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书类 》 論語新解——思與行 》
裏仁篇第四(1)
何新 He Xin
[原文]
子曰:“裏仁為美①。擇不處仁②,焉得知③?”
[譯文]
(4.1)孔子說:“裏巷要有仁愛纔是美。居住不安置在有仁愛的地方,怎麽能算聰明呢?”
[註釋]
①“裏,邑也。”(《爾雅·釋詁》)鄭玄:“裏者,民之所居也。”
②“擇不處仁”,當作“宅不處仁”。(《集解》引《考異》)惠棟《九經古義》引《釋名》:“宅,擇也。”處,上聲,音杵,居住也。
③知,智也。
[原文]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①,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譯文]
(4.2)孔子說:“不仁善的人不可能久處窮睏,也不可能久處安樂。仁善者以行仁善為心安,智者以行仁善為利益。”
[註釋]
①約,窮也。皇疏:“約,猶貧睏也。”《集註》:“約,貧睏也。”
[原文]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①。”
[譯文]
(4.3)孔子說:“衹有仁善的人才懂得如何愛人,如何恨人。”
[註釋]
①好,愛。惡,憎惡。《後漢書·孝明八王傳》註引《東觀漢記》:“和帝賜彭城王恭詔曰:‘孔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貴仁者所好惡,得其中也。”
[原文]
子曰:“苟志於仁矣①,無惡也。”
[譯文]
(4.4)孔子說:“衹要一心追求仁善,就不會有邪惡。”
[註釋]
①志,追求。心之所嚮曰志(詳參2.4註①)。
[原文]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①,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②,顛沛必於是。”
[譯文]
(4.5)孔子說:“財富與顯貴,是人人想得到的。不用正當的方法得到,就寧可不要。貧窮與卑賤,是人人都厭惡的。不用正當的方法擺脫,就寧可不擺脫。君子離開仁善,怎麽能成就好名聲?君子即使吃一頓飯的短暫時間也不會背離於仁善。即使匆促急迫仍會如此,即使顛沛流離也仍會如此!”
[註釋]
①楊伯峻說,得讀作“去”。可從。
②是,指仁善。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 |
|
|
編輯推薦 | 內容簡介 | 圖書目錄 | 序 | 學而篇第一(1) | 學而篇第一(2) | 學而篇第一(3) | 學而篇第一(4) | 為政篇第二(1) | 為政篇第二(2) | 為政篇第二(3) | 為政篇第二(4) | 為政篇第二(5) | 八佾篇第三(1) | 八佾篇第三(2) | 八佾篇第三(3) | 八佾篇第三(4) | 八佾篇第三(5) | 八佾篇第三(6) | 八佾篇第三(7) | 裏仁篇第四(1) | 裏仁篇第四(2) | 裏仁篇第四(3) | 裏仁篇第四(4)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