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书 大明會典   》 捲之二百六      李東陽 Li Dongyang

  夫役
  夫役舊有定例。自永樂以後、營造起撥、供用漸多。今營造之外、又有柴夫以供
  內府之用。因附載雲
  凡起取夫役。洪武元年、定役法、每田一頃、出丁夫一人
  ○二年、置直隸應天府等十八府州、及江西九江饒州南康三府、均工夫圖册。每歲農隙、其夫赴京供役。每歲率用三十日、遣歸。田多丁少者、以佃人充夫。其佃戶出米一石、資其費用。非佃人、而計畝出夫者、其資費、每田一畝、出米一升五合
  ○二十六年、令倉腳夫每一坊長、製牌一面。以後各衙門差使、奏過給牌取夫。工完繳牌
  ○又定、凡在京城垣河道、每歲應合修繕。其用工數多。須於農隙之時、於近京免糧應天太平鎮江寧國廣德等五府州、預先定奪奏聞。行移各府起齲除役占等項、照依
  欽定則例優免外。其餘人戶、每四丁共輳一夫。着令各備鍬杵籃擔。委官部領。定限十月初赴京。計定工程、分撥做造。滿日放回。若有不當夫役、及做工未滿逃回者、並行治罪。及各處起到倉腳夫、俱發應天府收籍為民。遇有官差、度量差撥。着令輪流、周而復始。若差使數多。做工日久。照例每名月給工錢五百文。坊長減半、以周養贍
  優免則例
  優免二丁
  水馬驛夫遞運船水夫
  會同館夫輪班人匠
  在京見役皂隸校尉力士
  見任官員廩膳生員訓導
  馬船夫光祿寺廚役
  防送夫軍戶
  鋪兵
  免一丁
  凡年七十以上、及廢疾之人
  凡優恤夫役。永樂九年、令天壽山工役病故者、給棺送回原籍、與鈔一百貫安葬。免其戶役一年。沿途得病不曾上下故者、亦送回、與鈔五十貫。免戶役半年
  ○十一年、令放回軍夫人匠、治途有病者、所在官司醫治、砍柴夫
  宣德四年、易州山廠起倩。每季、二萬五千八百五十五名。四季、共十萬三千四百二十名
  順天府每季一千七百三十二名
  真定府三千二百九十六名
  保定府二千四百九十六名
  濟南府三千八百三十名
  兗州府八百八十名半
  東昌府四百一十名
  青州府一千七百七十名
  太原府五千六百二十四名
  平陽府二千七百一十一名半
  澤州一千二百三十三名
  潞州一千一百八十二名
  遼州一百一十三名
  沁州一百七十四名
  汾州四百七名
  景泰元年奏準、減免五千名
  ○成化四年奏準、每名一季、收腳價銀三兩
  ○又奏準、易州竜灣二廠管柴官、每州縣人夫、一百名以上者、留一員專管。一百名以下、有州去處、該州官管。不係州轄縣分、就令本府把總官管
  ○二十一年奏準、解價官、收畢遣回。不許私留一土
  ○弘治七年奏準、每夫五名之內、僉點夫頭一名。按季賫價、赴欽差管廠官處交收
  今每年額徵柴夫銀數
  山東七萬三百五十七兩四錢四釐
  濟南府三萬二千五十七兩八錢
  東昌府六千二十四兩二錢
  青州府二萬五千九百四十三兩
  兗州府二千四百二十四兩二錢
  登州府一千九百一十七兩三錢四釐
  萊州府一千九百九十兩九錢
  山西九萬八百二十八兩三錢二分三釐八毫八絲八忽
  太原府一萬八千二百四十七兩一分四毫
  平陽府三萬四千六百五兩五錢三分四釐三毫五忽
  潞安府一萬五千八百九十二兩七錢三分七毫七絲五忽
  汾州並所屬五千二百七十二兩六錢八分三釐四毫五絲三忽
  遼州並所屬一千四百七十一兩一錢八釐二毫五絲
  澤州並所屬一萬三千八十二兩一錢三分八釐二毫五忽
  沁州並所屬二千二百五十七兩一錢一分八釐五毫
  順天府二萬一千六百九十四兩一錢八分五釐
  真定府四萬二千四百二十五兩五錢七釐
  保定府三萬五千九百九十二兩七錢四分七釐
  以上通共銀二十六萬一千二百九十八兩一錢六分六釐八毫八絲八忽。嘉靖二十年以後、增至二十七萬七千八百三十一兩六錢。隆慶元年、減定今數
  正德十六年題準、各衙門拖欠夫價銀兩、襲為故常。比照戶部遲誤兌糧、住俸降級、提問事例行
  ○嘉靖六年題準、將山廠砍柴夫價、俱解本部、寄庫支給
  ○八年題準、將砍柴夫價、置立循環簿。責令倒換山廠督理官、專以御用大炭為正。並一應拖欠夫價、追並解部
  ○四十五年題準、各司府州縣拖欠柴夫銀兩數多。議行山廠主事、每年四八月、躬親巡歷。督並嚴限追解。敢有故違者、照例參呈。其各管柴官員、遇有升遷丁憂等項。該廠具呈本部、移咨吏部拘留。完日、方許離任。及行撫按官、不許別項差委。專聽山廠主事、查並柴炭銀兩
  擡柴夫
  永樂宣德間、內府惜薪司坐派夫二千名。照應天府例、於大興宛平二縣起取
  ○正統元年奏準、北直隸八府除真定保定二府采燒柴炭外。其河間永平順德三府、大名廣平二府、順天一府、各起夫三千名。各當一年。周而復始
  ○成化二十一年奏準、每名一月、徵銀一兩二錢
  ○二十三年奏準、照舊起夫
  ○弘治元年奏準、每名月徵銀一兩四錢
  ○五年詔、有司衛所解到夫價、止收正數。不許分外多收
  ○八年奏準、真定、保定、與順天府、共當一年
  ○十四年奏準、廣平府原額九百名內、減二百名、分派大名府起取
  ○又令各府該當年分、分為兩季徵銀。每年總差官吏各一人解部。轉送惜薪司、雇人上工
  ○又令照舊起夫。免徵夫價
  ○十七年奏準、真定保定二府、協助順天府擡柴夫。免令解夫。止徵夫價
  ○嘉靖二十年詔、惜薪司擡柴夫、已經解銀雇覓。自後俱免解人、以省勞費
  ○四十二年題準、順天等府柴夫銀兩、俱解工部。轉送惜薪司收納。遇閏照加
  惜薪司每年額派三千名。每名、每月徵銀一兩四錢。共銀五萬四百兩
  順天府一千名
  真定府一千名
  保定府一千名
  以上三府共當一年
  河間府一千四百名
  順德府六百名
  永平府一千名
  以上三府共當一年
  大名府二千三百名
  廣平府七百名
  以上二府共當一年
  雜行
  洪武二十六年定、凡催促軍需物料、勾提囚匠等項、欽置勘合。如遇四子部合行事理、或五件、十件、類具手本。責差該吏賫赴內府工科、關填勘合。行移各司承奉理辦。如有不完、舉奏提問。其官吏給由、缺官條格等項、及本部並合屬官吏俸給、按月放支。仍每歲會計。行移戶部撥支。遇有當行。行移吏部等衙門、定奪施行
  凡勘合字號
  浙江布政司堂字江西布政司習字
  湖廣布政司因字福建布政司積字
  山東布政司尺字山西布政司當字
  河南布政司善字陝西布政司寶字
  四川布政司力字廣東布政司福字
  廣西布政司緣字雲南布政司興字
  貴州布政司長字應天府右字
  直隸鳳陽府正字廬州府名字
  淮安府建字揚州府德字
  蘇州府端字鬆江府立字
  常州府維字鎮江府行字
  徽州府基字寧國府賢字
  池州府念字太平府作字
  安慶府表字廣德州傳字
  徐州聲字滁州甲字
  和州𠔌字直隸永平府興字
  保定府廣字河間府聚字
  真定府通字順德府習字
  廣平府達字大名府承字
  延慶州英字保安州高字
  每月二十二日、於內府司禮監、六科廊、領出精微簿四扇。一扇、紀四司每日行出公文。內填各布政司、並直隸府州、勘合字號、及朱語。三扇、紀四司每日收入公文。營繕司一扇。虞衡都水二司共一扇。屯田司一扇。俱填各須解戶鄉貫姓名、並納完某料、於前件一同註其日批回。至次月二十六日、賫赴六科廊官處看過、送精微科。年終、類繳原領衙門收貯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簡介御制大明會典序御制大明會典序御制重修大明會典序
皇帝敕諭內閣一皇帝敕諭內閣二皇帝敕諭內閣三會典凡例
纂輯諸書會典文職衙門、武職衙門捲之一捲之二
捲之三捲之四捲之五捲之六
捲之七捲之八捲之九捲之十
捲之十一捲之十二捲之十三上捲之十三下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10]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