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典 鏡花緣   》 第二十一回 逢惡獸唐生被難 施神槍魏女解圍      李汝珍 Li Ruzhen

  話說多九公指著九頭鳥道:“此鳥古人謂之‘鶬鴰’,一身逆毛,甚是兇惡。不知鳳凰手下那個出來招架?”登時西林飛出一隻小鳥,白頸紅嘴,一身青翠,走至山岡,望著九頭鳥鳴了幾聲,宛如狗吠。九頭鳥一聞此聲,早已抱頭鼠竄,騰空而去。此鳥退入西林,林之洋道:“這鳥為甚不是禽鳴,倒學狗叫?俺看他油嘴滑舌,南腔北調,到底算個甚麽!可笑這九頭鳥枉自又高又大,聽得一聲狗叫,它就跑了,原來小鳥這等利害!”多九公道:“此禽名叫‘鴟鳥’。又名‘天狗’。這九頭鳥本有十首,不知何時被犬咬去一個,其項至今流血。血滴人傢,最為不祥。如聞其聲,須令狗叫,他即逃走。因其畏犬,所以古人有‘捩狗耳禳之’之法。”衹見鷫鸘林內攛出一隻駝鳥,身高八尺,狀似橐駝,其色蒼黑,翅廣丈餘,兩衹駝蹄,奔至山岡,吼叫連聲,四林也飛出一鳥,赤眼紅嘴,一身白毛,尾長丈二,身高四尺,尾上有勺,其大如鬥,走至山岡,與駝鳥鬥在一處。林之洋道:“這尾上有勺的倒也異樣。俺們捉幾個送給無腸國,他必歡喜。”唐敖道:“何以見得?”林之洋道:“他們得了這鳥,既可當菜大嚼,再把尾子取下作為盛飯盛糞的勺子,豈不好麽?”唐敖道:“怪不得古人言:‘駝鳥之卵,其大如甕。’原來其形竟有如許之大!這尾上有勺的,他比駝鳥,一個身高八尺,一個身高四尺,大小懸殊,何能爭鬥?豈非自討苦麽?”多九公道:“此鳥名喚‘鸚勺’。他既敢與駝鳥相鬥,自然也就非凡。”鸚勺鬥未數合,竪起長尾,一連幾勺,打的駝鳥前攛後跳,聲如牛吼。東林又跳出一隻禿鶩,身高八尺,長頸身青,頭禿無毛,攛至山岡。林之洋道:“忽然鬧出和尚來了。”西邊林內也飛出一鳥,渾身碧緑,一條豬尾,長有丈六,身高四尺,一隻長足,跳躍而出,攛至山岡,掄起豬尾,如皮鞭一般,對着禿鶩一連幾尾,把個禿頭打的鮮血淋漓,吼叫連聲。林之洋道:“這個和尚今日老大吃虧,怪不得大人國的和尚不肯削發,他們禿頭吃苦。”多九公道:“原來‘跂踵,出來爭鬥。他這豬尾,隨你勇鳥也敵他不過,看來鷫霜又要大敗了。”那邊百舌敵不住鳴鳥,早已飛回東林;秀鶩被打不過,騰空而去;鴕鳥兩翅受傷,逃回本林。衹聽鷫鸘大叫幾聲,帶著無數怪鳥,奔至山岡;西林也有許多大鳥飛出:登時鬥成一團。那鸚勺掄起大勺,囗跂踵舞起豬尾,一起一落,打的落花流水。正在難解難分,忽聽東邊山上,猶如千軍萬馬之聲,塵土飛空,山搖地動,密密層層,不知一群甚麽,狂奔而來。登時衆馬飛騰,鳳凰鷫鸘,也都逃竄。
  三人聽了,忙躲桐林深處,細細偷看。原來是群野獸,從東奔來:為首其狀如虎,一身青毛,鈎爪鋸牙,弭耳昂鼻,目光加電,聲吼如雷;一條長尾,尾上茸毛,其大如鬥;走到鳳凰所棲林內,吼了兩聲,帶著許多怪曾,渾身血跡,攛了進去。隨後一群怪獸趕來,也是血跡淋漓,走至鷫鸘所棲林內,也都攛入。為首一獸:渾身青黃,其體似囗[外鹿內囷],其尾似牛,其足似馬,頭生一角。唐敖道:“請教九公:這個獨角獸自然是麒麟,西邊那頭青獸可是狻猊?”多九公道:“西林正是狻猊,大約又來騷擾,所以麒麟帶著衆獸趕來。
  衹見狻猊喘息片時,將身立起,口中叫了兩聲。旁邊攛出一隻野豬,扇著兩耳,一步三搖,倒象奉令一般,走到跟前,將頭伸出,送到狻猊口邊;狻猊嗅了一嗅,吼了一聲,把嘴一張,咬下豬頭,隨將野豬吃入腹中。林之洋道:“這個野豬,據俺看來:生的甚覺慳吝,那是真心請客,他的意思,不過虛讓一讓,那知狻猊並不推辭,竟自啖了。原來狻猊腹饑,大概吃飽就要爭鬥了。”正自指手畫腳,談論狻猊,不意手中那個細鳥,忽又鳴聲震耳,連忙伸手亂搖,那肯住聲。狻猊聽了,把頭揚起,順著聲音望了一望,衹聽大吼一聲,帶著許多野獸,一齊奔來。三人嚇的四處奔逃。多九公喊道:“林兄!還不放槍救命,等待何時!”林之洋跑的氣喘噓噓,棄了細鳥,迎著衆獸放了一槍。雖然打倒兩個,無奈衆獸密密層層,毫無畏懼,仍舊奔來。多九公道:“我的林兄!難道放不得第二槍麽!”林之洋戰戰兢兢,又放一槍;好象火上澆油,衆獸更都如飛而至。林之洋不覺放聲哭道:“衹顧要看撕鬥,那知狻猊腹饑,要吃俺肉!無晵國以上當飯,他是以人當飯!俺聞秀纔窮酸,狻猊如怕酸物倒牙,九公同妹夫還可躲這災難,就衹苦殺俺了!頃刻就到跟前,衹要大口一張,就吞到腹中!這狻猊肚腸不知可象無腸國?但願吞了隨即通過,俺還有命:若不通過,存在裏面,就要悶殺了!”唐敖正朝前奔,衹覺身後鳴聲震耳,回頭一看,狻猊正離不遠,竟嚮身後撲來。不由手慌腳亂,無計可施,說聲“不好”,一時著急,將身一縱,就如飛舞一般,攛在空中。衆獸都嚮多、林二人撲去。二人惟有叫苦,左右亂跑,忽聽山頂上呱刺刺如雷鳴一般,響了一聲,一道黑煙,比箭還急,宜奔狻猊;狻猊將身縱起,方纔避過;轉眼間,又是一聲響亮,狻猊躲避不及,登時打落山上。衆獸撤了多、林二人,都來保護狻猊。衹聽呱刺刺、呱刺刺、……響亮連聲,黑煙亂冒,塵土飛空,滿山響聲不絶,四周煙霧迷漫。那個響聲,如雨點一般,滾將出來,把些怪獸打的屍橫遍地,四處奔逃,霎時無蹤。麒麟帶著衆獸,也都逃竄了。
  唐敖落下。林之洋跑來道:“妹夫當日吃了躡空草,攛的高高的,有處躲避;竟把俺們撤了!幸虧俺有槍神救命;若不遇著槍神,衹怕俺同九公久已變成狻猊的濁氣了。”唐敖道:“當日小弟在東口山,手捧石碑“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還能攛空,今日若將二位駝中肩上,大約也可攛高;無奈你們相離過遠,狻猊緊跟身後,那裏還敢遲延。舅兄衹顧要將細鳥帶回船去,剛纔被他這陣亂叫,以致衆獸聞風而至,幾乎性命不保。”多九公也走來道:“這陣連珠槍好不利害!
  若非打倒狻猊,衆獸豈能散去。此時煙霧漸散,我們前去找那放槍之人,以便拜謝。”衹見山岡走下一個獵戶,身穿青布箭衣,肩上擔著鳥槍,生得眉清目秀,齒白唇紅,年紀不過十四五歲。雖是獵戶打扮,舉止甚覺秀雅。三人忙上前下拜道:“多謝壯士救命之恩!請教尊姓?貴鄉何處?”獵戶還禮道:“小子姓魏,天朝人氏,因避難寄居於此。請教三位老丈尊姓?從何到此?”多、林二人把名姓說了。唐敖忖道:“當初魏思溫、薛仲璋二位哥哥都以連珠槍出名,自從敬業兄弟兵敗,聞得俱逃海外。此人莫非思溫哥哥之子?待我問他一聲。
  ”因說道:“當日天朝有位姓魏的,官名思溫,慣用連珠槍,天下馳名,壯士可是一傢?”
  獵戶道:“這是先父。老丈何以得知?”唐敖道:“誰知壯士卻是思溫哥哥之子!不意竟於此處相會!”於是將名姓說明,又把當日結盟及被參各話細說一遍。獵戶忙下拜道:“原來卻是唐叔叔到此,侄女不知,萬望恕罪!”唐敖還禮道:“賢侄請起。為何自稱侄女?這是何故?”獵戶道:“侄女名喚紫櫻,哥哥名魏武。因敬業叔叔遇難後期斯多葛派,亦稱“新斯多葛派”。把哲學變成一種帶有濃,父親無處存身,帶領傢眷,逃至此地。本山嚮有狻猊,常與麒麟爭鬥,傷損田苗,甚至出來傷人,附近居民,屢受其害。嚮來雖有獵戶,奈此獸極其狡猾,目力甚遠,一聞槍聲,即攛高逃避,非連珠槍不能捉獲。因此聘請父親,在此驅除野獸。歷來打死狻猊不計其數。前歲父親去世,雖將哥哥阻舊延請,奈身弱多病,不能辛苦;若將此業棄了,無以為生。幸侄女幼年學得此槍,衹得男裝,權承此業,以養寡母。連日固衆獸爭鬥,惟恐傷人,正要擒拿狻猊,不想得遇叔叔。剛纔狻猊緊在叔叔身後,我看著衹管着急,不敢動手。虧得叔叔朝上一攛,這纔得空,放了一槍;若再稍遲一步,衹怕叔叔性命難保。但是將身一縱,就能攛高,若非神靈護佑,何能如此?真是吉人天相!當日父親臨危有遺書一封,命我兄妹日後投奔嶺南托叔叔照應,此書現在傢中,就請叔叔過去一看,以便獻茶。”唐敖道:“多年未見萬氏嫂嫂之面,今在海外,自應前去拜見。不意思溫哥哥今已去世,竟不能一見,好不令人心酸。”當時三人同魏紫櫻越過山頭,嚮魏傢而來。唐敖忖道:“我自到海外,凡遇各山異域,莫不上去瀏覽。原想遵著夢神之話,尋訪名花:誰知至今一無所見,倒與這些女子有緣,每每歧路相逢,卻也奇怪。”不多時,到了魏傢,衹見四處安設強弓弩箭。齊進客廳,魏紫櫻進內通知萬氏夫人同魏武出來,彼此見禮。唐敖看那魏武,雖然滿面病容,生的倒也清秀,魏紫櫻把父親遺書呈出。唐敖拆開,上面寫的無非丁囑“俯念結義之情,諸事照應”的話。看罷,嘆息一番,將書收過。萬氏道:“賤妾自從丈夫去世,原想攜了遺書,帶著兒女,投奔叔叔。因本地鄉鄰懼怕野獸,再三輓留;兼之家乡近來不知可還輯捕餘黨,惟恐被害,不敢前去。今幸叔叔到此。我傢現在六親無靠,故鄉舉目無親,除叔叔外,別無可托之人。將來尚懇俯推丈夫結義之情,務望攜帶,倘能仍回故土,就是我丈夫在九泉之下,也感大德了。”唐敖道:“緝捕之事,相隔十餘年,久已淡了。日後小弟海外回來,自然奉請嫂嫂並侄兒侄女同回故鄉;況今日侄女如此大德,豈敢相忘!嫂嫂衹管放心!。”於是又問問日用薪水。原來此處民人因魏傢父子驅除野獸,感念其德,供應極厚,每年除衣食外,頗有盈餘。唐敖聽了,這纔放心。
  隨將身邊帶著散碎銀子,送給魏紫櫻為脂粉之用。又囑魏武帶至魏思溫靈前,拈香下拜慟哭一場,辭別回船。
  次日,到了白民國。林之洋發了許多綢緞海菜去賣。唐敖來邀九公上去遊玩。多九公道:“此處人煙甚廣,地方富厚,語言也與我們相同。無如老夫與他無緣,每到此地,不是有事,就是抱病。今日叨光同去走走,卻也難得。”一齊登岸,走了數裏,衹見各處俱是白壤,遠遠有幾座小嶺,都是一色礬石,田中種著蕎麥,遍地開著白花;雖有幾個農人在那裏耕田,因離的過遠,面貌看不明白,惟見一色白衣。不多時,進了玉城,步過銀橋,四處房捨店面接連不斷,俱是粉壁高墻;人來人往,作買作賣,熱鬧非凡。那些國人,無老無少,個個面白如玉,唇似塗朱,再映著兩道彎眉,一雙俊目,莫不美貌異常。而且俱是白衣白帽,一概綾羅打扮極其素淨;腕上都戴著金鐲,手中拿著香珠;身上挂著玳瑁小刀、戳紗荷包、打子兒的扇套、雙飛燕的汗巾,還有許多翡翠瑪瑙玩器。所穿衣服,大約都用異香熏過,遠遠就覺芳馨撲鼻。唐敖此時如入山陰道上,目不暇給一面看著,一面贊不絶口道:“如此美貌,再配這些穿戴,真是鳳流蓋世!海外各國人物,大約以此為最了。”再看兩邊店面,接接連連,都是酒肆、飯館、香店、銀局。綢緞綾羅,堆積如山;衣冠鞋襪,擺列無數。其餘羊牛豬犬,雞鴨魚蝦,諸般海菜,各種點心,不一而足。真是:吃的,喝的,穿的,戴的,無一不精,無一不備。滿街滿巷,那股酒肉之香,竟可上徹霄漢。
  衹見林之洋同一水手從綢緞店出來。多九公迎著問道:“林兄貨物可曾得利?”林之洋滿面歡容道:“俺今日托二位福氣,賣了許多貨物,利息也好。少刻回去,多買酒肉奉請。
  如今還有幾樣腰巾、荷包零星貨物,要到前面巷內找個大戶人傢賣去。俺們何不一同走走?”唐敖道:“如此甚好。”林之洋隨命水手把所賣銀錢先送上船,順便買些酒肉帶去,自己提了包袱,同唐、多二人進了前面巷子。林之洋道:“好了,前面那個高大門樓,想是大戶人傢。”走到門前,適值裏面走出一個絶美後生。林之洋說知來意,那後生道:“既有寶貨,何不請進,我傢先生正要買哩。三人剛要舉步,衹見門旁貼著一張白紙,上寫“學塾”兩個大字。唐敖一見,不覺吃了一嚇道:“九公!原來此處卻是學館!”多九公看了,也嚇一跳,又不好退回,衹得走進。那後生見他們進來,先到裏面通信去了。唐敖嚮多九公道:“此處國人生的清俊,其天姿聰慧,博覽群書,可想而知。我們進去,須比黑齒國加倍留神纔好。”林之洋道:“何必留神。據俺愚見:總是給他‘弗得知’。”
  三人進內,來到廳堂。裏面坐著一位先生,戴著玳瑁邊的眼鏡,約有四甸光景。還有四五個學生,都在二旬上下,一個個品貌絶美,衣帽鮮明,那先生也是一個美丈夫。裏面詩書滿架,筆墨如林。廳堂當中懸一玉匾,上寫“學海文林”四個泥金大字。兩旁挂一副粉箋對聯,寫的是:研六經以訓世,括萬妙而為師。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一回 女魁星北斗垂景象 老王母西池賜芳筵第二回 發正言花仙順時令 定罰約月姊助風狂
第三回 徐英公傳檄起義兵 駱主簿修書寄良友第四回 吟雪詩暖閣賭酒 揮醉筆上苑催花
第五回 俏宮娥戲誇金盞草 武太後怒貶牡丹花第六回 衆宰承宣遊上苑 百花獲譴降紅塵
第七回 小纔女月下論文科 老書生夢中聞善果第八回 棄囂塵結伴遊寰海 覓勝跡窮蹤越遠山
第九回 服肉芝延年益壽 食朱草入聖超凡第十回 誅大蟲佳人施藥箭 搏奇鳥壯士奮空拳
第十一回 觀雅化閑遊君子邦 慕仁風誤入良臣府第十二回 雙宰輔暢談俗弊 兩書生敬服良箴
第十三回 美人入海遭羅網 儒士登山失路途第十四回 談壽夭道經聶耳 論窮通路出無腸
第十五回 喜相逢師生談故舊 巧遇合賓主結新親第十六回 紫衣女殷勤問字 白發翁傲慢談文
第十七回 因字聲粗談切韻 聞雁唳細問來賓第十八回 闢清談幼女講羲經 發至論書生尊孟子
第十九回 受女辱潛逃黑齒邦 觀民風聯步小人國第二十回 丹桂岩山雞舞鏡 碧梧嶺孔雀開屏
第二十一回 逢惡獸唐生被難 施神槍魏女解圍第二十二回 遇白民儒士聽奇文 觀藥獸武夫發妙論
第二十三回 說酸話酒保咬文 講迂談腐儒嚼字第二十四回 唐探花酒樓聞善政 徐公子茶肆敘衷情
第   I   [II]   [III]   [IV]   [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