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 兩晉南北朝的另類歷史:華麗血時代   》 主人本善 豺狼終傷人(1)      梅毅 Mei Yi

  ——蕭衍引狼入室梁武帝太清元年(547)正月,蕭衍做了一個夢:“中原牧守皆從其地來降,舉朝稱慶。”其實,恰如光棍做夢娶媳婦,朝思暮想,不能實現的願望鬱憋而成夢罷了。可惜,蕭衍當時不知道弗洛伊德,又溺於“佛光普照”,覺得此夢是個大大的吉兆。
  轉天上午,蕭衍見到中書捨人朱異,便很當真地告訴對方說:“吾為人少夢,若有夢必實。”
  朱異乃奉迎之徒,馬上相賀說:“此乃宇宙混一之兆也。”瞧,說“四海”就可以了,把佛傢的“宇宙”也弄了進來,就為哄老皇上高興。
  朱異,錢塘人,自小就好聚衆賭博。青年時代,這個無賴忽然“學好”,“遍治《五經》,涉獵文史,兼通雜藝,博弈書算,皆其所長。”蕭衍稱帝後,朱異以進講《孝經》、《周易》為皇帝賞識,一路升遷,當權二十多年。壞人如果有纔,那危害更是巨大。朱異“善窺人主意麯,能阿諛以承上旨,故特被寵任”。由於他寒人出身,更是廣收財賄,善自奉養,與他幾個兒子連第接宅,大房子大院子從建康的潮溝一直綿延至青溪。此人本性又十分吝嗇,雖天天和梁武帝談佛理,卻一點施捨心也沒有。他傢中廚房所扔棄的珍善美味,每天都有十好幾車,任其腐爛,從不接濟窮人。這樣一個精明無比的“佞人”,根本不可能讓梁武帝清醒地認識現實,反而會替主子把夢“圓”得更好。其實,仔細想想,連老百姓都懂,有一個普通的道理:夢,大多是反的。
  趕巧加死催,這一年東魏權臣高歡病死,專製河南的東魏司徒侯景與高歡世子高澄有隙,心不自安,便擁兵叛亂,他首先嚮西魏稱藩。西魏當時由權臣宇文泰掌權,此人乃人中竜虎,自然是聰明之人,便空口封侯景為太傅、河南道行臺、上𠔌公的虛官,按兵不動。眼見西魏不動真格,既不派兵也不送糧,侯景知道騙不了對方,就把目光轉嚮梁朝,上書梁武帝請降:臣昔與魏丞相高王(高歡)並肩戮力,匤扶社稷……現與高澄釁隙已成,請舉函𠔌以東、瑕丘以西,豫、廣、郢、荊、襄、兗、南兗、濟、東豫、洛、陽、北荊、北揚等十三州內附……且黃河以南,皆臣所職,易同反掌。……侯景在表奏中絮絮叨叨,列舉大批東魏各州屬官,講這些人與他同心協力,河南廣大地區可一下子就納入梁朝版圖。其實,侯景初叛之時,衹得到穎州刺史司馬世雲響應,其餘幾個刺史都是他“誘執”的。試想,一個大軍區司令讓歸他管的軍長開會,能不去嗎?但他真正掌握的地盤,衹有西兗州以西的數個州郡,因為以東諸郡在抵拒侯景的東魏西兗州刺史邢子纔提醒下,各個嚴加防備,盡忠高氏。所以,侯景獅子大開口,堆出河南十三州要給梁武帝做“孝敬”之禮,實際是空頭支票,根本當不得真。
  蕭老頭起先也猶豫,在殿上自言自語:“我國傢如金甌,無一傷缺,今忽受(侯)景地,豈是合宜?如緻紛紜,悔之何及?”又是朱異揣知皇上心意,一旁添油加醋,力贊蕭衍納降侯景:“聖明禦宇,南北歸仰。今侯景分魏土之半來歸,實乃天意,如拒而不納,恐絶後來之望,願陛下勿疑。”
  老年人就愛聽吉祥、順耳的話,蕭衍大喜,定意納迎侯景,下詔封其為河南王,大將軍,都督河南、河北諸軍事。同時,梁廷遣司州刺史羊鴉仁等提兵三萬至懸瓠(今河南汝南縣),運送無數糧草兵仗,接應侯景。
  侯景,字萬景,本是北魏懷朔鎮人,羯族。六鎮亂起之時,他和高歡先後去投附爾朱榮。雖然侯景與高歡是懷朔老鄉,但他與“契鬍”種(也是羯族一支)的爾朱榮應該從情感上更親近一些。所以,直到高歡後來滅掉爾朱兆,侯景纔真心投附高歡。高歡雖委侯景大權,專製河南,其實也有不少製約和牽製。而且,把他投之於外,使他遠離了東魏真正的權力中心鄴城,也就是說,高歡一直對侯景衹有百分之五十的信任。表面上,十萬多重兵和近半東魏國土在侯景手裏,但侯景起事時所能掌握的也衹有幾萬兵馬,沒有為其“誘執”的刺史更是個個緊閉城門反對他,當地民衆也不支持他。
  侯景貌不驚人,一腿長一腿短,半個殘疾人,可這小子謀略過人。當時,高歡手下高敖曹、彭樂等大將皆萬人敵,侯景故作不屑:“此輩狼奔豖突,意欲何為?”
  侯景確有遠謀,入鎮河南前,對高歡講:“我拒兵遠地,姦人易生詐偽,大王若有書信來,請加以標記。”高歡同意,每次給侯景書信,都在一個雙方約定的地方作記號,“雖子弟弗知”。
  史書記載,高歡臨終前,問床前侍疾的世子高澄:“我雖病,你面有餘憂,為什麽呢?”高澄俯首未答。高歡又問:“你是憂慮我死後侯景反叛吧?”高澄連忙稱是。
  高歡說:“侯景專製河南十四年,常有飛揚跋扈之志,我活着他不敢反,但我死後就非你能駕禦了。今四方未定,我死後不要馬上發喪。如果侯景反,能與之相敵的衹有慕容紹宗。我一直不貴顯慕容,衹是想留給你來提拔他,必當得其死力。”可見,權臣深謀遠慮,對誰都不會真正信任。慕容紹宗雖是爾朱榮表兄弟,為人卻不失忠直,所以高歡留此人給兒子高澄。
  高歡死後,高澄秘不發喪,以高歡的名義寫信給侯景召他返京述職。史書上稱,侯景發現信中沒有兩人約稱的特殊記號,便拒不納命,筆者覺得這些是史臣們太老實,以訛為實。高歡何等狡詐之人,即使和侯景有約,臨死前也會把這個秘密告訴自己的親生兒子。高歡病重,消息早已透露,侯景見來信招他回京,肯定馬上猜到是要削奪自己的威權,自然要乘勢造反。所以,信上有記號無記號,並不重要。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中華盛事的胎動期(1)中華盛事的胎動期(2)三分一統晉業興
大好江山誰承繼(1)大好江山誰承繼(2)大好江山誰承繼(3)
“牝雞司晨”朝綱紊(1)“牝雞司晨”朝綱紊(2)“牝雞司晨”朝綱紊(3)
樹欲靜而風不止(1)樹欲靜而風不止(2)樹欲靜而風不止(3)
血肉橫飛殺戮始(1)血肉橫飛殺戮始(2)血肉橫飛殺戮始(3)
血肉橫飛殺戮始(4)攻伐大亂滿京城(1)攻伐大亂滿京城(2)
攻伐大亂滿京城(3)你方唱罷我登場(1)你方唱罷我登場(2)
你方唱罷我登場(3)你方唱罷我登場(4)你方唱罷我登場(5)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10]   [XI]   [X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