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陈丹青作品年终巨献:多余的素材   》 第21节:红色娘子(1)      陈丹青 Chen Danqing

  红色娘子
  美国现在到底还有多少共产党员,没人说起。东岸的纽约、费城、波士顿,倒是专有出售纯马克思列宁主义书籍的书店,有一家店名干脆就叫“革命”,或可意译为“造反”吧。这类店家通常位于名牌如哈佛、耶鲁、哥伦比亚、伯克莱大学校园所在街区,得一铺面,门可罗雀,但像其他生意也很清淡的小书店或古董铺,照常开着。初到美国,朋友领我走进去,劈面是马克思、列宁、斯大林、卡斯特罗、胡志明诸公的照片,当然,还有毛泽东。
  久违了。比起美国满世界广告海报上数不清的新面孔,他们的脸让我有视觉记忆的“归属”之感──少年时,我在赣南山沟直犯愁:手边既没画册,更没半尊石膏像,怎么办呢,据说不画这些玩意儿是学不成油画的,我就下雨天缩进蚊帐用水粉色一一临摹马、恩、列、斯的彩色图片,各人的胡须虽是一个个少下来,总归外国人,比咱中国脸多点“块面”、“体积”、“结构”,还有色调的“冷暖”,那会儿,这些素描油画的专业辞令揣在心里,不知如何是好,只晓得恭敬而惶急。
  所以我在美国的“马列”书店又瞧见我初习油画的纸本“教材”和彩色“模特儿”了。
  还有别的图片:李玉和举红灯,吴琼花大劈叉,雷锋挎枪站岗,陈永贵挥锄开荒,悬在墙上,封尘已久,别着标价牌子,多少美元,多少美分。
  书,自然都是英文译本,《毛选》是不用说了,《反杜林论》、《共产党宣言》,都有。给枪毙掉不知多少的“托派分子”总头目托洛斯基的著作,给我党“九评”评得“体无完肤”的赫鲁晓夫著作,也有,更有许多封面上是我不认得的老脸,又苦,又倔,又严肃,后来才知道谁是卢卡奇,谁是葛兰西,谁是马尔库塞──每家革命书店的气氛都有种异样的沉闷,不是因为“革命”内容,而是在层层叠叠无人光顾的书架上:这里的作者全是男人,老男人——在世界各国革命男人的书堆里,唯一的封面女子就是江青同志。那册书,想必就是惹她丈夫发火的《红都女皇》吧?封面照片上,只见她侧面站着,浅笑着,下巴凹进去,同个洋女人握手:是的,她在这里是唯一的女子。我于是猛然想起在我们自幼及长的记忆中,江青同志永远是一位“中央领导人”,仿佛没有性别:不是女人──也不是男人。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1节:修订版序(1)第2节:修订版序(2)第3节:我的第一次油画风景写生
第4节:我的第一次油画肖像写生(1)第5节:我的第一次油画肖像写生(2)第6节:我的第一次素描人体写生(1)
第7节:我的第一次素描人体写生(2)第8节:我的第一次素描人体写生(3)第9节:闲散美人(1)
第10节:闲散美人(2)第11节:闲散美人(3)第12节:闲散美人(4)
第13节:胡兰成(1)第14节:胡兰成(2)第15节:怀旧与革命(1)
第16节:怀旧与革命(2)第17节:邱岳峰(1)第18节:邱岳峰(2)
第19节:邱岳峰(3)第20节:邱岳峰(4)第21节:红色娘子(1)
第22节:红色娘子(2)第23节:红色娘子(3)第24节:《红色娘子军》(1)
第   I   [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