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 中國人史綱   》 七 王安石      柏楊 Bai Yang

  宋帝國能通過瓶頸,主要原因之一是,它的第二任皇帝是長君,趙光義即位時已三十八歲,足可應付復雜的政治形勢。如果由趙匡胤年幼的兒子繼位,我們有理由相信它早被顛覆。不過趙姓皇帝雖然到了平安坦境,仍不斷做着隨時被推翻的惡夢。這惡夢使未政府除了努力防止叛變外,其他什麽事都不能做。對遼和對西夏的屈辱戰爭,證明他們衹會剝削人民財産奉獻外國,而無力保衛人民。廣大農村在沉重捐稅和士大夫地主強烈兼併下,産生大批農奴和士大夫的傢奴。政府官員數目,每年都在膨脹,士大夫越多。脫離生産的人也就越多。他們以全民百分之三或百分之四的人數,占有全民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土地財富,而仍掠奪不止。這個士大夫所高興的樂園,實質上是一個熱度日高的大火藥庫。
  於是産生變法運動,中國最偉大的政治傢之一的王安石效法紀元前四世紀另一偉大的政治傢公孫鞅,用革命性的全盤改革,來輓救宋帝國和士大夫自身的惡運,同時也解救倒懸在水火中的平民,他的見解被皇帝趙頊所采納。趙頊是一個生長在深宮之中的皇帝,屬於少數傑出的英明君主之一。一○六九年,趙頊任命王安石當宰相,變法立即開始。
  變法是全面的,包括經濟、政治、軍事、教育。我們把他最重要的措施,歸納十項,作一簡單敘述。
  一確立預算制度,並控製預算。王安石設立一個“計劃部”(製置三司條例司。三司:度支司、戶部司、????鐵司),自兼首長,對行政管理作合理的改進,嚴厲製止私人挪用或吞沒公款,結果每年為國傢節省開支百分之四十。
  二建立政府儲蓄食糧制度。過去,各行政區(路、州)嚮中央政府每年繳納以食糧為主的賦稅,都有一定數額:豐收之年,不能多繳;歉收之年,不能少繳——全靠嚮貧苦的農民強迫搜刮。而且還要千裏輾轉,運輸到首都開封,費用巨大。王安石頒布均輸法,用貨幣代替實物納稅,以免去運輸上的睏難。由各行政區在首都設立專用倉庫,豐收時大量購入,歉年時就可不必強迫搜刮農民。
  三建立政府貸款制度。中國農民最苦的日子,大都發生在“青黃不接”之時。即稻麥剛生出青苗,還沒有變黃成熟,農傢存糧往往用盡,新糧又未收穫,需錢最是孔急。王安石命政府貸款給農民,收取他們嚮地主貸款時低得多的利息。等到收穫之後,再行歸還。因為這項貸款是用田中的青苗作信用保證的,所以稱“青苗法”。
  四清查漏稅耕地和整理田賦。士大夫地主兼併貧農耕地時,往往隱沒田籍,不繳納賦稅。王安石對全國耕地,加以清查,結果清查出三百六十萬畝之多。又頒布方田均稅法,對全國耕地,重新評估,依照肥沃貧瘠,分為五等,肥沃的耕地賦稅多,貧瘠的耕地賦稅等差減少。
  五建立平抑物價制度,設立平抑物價機構“市易務”。首先在首都開封施行,物價低廉時,由政府購入;等到物價上漲,再行售出。“市易務”這個機構還兼營銀行,人民用金銀綢緞或不動·産作抵押,就給予貸款。這是一個經濟性的大進步,稱“市易法”。
  六建立公平勞役制度。王安石頒布“免役法”,規定全國每一個成年男子,都有為國傢服勞役的義務。如果申請免除勞役,必須繳納代役金,稱“免役錢”,由政府代為雇人充當。
  七加強國防軍訓練,淘汰老弱殘兵。宋帝國的國防軍,一部分集中首都,一部分集中邊疆,輪流更調,目的在使兵將不相熟習,以免叛變,這些國防軍平時就有八十萬人,僅軍餉開支,即占國傢總收入的三分之二。可是出徵作戰,不堪一擊。王安石強迫老弱退役,廢止“更戍法”,國防軍不再輪調,而把他們永久分屯到重要地區,委派專任司令官(鎮將),平時負責訓練,戰時帶兵出徵,使上下互相瞭解,如臂使指。王韶所以能收復河湟(青海省東北部)失土,就是因為他所率領的部隊,是變法後的部隊。跟變法前的部隊比較,好像是來自兩個星球。
  八更新武器,國防軍裝備全部現代化。國防部隊的腐敗,在武器方面更為嚴重。不僅數量不夠,而且大都銹爛,一萬張斷了弦的弓,跟沒有一張弓一樣。王安石設立中央兵工廠(軍器監),徵求新式武器圖樣及設計,淘汰全部落伍的武器。
  九建立並加強人民基層組織,集合“管”、“教”、“養”、“衛”於一個稱為“保”的單位。王安石頒布“保甲法”,規定十個家庭組織一個“保”,五十個家庭組織一個“大保”,五百個家庭組織一個“都保”。守望相助,隨時糾察有沒有違法亂紀的人。一傢有兩個青年時,選出一個充當“保侗,利用農閑時,集中軍事訓練。
  十改進考試課目和學校課程。自從唐王朝之後,考試課目,主要有二:一是詩賦;一是帖經——即對《五經》的填空白試法。這種人才跟國傢所需要的行政人才,毫不相幹,但已實行了約四百年之久。王安石把它們一律取消,改為考試議論文,培養青年獨立思考的能力。學校中除了教授王安石所著的《三經新議》(三經:《詩經》、《書經》、《周禮》),還教授地理學、經濟學、史學、法學、醫學。
  這是王安石變法中的主要改革,然而,具有超人智慧的人總是寂寞的,甚至是悲哀的,他的變法終於失敗。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柏楊歷史研究叢書總序第一章歷史舞臺
一 空中·馬上二 河流·湖泊
三 山四 沙漠·萬裏長城
五 城市六 地理區域
七 演員第二章神話時代
一 開天闢地二 五氏
三 東西方世界第三章 傳說時代
一 黃帝王朝二 姬軒轅
三 伊祁放勳與姚重華四 東西方世界
第四章 半信史時代一 紀元前二十三世紀
二 紀元前二十二世紀三 紀元前二十一世紀
四 紀元前十九世紀五 紀元前十八世紀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10]   [XI]   [XII]   [XIII]   [X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