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经典 》 三國志通俗演義嘉靖壬午本 》
武侯遺計斬魏延
羅貫中 Luo Guanzhong
卻說楊儀聽知此事,忙令人哨探,回報曰:“燒棧道者乃是魏延。”儀大驚曰:“丞相在日,料此人久後必反,今果然如此!今斷其歸路,如之奈何?”費褘曰:“此人必先捏奏天子,誣我等造反,故燒絶棧道也。我等亦當表奏天子,陳魏延之反情,然後圖之。”姜維曰:“此間有一小徑,名槎山,雖然崎嶇險峻,可以抄出棧道之後。”衆皆從之,一面寫表飛奏去訖,一面將人馬望槎山小道進發。凡遇鄉民,佯言“討賊”。於是先令二使去訖,隨後費褘又來。
卻說後主在成都寢食不安,動止不寧,夜作一夢,夢見成都錦屏山崩倒;遂大驚覺,坐而待旦,集衆文武入朝圓夢。有譙周曰:“臣昨夜仰觀天文,見一星赤色,光芒有角,自東北而落於西南,主丞相有大兇之事。今陛下夢山崩者,正謂此兆者也。”後主愈加驚怖,復問周曰:“李福因何久不回也?”忽報李福至。後主急召入問之,福頓首泣奏曰:“臣到五丈原營中時,丞相已不醒人事,衆將正伏地而哭。丞相復蘇,須臾開目,見臣在側,未曾臣言,便先問曰:‘天子令你來問後事也?蔣公琰可托。’臣又問之,丞相曰:‘費文偉可也。’臣再問時,丞相不答,瞑目而亡。臣不敢稽遲,故星夜而來。”後主聽知,大哭曰:“天喪我也!”哭倒於竜床之上。侍臣扶入後宮。吳太後聞知,亦放聲大哭不已。內外文武如喪考妣。軍民無不哀慟。後主連日涕泣,飲食頓減,不能設朝。忽報徵西大將軍、南鄭候魏延,表奏楊儀劫奪丞相靈柩,舉衆造反。群臣大駭,入宮啓奏後主。此時吳太後亦在宮中。後主聽知,大驚無措,倒在竜榻之上,不能起身。吳太後坐於榻前。近臣讀魏延表曰:
楊儀自總兵權,率衆造反,劫丞相靈柩,欲引敵人入境。臣先燒斷棧道,以兵守禦,然後討之。
後主曰:“魏延乃英雄之將,足可拒楊儀等衆,何故燒其棧道也?”吳太後曰:“常聞先帝有言:說孔明能識魏延腦後有反骨,每欲斬之,因憐其勇烈,亦未得便也。今奏楊儀等造反,內有不明。楊儀乃文字之人,丞相委以長史之任,如何敢反?今日若聽此一面之詞,楊儀等必投魏矣。此事當深慮遠議可也。”
文武官員正商議間,忽報長史楊儀緊急表奏。近臣拆表讀曰:
長史、綏將軍臣楊儀誠惶誠恐,頓首謹表:丞相臨終,將大事委於臣,
照依舊製,不敢變更,使魏延斷後,姜維次之。今魏延不遵丞相遺令,自提
本部人馬攙越,先入漢中,即日放火燒斷棧道,劫丞相靈車,逆從魏寇,阻
其歸路!意在火速,具表以聞。
衆官聽畢,默然無語。太後問:“卿等所見若何?”蔣琬奏曰:“臣非敢為一己之私,願從公議。楊儀為人雖然稟性多急,不能容物,至於籌度糧草,參贊軍機,與丞相辦事多時,今丞相臨終,委以大事,非背義之人。魏延自恃功高,常有不平之心,口出怨言久矣;今見楊儀總兵,心中不服,又挾私仇,故燒棧道,斷其歸路,又誣奏而害之。臣願將全家良賤,敢保楊儀不反。實不敢保魏延。”董允亦奏曰:“楊儀雖有市井之志,實不敢反背朝廷。魏延雖有功勞,常有怨丞相之意,本欲反投歸魏,又見楊儀總製兵馬,故燒棧道,以斷歸路,虛上表以殺害,反逆之心可見矣。”多官一齊奏曰:“二公之言是也。”於是文武及近侍官衹保楊儀,不保魏延。後主曰:“若魏延果反,何人當之?”蔣琬又奏曰:“丞相素疑此人,必遺計與楊儀。若儀無纔,安能退入𠔌口?延必中計矣。陛下寬心。”不多時,忽奏魏延又有表至,告稱楊儀背反。後主正覽表之間,楊儀表又到,具奏魏延反情。二人接連各陳是非。忽報費褘又到,細奏魏延反情。群臣皆奏曰:“本是魏延之罪,實非楊儀之罪也。”後主曰:“若如此,且令董允假節釋勸,用好言撫慰。”允拜辭後主而去。
卻說魏延燒斷棧道,兵屯於南𠔌,把住隘口,自以為久計;不憶楊儀、姜維星夜引兵抄在南𠔌之後。儀恐漢中有失,卻教先鋒何平引三千兵,依孔明所遺計先行。儀同姜維等引兵扶柩望漢中而來。
且說何平引兵徑到南𠔌之後,擂鼓吶喊。有人來報魏延,說楊儀令先鋒何平,引兵自槎山小路抄來搦戰。延大怒,急披挂上馬提刀,引兵來迎。兩陣對圓,何平出馬,大駡曰:“反賊魏延安在?”延亦駡曰:“汝等助楊儀造反,何敢駡我耶!”平叱之曰:“丞相近亡,身尚未冷,汝輩焉敢反耶!”乃揚鞭指川兵曰:“汝等軍士皆是西川之人,川中多有父母妻子,兄弟親朋;可念丞相之恩,休助反賊,各回家乡,聽候賞賜。”衆軍聞知,大喊一聲,自去太半。延大怒,揮刀縱馬,直取何平。平挺槍來迎。戰有數合,平詐敗而走,延隨後趕來。弓弩齊發,延卻復回。延見衆兵潰散,轉怒,趕上殺了數人。衹有馬岱三百兵不動。延與岱曰:“吾平生有眼如盲,不識好人。舊日隨吾戰將皆棄吾而去,惟公在此。吾殺了楊儀,先雪此恨,後取兩川,易如反掌,與公同享富貴,生死休離寸步。”馬岱大聲而言曰:“吾恨諸葛亮不肯大用,今遇明公,願盡心竭力以圖進取!”延大喜,遂與馬岱追殺何平。平引兵飛奔而走。魏延與馬岱商議曰:“我等投魏若何?”岱笑曰:“將軍之言,不智甚也。”延曰:“目下兵少缺糧,安能濟事乎?”岱曰:“大丈夫武藝過人,不自霸業,何故區區屈膝於他人之下哉?吾觀將軍,智勇足備,兩川之士,誰敢敵手?吾願同將軍先取漢中,若此處得之,民足可為兵,糧足可為食,西川唾手而可得耶。將軍又何疑焉?”延曰:“公言甚是也。”隨同馬岱引兵直取南鄭。
卻說姜維在南鄭城上,見魏延、馬岱耀武揚威,風擁而來。維令拽起吊橋。延、岱二人大叫:“早降!”維令從人請楊儀商議曰:“魏延勇猛,又有馬岱相助,雖然軍少,難以退也。”儀曰:“丞相臨終,遺與一錦囊,囑之曰:‘若魏延反時,臨城扣敵,對陣之時方可開拆,便有斬延之計也。’今果如此,當可視之。”儀遂取出錦囊,拆封看時,題曰:“待與魏延對敵,馬上方許拆開。”維喜曰:“既丞相有戒約,長史當收執。吾先引兵出城,列成陣,公便可來。”姜維披挂上馬,綽槍在手,引三千軍,開了城門,一齊衝出,鼓聲大震,排成陣勢。維挺槍縱馬,立於門旗下,高聲大駡曰:“反賊魏延!丞相不曾虧你,今日如何背反耶?”延橫刀勒馬而言曰:“伯約,不幹你事。衹教楊儀來!”
楊儀在門旗影內,拆開錦囊視之,如此如此。儀大喜,輕騎而出,立馬於陣前,手指魏延,忻然而笑曰:“丞相在日,知汝久後必反,教吾提備,今果應之。汝敢在馬上連叫三聲‘誰敢殺我’,便是大丈夫,吾就獻漢中城池與汝。”延大笑曰:“楊儀匹夫聽着!若孔明在日,吾卻懼他三分;他今已死,天下誰敢敵吾也?休道連叫三聲,便叫三萬聲,有何傷哉!”遂提刀按轡,於馬上大叫曰:“誰敢殺我?”言未畢,腦後忽一人厲聲而應曰:“吾敢殺汝!”手起刀落,斬魏延於馬下。衆皆駭然。斬魏延者,乃馬岱也。原來孔明火燒木柵寨時,實欲將司馬懿、魏延皆要燒死,故與魏延五百軍為引誘之兵;不想天降大雨,其計不成,卻詐歸罪於楊儀,又痛責馬岱,授以密計,衹待口中之言,便斬魏延。
延因此不疑,乃求岱為部將,見孔明已亡,遂於與岱同反,到南鄭城下。楊儀讀罷錦囊,已知伏下馬岱在內,故依計而行,果然應之。後人有詩曰:
諸葛先明識魏延,已知久後反西川。
故留馬岱常監守,計應登時斬魏延。
馬岱斬了魏延,大小川兵盡歸馬岱。楊儀下令,將魏延三族盡皆誅之,遂具表星夜奏聞後主。後主降旨曰:“既已名正其罪,仍加前功,賜棺槨葬之。”然後召一班出徵文武官員,赴成都面君。楊儀等扶柩到成都,後主引文武官僚,盡皆挂孝,出城二十餘裏迎接。後主放聲大哭。上至公卿大夫,下及山林百姓,男女老幼,無不痛哭,哀聲震地,聞於四遠。後主扶扶柩入城,成都居民各傢門首,盡皆設祭拜哭。停柩於丞相府中。其子諸葛瞻,字思遠,守孝候喪。
後主還朝,楊儀自縛請罪。後主教近臣去其縛曰:“若非卿能效丞相所行,靈柩何由得歸?魏延如何得滅?大事保全,皆卿之功也。”遂加楊儀為中軍師。馬岱有忠義之功,就任魏延之爵。儀呈上孔明遺表。後主覽畢大哭,乃連日不能設朝,欲卜地遷葬。費褘入奏曰:“丞相臨終,命葬於定軍山為墓,不用墻垣磚石,亦不用一切祭物。”後主從之。擇本年十月吉日,後主親送靈柩,至定軍山遷葬。文武官僚,軍民百姓,盡皆挂孝,拜哭而祭。哀聲大舉,震動天地。後主降詔致祭,謚號忠武侯。昭曰:
惟君體資文武,明睿篤誠,受遺托孤,匡輔朕躬,繼絶興微,志存靖亂;
爰整六師,無歲不徵,神武赫然,威鎮八荒,將建殊功於季漢,參周、伊之
巨勳。如何不吊,事臨垂剋,遘疾殞喪!朕用傷悼,肝心若裂。夫崇德序功,
朕紀行命謚,所以光照將來,刊載不朽。今使使持節、左中郎將杜瓊,贈君
丞相、武鄉侯印綬,謚君為忠武侯。魂而有靈,嘉茲寵榮。嗚呼哀哉!嗚呼
哀哉!
後主率文武遷葬已畢,令建廟於沔陽,四時享祭。後杜工部見廟前大柏樹,乃三國時所種,有感而作詩曰: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鵬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又詩曰:
長星昨夜墜前營,訃報先生此日傾。
虎帳不聞施號令,麟臺惟顯著勳名。
空餘門下三千客,辜負胸中十萬兵。
好看緑陰清晝裏,於今無復雅歌聲。
朱子曰:
子房用智之過,有微近譎處。小者如躡足之類,其大則挾漢以為韓,而終
身不以語人夜。若武侯,即名義俱正,無所隱匿,其為漢復仇之志,如青天
白日,人人得而知之,有補於天下後世,非子房比也。蓋為武侯之所為則難,
而子房投間乘隙,得為即為,故其就之為易耳。頃見延平李先生,亦言孔明
不若子房之從容,而子房不若武侯之正大也。
蘇東坡作《武侯廟記》曰:
密如鬼神,疾若風雷。進不可當,退不可追。
晝不可攻,夜不可襲。多不可敵,少不可欺。
前後應會,左右指揮。移五行之性,交四時之令。
人也?神也?仙也?吾不知之,真臥竜也!
又贊曰:
忠武英高,獻策江濱。攀吳連蜀,權我世真。
受遺秉衡,整武齊文。敷陳德教,理物移風。
賢愚競心,僉亡其身。誕靜邦外,四裔以綏。
屢臨敵庭,實耀其威。厲精大國,恨於未夷。
卻說後主回到成都,忽近臣奏曰:“邊庭飛報,東吳全琮引兵數萬,屯於巴丘界口,未知何意。”後主大驚曰:“丞相新亡,東吳負盟侵界,如之奈何?”蔣琬奏曰:“臣敢保王平、張嶷引兵數萬,屯於永安,以防不虞。陛下再命一人去東吳報喪,以揣其心。”後主曰:“須得一舌辯之士為使。”言未畢,一人應聲而出曰:“微臣願往。”未知是誰,下回便見。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話說三國 |
|
|
前言 | 序 | 引 | 三國志宗僚 | 捲之一: 祭天地桃園結義 | 劉玄德斬寇立功 | 安喜張飛鞭督郵 | 何進謀殺十常侍 | 董卓議立陳留王 | 呂布刺殺丁建陽 | 廢漢君董卓弄權 | 曹孟德謀殺董卓 | 曹操起兵伐董卓 | 虎牢關三戰呂布 | 捲之二: 董卓火燒長樂宮 | 袁紹孫堅奪玉璽 | 趙子竜磐河大戰 | 孫堅跨江戰劉表 | 司徒王允說貂蟬 | 鳳儀亭布戲貂蟬 | 王允授計誅董卓 | 李傕郭汜寇長安 | 李傕郭汜殺樊稠 | 曹操興兵報父仇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10] [X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