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类 春秋繁露義證   》 保位權第二十      蘇輿 Su Yu

  民無所好,君無以權也。民無所惡,君無以畏也。無以權,無以畏,則君無以禁製也。無以禁製,則比肩齊勢而無以為貴矣。故聖人之治國也,因天地之性情,孔窮之所利,以立尊卑之製,以等貴賤之差。設官府爵祿,利五味,盛五色,調五聲,以誘其耳目,自令清濁昭然殊體,榮辱踔然相駁,以感動其心,務緻民令有所好。有所好然後可得而勸也。既有所勸,又有所畏,然後可得而製。製之者,製其所好,是以勸賞而不得多也。製其所惡,是以畏罰而不可過也。所好多則作福,所惡多則作威。作威則君亡權,天下相怨;作福則君亡德,天下相賤。故聖人之製民,使之有欲,不得過節;使之敦樸,不得無欲。無欲有欲,各得以足,而君道得矣。國之所以為國者德也,君之所以為君者威也,故德不可共,威不可分。德共則失恩,威分則失權。失權則君賤,失恩則民散。民散則國亂,君賤則臣叛。是故為人君者,固守其德,以附其民;固執其權,以正其臣。聲有順逆,必有清濁,形有善惡,必有麯直。故聖人聞其聲則別其清濁,見其形則異其麯直。於麯之中,必見其直;於直之中,必見其麯。於聲無小而不取,於形無小而不舉。不以着蔽微,不以衆掩寡,各應其事以致其報。黑白分明,然後民知所去就,民知所去就,然後可以致治,是為象則。為人君者居無為之位,行不言之教,寂而無聲,靜而無形,執一無端,為國源泉。因國以為身,因臣以為心。以臣言為聲,以臣事為形。有聲必有響,有形必有影。聲出於內,響報於外;形立於上,影應於下。響有清濁,影有麯直,響所報非一聲也,影所應非一形也。故為君虛心靜處,聰聽其響,明視其影,以行賞罰之象。其行賞罰也,響清則生清者榮,響濁則生濁者辱,影正則生正者進,影枉則生枉者絀。擊名考質,以參其實。賞不空施,罰不虛出。是以君臣分職而治,各敬而事,爭進其功,顯廣其名,而人君得載其中,此自然致力之術也。聖人由之,故功出於臣,名歸於君也。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自序楚莊王第一玉杯第二竹林第三
玉英第四精華第五王道第六滅國上第七
滅國下第八隨本消息第九盟會要第十正貫第十一
十指第十二重政第十三服製像第十四二端第十五
符瑞第十六俞序第十七離合根第十八立元神第十九
保位權第二十考功名第二十一通國身第二十二三代改製質文第二十三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