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视评论 》 基耶斯洛夫斯基的電影:雙重生命 》
第21節:維洛尼卡的雙重生命(3)
安內特·因斯多夫 Annette Insdorf
影片開場第一段戲為解密《維洛尼卡的雙重生命》提供了一把視覺上的鎖匙。1968年的波蘭[3],黑暗的街道上下顛倒地出現在畫面中,這是兩歲的波蘭維洛尼卡的視角:她母親的波蘭語旁白聲響起,讓她在將近聖誕前夜的鼕季夜空尋找星星。下個鏡頭中,小女孩手臂嚮上指着,母親雙手抱着她,以便讓她看見更多東西。鏡頭切到1968年的法國,畫面被一個小孩的眼睛占據:她面前的放大鏡被移開,我們發現“看”這一行為本身再度成為畫面中的關鍵。她母親的法語旁白聲響起,讓女兒審視一片樹葉,我們還聽見小鳥的鳴叫。這是在春天,說明影片頭兩段戲並非同時發生:波蘭維洛尼卡的故事先於法國維洛尼卡的故事——或許波蘭維洛尼卡的故事也是在為後者的故事作鋪墊。
兩段開場戲都將一個小女孩與浩瀚的宇宙聯繫在一起。法國維洛尼卡在開場中審視樹葉,結尾中又有她在父親傢門口將手放在樹幹上的細節,這暗示她那熱忱與開朗的性格其實植根於來自父親的愛,以及對大自然生命力之延續的認識。除了這一視覺上的呼應,導演還在波蘭維洛尼卡在大街上忽感心髒不適時加入了一大堆枯葉的畫面。
片頭中的兩位母親雖然沒出現在畫面中,但卻起到了引導的作用,是她們讓女兒對外面的世界有了初步的認識。(但是,法國母親的聲音似乎出自伊蓮娜·雅各布自己,暗示這段開場戲可能是維洛尼卡長大後的回憶。)兩位母親都對女兒說:“你看。”這為之後亞歷山大的話做了鋪墊,他成了法國維洛尼卡的另一位引導者。“你看。”他指着維洛尼卡的相册說,這同時又隱喻着她的雙重存在。觀衆嘗試在影片第三次介紹維洛尼卡時,再度審視這位主角,但基耶斯洛夫斯基卻繼續對“看”本身發起疑問。在出片頭字幕時,年輕女子的畫面發生了扭麯,仿佛是在鏡頭前加了一面放大鏡。畫面四周顯得十分模糊,如同“1968年的法國”那一段的開頭。她似乎走在陽光普照的大街上,忽然,手中的音樂夾掉在地上。(這是否是對剋拉科夫那段戲的閃前?波蘭維洛尼卡也在那段戲中掉了夾子。)“看”這一行為本身又得到了突出,因為我們不確定自己看見的究竟是什麽。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
|
|
第1節:個人背景 早期短片(1) | 第2節:個人背景 早期短片(2) | 第3節:個人背景 早期短片(3) | 第4節:個人背景 早期短片(4) | 第5節:個人背景 早期短片(5) | 第6節:個人背景 早期短片(6) | 第7節:個人背景 早期短片(7) | 第8節:個人背景 早期短片(8) | 第9節:個人背景 早期短片(9) | 第10節:個人背景 早期短片(10) | 第11節:個人背景 早期短片(11) | 第12節:個人背景 早期短片(12) | 第13節:個人背景 早期短片(13) | 第14節:個人背景 早期短片(14) | 第15節:個人背景 早期短片(15) | 第16節:個人背景 早期短片(16) | 第17節:個人背景 早期短片(17) | 第18節:個人背景 早期短片(18) | 第19節:維洛尼卡的雙重生命(1) | 第20節:維洛尼卡的雙重生命(2) | 第21節:維洛尼卡的雙重生命(3) | 第22節:維洛尼卡的雙重生命(4) | 第23節:維洛尼卡的雙重生命(5) | 第24節:維洛尼卡的雙重生命(6)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