十分甜"蓋用之。如此類甚多,不可概舉。
  陳氏曰:言多妄誕。
  ※《遁齋間覽》十四捲,《劍溪野語》三捲
  晁氏曰:皇朝陳正敏崇、觀間撰。正敏自號遁翁,錄其平昔所見聞,分十門,為小說一編,以備異日披閱。
  ※《張蕓叟雜說》一捲,《畫墁集》一捲
  陳氏曰:並吏部侍郎張舜民蕓叟撰。
  ※《洛遊子》一捲
  陳氏曰:題司馬光,非也。所稱樂全子、齊物子、亦莫知何人。
  ※《麈史》三捲
  陳氏曰:司農少卿安陸王得臣彥輔撰。嘉祐四年進士。其序稱政和乙未,行年八十,自號鳳臺子。蓋王昭素之後,王銍性之之伯也。《揮麈錄》誤載。
  ※《蘇氏談訓》十捲
  陳氏曰:朝請大夫蘇象先撰。述其祖魏公頌子容遺訓。
  ※《續世說》十二捲
  陳氏曰:孔平仲毅父撰。編宋至五代事,以續劉義慶之書。
  ※《孫公談圃》三捲
  陳氏曰:臨江劉延世錄高郵孫升君孚所談。升,元祐中書捨人,坐黨籍,謫汀州。
  ※《麗情集》二十捲
  晁氏曰:皇朝張君房唐英編古今情感事。
  ※《烏臺詩話》十三捲
  陳氏曰:蜀人朋九萬錄東坡下御史獄公案,附以初舉發章疏及謫官後表章、書啓、詩詞等。
  ※《碧雲》一捲
  晁氏曰:皇朝梅堯臣聖俞撰。昭陵時,有御馬名"碧雲",以旋毛貴;用以名書者,詆當時鼎貴之人,然其意專在範文正也。頃年獲拜趙氏姑於恭南,因質此事之誕信。答曰:"異哉聖俞!作謗書以誣盛德,蓋誅絶之罪也。"
  陳氏曰:題梅堯臣撰。以廄馬為書名,其說曰:"世以旋毛為醜,此以旋毛為貴,雖貴矣,病可去乎?"其不遜如此,聖俞必不爾也。所記載十餘條,公卿多所毀訐,雖範文正亦不免。或云實魏泰所作,托之聖俞。王性之辨之甚詳,而《邵氏聞見後錄》乃不然之。
  邵氏曰:"梅堯臣著《碧雲》,當昭陵時,天下大臣惟杜祁公衍、富鄭公弼、韓魏公琦、歐陽公修無貶,外悉譏詆之,無少避。范仲淹亦在詆中,以仲淹微時常結中書捨人範仲尹,因以破傢,仲淹既貴,略不收恤"王銍不服,以為魏泰偽託堯臣著此書。銍跋範仲尹墓志雲:"近時襄陽魏泰者,場屋不得志,喜偽作他人著書,如《志怪集》、《括異志》、《倦遊錄》,盡假名武人張師正。又不能自抑,出其姓名,作《東軒筆錄》,皆用私喜怒,誣衊前人,最後作此書。且范仲淹與歐陽修、梅堯臣立朝同心,詎有異論?特堯臣子孫不輝,故挾之藉重以欺世。今錄楊闢所作範仲尹墓志,庶幾知泰亂是非之實至此也。則其他泰所厚誣者,皆迎刃而解,可盡信哉!銍猶及識泰,知其從來最詳。張而明之,使百世之下,仲淹不蒙其謬焉。潁人王銍題。"博以為不然,亦書其下。使仲淹不蒙其謬,堯臣亦不失為君子矣。然堯臣蚤接諸公,名聲相上下,獨窮老不振,中不能無躁。其聞范仲淹訃,詩云:"一出屢更郡,人皆望酒壺。俗情難可學,奏記嚮來無。貧賤常甘分,崇高不解諛。雖然門館隔,泣與衆人俱。"夫為郡而以酒悅人,樂奏記、納諛佞,豈所以論范仲淹?堯臣之意真有所不足邪!如著彥博燈籠錦事,則又與《書竄詩》合矣。故疑此書實出於堯臣。
  李氏曰:《碧雲》一書,凡慶歷以來名公鉅卿無不譏詆。世傳此書以為出於梅堯臣怨懟之口。其後諸公論議多矣,如葉夢得、王銍則以為非堯臣所為,而邵博乃疑其詩,以為堯臣之意真有所不足,遂以此書為實出於堯臣。今以魏泰《東軒筆錄》考之,然後知泰之嫁名於堯臣者,不特此書也。《筆錄》載文彥博燈籠錦事,大略如《碧雲》所云。其載堯臣作唐介《書竄詩》,則句語狂肆,非若堯臣平時所作簡古純粹,平淡深遠。又曰:"堯臣作此詩,不敢示人,及歐陽修為編其集,時有嫌避,又削去此詩,是以人少知者。"詳味此言,是泰既以此詩嫁於堯臣,又慮議者以為修所編無此,遂曰修有嫌避而此不載,皆無所考之詞也。觀此,則謂泰以《碧雲》之書假名堯臣不妄矣。況堯臣平日為人,仁厚樂易,未嘗忤於物,歐陽修嘗以此而銘其墓。使堯臣怨懟,果為此書以厚誣名臣,則所養可知矣。今市並輕浮之子未必為之,而謂堯臣為之哉?
  ※《孔氏野史》一捲
  容齋洪氏《隨筆》曰:世傳孔毅甫《野史》一捲,凡四十事。予得其書於清江劉靖之所,載趙清獻為青城宰,挈散樂妓以歸,為邑尉追還,大慟且怒,又因與妻忿爭,由此惑志。文潞公守太原,闢司馬溫公為通判,夫人生日,溫公獻小詞,為都漕唐子房峻責。歐陽永叔、謝希深、田元鈞、尹師魯在河南,攜官妓遊竜門,半月不返,留守錢思公作簡招之,亦不答。範文正與京東人石曼卿、劉潛之類相結以取名,服中上萬言書,甚非言不文之義。蘇子瞻被命作《儲祥宮記》,大貂陳衍幹當宮事,得旨置酒與蘇高會,蘇陰使人發,御史董敦逸即有章疏,遂墮計中。又云子瞻四六表章不成文字。其他如潞公、範忠宣、呂汲公、吳衝卿、傅獻簡諸公,皆不免譏議。予謂决非毅甫所作,蓋魏泰《碧雲》之流耳。溫公自用龐穎公闢,不與潞公、子方同時,其謬妄不待攻也。靖之乃原甫曾孫,佳士也,而跋是書云:"孔氏兄弟曾大父行也,思其人欲聞其言久矣,故錄而藏之。"汪聖錫亦書其後,但記上官彥衡一事,豈弗深考雲。
  ※《後山談叢》六捲
  容齋洪氏《隨筆》曰:後山陳無巳著《談叢》,高簡有筆力,然所載國朝事,失於不考究,多爽其實。如雲呂許公惡韓、富、範三公,欲廢之而不能,乃建議使行邊。及丁文簡因杜祁公一語之戲而陷蘇子美以撼祁公。丁晉公以白金賂中使,尼張乖崖之進。與張乖崖聞逐萊公,而買田宅以自污。考之諸公出處日月皆不合。前四事所係不細,乃誕漫如此。蓋前輩不藏國史,好事者肆意飾說為美聽,疑若可信,故誤入紀述。後山之書,必傳於後世,懼貽千載之惑,予是以辨之。
  ※《清虛居士隨手雜錄》一捲
  陳氏曰:王鞏定國撰。待製素子,張安道之婿。
  ※《雲齋廣錄》十捲
  晁氏曰:皇朝政和中李獻民撰。分九門,記一時奇麗雜事,鄙陋無稽之言為多。
  ※《墨客揮犀》十捲,《續》十捲
  陳氏曰:不知名氏。
  ※《搜神秘覽》三捲
  陳氏曰:京兆章炳文叔虎撰。
  ※《石渠錄》十一捲
  陳氏曰:校書郎昭武黃伯思長睿撰。
  ※《石林燕語》十捲
  陳氏曰:葉夢得少藴撰。宣和五年所作也。
  ※《燕語考異》十捲
  陳氏曰:成都宇文紹奕撰。舊聞汪玉山嘗駁《燕語》之誤,而未之見也。
  ※《玉澗雜書》十捲
  陳氏曰:葉夢得撰。其中所記,亦當在宣和時所作。玉澗者,石林山居澗水名也。
  ※《避暑錄話》二捲
  陳氏曰:葉夢得紹興五年所作。
  ※《岩下放言》一捲
  陳氏曰:葉夢得撰。休緻後所作。
  ※《臺省因話錄》一捲
  陳氏曰:兵部尚書新昌石公弼國佐撰。
  ※《柏臺雜著》一捲
  陳氏曰:石公弼撰。雜記典故等事。公弼本名公輔,改賜今名。為御史,攻蔡京甚力,竟坐深文謫死。然本傳言其議論反覆,非純正者。
  ※《思遠筆錄》一捲
  陳氏曰:翰林學士九江王寓撰。寓以靖康元年七月,以禮部尚書入翰苑,雜記當時聞見,凡二十七條。寓父易簡以布衣召為說書,遂顯用。寓後拜左轄,使虜辭行,謫散官嶺表,父子俱南下,沒於盜。
  ※《秀水間居錄》三捲
  陳氏曰:丞相汝南朱勝非藏一撰。寓居宜春時作。秀水者,袁州水名也。
  ※《紺珠集》十三集
  晁氏曰:皇朝朱勝非編百傢小說成此書。舊說張燕公有紺珠,見之則能記事不忘,故以為名。
  陳氏曰:視曾忄造《類說》為略。
  ※《類說》五十捲
  晁氏曰:皇朝曾忄造編。其序雲:"間居銀峰,因集百傢之說,纂集成書,可以資治體,助名教,供笑談,廣見聞。"
  陳氏曰:所編傳記小說,古今凡二百六十餘種。
  ※《春渚記聞》十捲
  陳氏曰:浦城何撰。自號韓青老農。東坡所薦為武學博士曰去非者,其父也。
  ※《麯洧舊聞》一捲,《雜書》一捲,《說》一捲
  陳氏曰:直秘閣新安朱弁少章撰。弁於晦庵為從父。建炎丁未使虜,留十七年,既歸而卒。《說》者,以續無晁咎《詞話》,而晁書未見。
  ※《南遊記舊》一捲
  陳氏曰:曾紆公袞撰。
  ※《聞見後錄》二十捲
  陳氏曰:邵某撰。
  ※《翰墨叢記》五捲
  陳氏曰:樞密睢陽滕康子濟撰。
  ※《鐵圍山叢談》五捲
  陳氏曰:蔡修撰。謫鬱林博白時所作。
  ※《侍兒小名錄》一捲,《續》一捲
  陳氏曰:序題朋谿居士而不著名氏。始洪炎玉文集為此書,王銍性之、溫豫彥幾續補。今又因三傢而增益之,且為分類,其中多用古字。或云董彥遠傢子弟所為也。
  ※《萍州可談》三捲
  陳氏曰:吳興朱或無或撰。中書捨人服行中文子。宣和元年序萍州老圃,其自號也,在黃州,蓋其僑寓之地,事見《齊安志》。而"或"作"彧",字無惑,未詳孰是。
  ※《硯岡筆志》一捲
  陳氏曰:唐稷撰。自號硯岡居士。
  ※《田宅編》十捲
  陳氏曰:方勺仁聲撰。泊宅在烏程,相傳張志和泊舟浮傢泊宅之所,勺買田卜築,號泊宅翁。本嚴瀨人。
  ※《卻掃編》三捲
  陳氏曰:吏部侍郎睢陽徐敦立撰。
  ※《間燕常談》三捲
  陳氏曰:董┍令升撰。取士相與談仁義於間燕之義。
  ※《唐語林》八捲
  陳氏曰:長安王讜正甫撰。以唐小說五十傢,仿《世說》分門三十五,又益十七,為五十二門。《中興書目》十一捲,而闕《記事》以下十五門;又云本亦止八捲,而門目皆不闕。
  ※《紀談錄》十五捲
  陳氏曰:稱傳密居士,不著名氏。蓋晁公邁伯咎也。
  ※《道山清話》一捲
  陳氏曰:不知何人。跋語稱大父國史在館閣久,多識前輩,著《館秘錄》、《曝書記》與此而三,兵火散失。近得此書於曾仲存傢,末題朝奉大夫暐,亦不著姓。
  ※《復齋間記》四捲
  陳氏曰:承議郎歷陽龔相聖任撰。待製原之孫,頤正之父也。
  ※《鄞川志》五捲
  陳氏曰:中書捨人竜舒朱翌新仲撰。寓居四明,故曰鄞川。
  ※《窗間記聞》一捲
  陳氏曰:稱陳子兼撰,未知何人。雜論詩文經傳,亦間述所聞事。
  ※《枕中記》一捲
  陳氏曰:不著名氏。崇寧中人。所載多國初事。
  ※《賢異錄》一捲
  陳氏曰:亦無名氏。所記四事,其一曰鬼傳者,言王傢子弟所遇,與世傳王子高事大同小異,當是一事耳。
  ※《姚氏殘語》一捲
  陳氏曰:剡姚寬令威撰。
  ※《槁簡贅筆》二捲
  陳氏曰:承議郎章淵伯深撰。始得此書於程文簡氏,不知何人作。文簡題其後,以其中稱先丞相申公,知其為章厚子孫也。餘又以其書考之,言先祖光祿元祐三年省試,東坡知舉,擢為第一,則又知其為援之孫也。後以問諸章,始得其名字。其人博學有文,以場屋待士薄,如防寇盜,用蔭入仕,遂不就舉,居長興,故序稱若溪草堂。淵自號懲窒子。序言錄為五捲,今此惟分上下捲。
  ※《能改齋漫錄》十三捲
  陳氏曰:太常寺主簿臨川吳曾虎臣撰。
  ※《揮麈錄》三捲,《後錄》十一捲,《第三錄》三捲,《餘話》一捲
  陳氏曰:朝請大夫汝陰王明清仲言撰。明清,銍之子,曾紆公袞之外孫。故傢博聞,前言往行多所憶。《後錄》跋稱六捲,今多五捲。
  ※《投轄錄》一捲
  陳氏曰:王明清撰。所記奇聞異事,客所樂聽,不待投轄而留也。
  ※《吳船錄》一捲
  陳氏曰:範成大至能撰。自蜀帥東歸紀遊,取"門泊東吳萬裏船"之語。
  ※《老學庵筆記》十捲
  陳氏曰:陸遊務觀撰。生識前輩,年登耄期,所記見聞,殊可觀也。
  ※《夷堅志》甲至癸二百捲,支甲至支癸一百捲,三甲至三癸一百捲,四甲四乙二十捲,大凡四百二十捲。
  陳氏曰:翰林學士鄱陽洪邁景盧撰。稗官小說,昔人固有為之者矣。遊戲筆端,資助談柄,猶賢乎已可也,未有捲帙如此其多者,不亦謬用其心也哉!且天壤間反常反物之事,惟其罕也,是以謂之怪。苟其多至於不勝載,則不得為異矣。世傳徐鉉喜言怪,賓客之不能自通與失意而見斥絶者,皆詭言以求合。今邁亦然。晚歲急於成書,妄人多榷廣記》中舊事,改竄首尾,別為名字以投之,至有數捲者,亦不復刪潤,徑以入錄。雖敘事猥釀,屬辭鄙俚,不恤也。
  ※《睽車志》五捲
  陳氏曰:知興國軍歷陽郭彖次象撰。取暌上六"載鬼一車"之語。
  ※《經鋤堂雜志》八捲
  陳氏曰:倪思正甫撰。
  ※《續釋常談》二十捲
  陳氏曰:秘書丞龔頤正養正撰。昔有《釋常談》一書,不著名氏,傢藏亦闕此書,今故以"續"稱。凡常言俗語,皆註其所出。
  ※《北山記事》十二捲
  陳氏曰:戶部侍郎濡須王遘少愚撰。
  ※《瑣碎錄》二十捲,《後錄》二十捲
  陳氏曰:溫革撰。陳曄增廣之。《後錄》者,書坊增益也。
  ※《夷堅志類編》三捲
  陳氏曰:四川總領陳曄日華榷夷堅志》中書文、藥方,類為一編。
  ※《雲麓漫鈔》二十捲,《續鈔》二捲
  陳氏曰:通判徽州趙彥衛景安撰。《續》二捲,乃《中庸說》及《漢定安公補紀》也。彥衛,紹熙間宰烏程,有能名。
  ※《儆告》一捲
  陳氏曰:不著名氏,專敘報應。
  ※《鑒誡別錄》三捲
  陳氏曰:廬陵歐陽邦基壽卿撰。周益公、洪景盧有序跋。
  ※《樂善錄》十捲
  陳氏曰:蜀人李昌齡伯崇撰。以《南中勸戒錄》增廣之,多因果報應之事。
  ※《山齋愚見十書》一捲
  陳氏曰:稱灌圃耐得翁,不知何人。
  ※《呈史》十五捲
  陳氏曰:嶽珂撰。"呈史"者,猶言柱記也。
  ※《遊宦紀聞》十捲
  陳氏曰:鄱陽張士南光叔撰。
  ※《鼠璞》一捲
  陳氏曰:戴埴撰。
  ※《夷堅別志》二十四捲
  王質景文撰。自序略曰:志怪之書甚夥,至鄱陽《夷堅志》出,則盡超之。餘平生所嗜,略類洪公,始讀《左傳》、《史記》、《漢書》,稍得其記事之法,而無所施,因志怪發之。久之習熟,調利滋耽,玩不能釋。間自觀覽,要不為無補於世,而古今文章之關鍵,亦間有相通者,不以是為無益而中畫,愈裒所見聞,益之事五百七十,捲二十四,今書之目也。餘心尚未艾,書當如之,則將浸及於《夷堅》矣。凡《夷堅》所有而洊見者刪之,更生佛之類是也;凡《夷堅》所有而未備者補之,黃元道之類是也。其名仍為《夷堅》,而別志之,辨於鄱陽也。得歲月者紀歲月,得其所者紀其所,得其人者紀其人,三者並書之備矣。闕一二亦書,皆闕則弗書。醜而不欲著姓名者婉見之,如《夷堅》碓夢之類是也;醜而姓名不可不著者顯揭之。如《夷堅》人牛之類是也。其稱某人云,又某人得諸某人云,若已所見,各識其所自來,皆循《夷堅》之規弗易。所書甲子之一為期,過是弗書,耳目相接也;所書鬼神之事為主,非是弗書,名實相稱也;於《夷堅》之規皆仍之,其異也者,筆力瞠乎其後矣。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自序抄白捲一田賦考一
捲二田賦考二捲三田賦考三捲四田賦考四
捲五田賦考五捲六田賦考六捲七田賦考七
捲八錢幣考一捲九錢幣考二捲十戶口考一
捲十一戶口考二捲十二職役考一捲十三職役考二
捲十四徵榷考一捲十五徵榷考二捲十六徵榷考三
捲十七徵榷考四捲十八徵榷考五捲十九徵榷考六
捲二十市糴考一捲二十一市糴考二捲二十二土貢考一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10]   [XI]   [XII]   [XIII]   [XIV]   [X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