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花間一壺酒   》 第21節:改革就會有犧牲      李零 Li Ling

  現在的討論,有兩個問題,在很多人看來是最不容討論,一是"改革即正確",二是"外國即先進"。其實,這兩個問題纔最值得討論。我認為,中國的事情是怎麽回事,外國的事情是怎麽回事,這是應該說說清楚,也可以說說清楚的(上海人喜歡這麽說)。
  我先說第一個問題,即高校要不要改革,我說要改。
  但問題是誰改,改誰,改什麽,怎麽改,事情要講個明白,不能糊裏糊塗地改。比如殺貧濟富,頭疼醫腳,這麽個改法,我就不太贊同。改和改,可能根本不是一回事。
  你不能光把"改革"二字塞給我,就叫我五體投地,忠心擁護。過去,服務態度差的那陣兒,我去商店買奶粉,我說,同志,請你把這樣那樣拿給我,讓我比較一下。
  他說,嘿,你買不買,不買走人,奶粉是吃的不是看的。這種一上來就讓你別無選擇的態度就不太好。過去,我們的說話習慣,是開口先講,我代表什麽什麽,前提多大多大。我代表黨中央,代表幾千萬黨員,代表多少億人民。你一上來先得掂量一下,哦,他可是上有領導,下有群衆,代表現在,代表未來,該代表的他都代表了,當然衹能喊"就是好","就是好",所有人都會這麽說。現在輪到改革,也是這麽一件事。有些人說的改革,那衹是個前提,內容怎麽樣,你就別管了。
  現在,學校裏的事情,真可以說是問題山積,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多少年前,我在咱們的《生活》雜志上就說過,學校裏有很多弊政。弊政這麽多,當然要改革。
  問題是應該從哪兒改起。是不是腦科手術太復雜,就給腳丫子動手術。反正腳丫子剁了也不要命。改革的睏境是,它的對象是計劃體製,它的主體也是計劃體製,導火索改炸藥包,風險太大。
  比如職稱晉升,最初是論資排輩,發豬肉票,這是計劃體製;然後是托孤寄後,破格提拔,也是計劃體製;最後輪到一幫底層教員,他們中的很多人,老的老的光沒沾上,小的小的寵沒輪到,眼看就排到跟前兒了,你突然宣佈,計劃體製是萬惡之源,再也不能繼續下去了,機會瓜分完畢,請你給我走人。要裁專裁下蛋的雞。
  這是什麽道理。你把計劃體製風光占盡,然後又說在這個前提下,咱們改玩競爭機製。但就算是競爭,你也得讓人傢真的自由競爭。就算莊傢不進競爭機製,在同一個賭場中,總不應該有不同的規則。
  老的小的,海龜土鱉,總該放在一桿秤上稱,怎麽就該讓土鱉給海龜騰地方呢?再比如,現在的評崗,一切都是跟課題製挂鈎,所謂引進競爭機製,其實是在一種預先設定,極不合理的結構之下(評價機製的頭一條,不見字面的頭一條,其實是有沒有"大樹",內涵可深了去)。
  前提擺在那裏,人為刀爼,我為魚肉,砸碎鐵飯碗,是砸碎你的鐵飯碗。他們自己是什麽也不改,改也是改那把刀,改那個案子。現在講改革,都說要提積極建議,這樣的建議,我有一條,就是咱們不要放着眼前說天邊,扯到多少多少年以後,像誰像誰一樣。
  首先,現在當學校領導的,參加管理層的,應當一心一意把管理工作做好(我不贊同讓一流的教學科研人材搞管理),不應腳踩兩衹船,既當官,又當教授,而且是直截了當的當,天降博導和一級二級教授於斯人。他們的分流,不但有利管理,也有利教學與科研,還可淡化部門利益(這也是積弊之一)。
  這是首先就該理順的關係。即使理不順,改不動。我也不主張像騎摩托車飛躍黃河那樣(咬緊牙關,一踩油門就過去了,但也很可能掉在河裏面),還是不妨從長計議緩圖之。
  比如,照我看,上面少管一點學校,學校少管一點係裏,係裏少管一點個人,退而求其次,鬆綁總比捆着強。真正的學者,死心塌地作學問的人,越沒人管,纔越出成績(不拿國傢的錢,照樣幹活行不行)。
  現在的改革傢,每以商鞅自許,以見其悲壯。但我衹知道,商鞅的改革,吳起的改革,首先都是拿貴族開刀,"捐不急之官,廢公族疏遠者,以撫養戰鬥之士"。譚嗣同的絶命辭,"有心殺賊,無力回天",他的話很悲壯,那也是說,"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日之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有之,請自嗣同始"。"改革就會有犧牲","犧牲"之義,本來是這個意思。別的我就不多說了。改革的關鍵在哪裏,情況是一目瞭然。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說校園政治第2節:給不合理制度"火上澆油"第3節:"博導"是國際醜聞
第4節:給少數人"錦上添花"第5節:書不是白菜第6節:渾身都是寶
第7節:饑餓是最好的廚師第8節:"經典化"就是為擺脫危險第9節:學校不是養雞場
第10節:校園目睹之怪現狀第11節:放下筷子駡娘第12節:大人有錢你有命
第13節:清官上面有皇帝第14節:發展不是沒頭蒼蠅第15節:犧牲大傢的學術生命
第16節:不說人話專說鬼話第17節:沒有學問,光點鈔票第18節:大國不學外語
第19節:"愚兵投險"的禦兵之術第20節:知恥近乎勇第21節:改革就會有犧牲
第22節:用不着妄自菲薄第23節:要講兼容並包第24節:馬年說伯樂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