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类与考古 》 跨世纪的问号:图说秦始皇陵 》
第21节:陪葬坑中的宫廷生活
朱岩 Zhu Yan
在秦始皇陵区内,分布着数以百计的陪葬坑,仅目前所发现的,就不下170座,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大,都是空前绝后的。
形形色色的陪葬坑内,埋藏着各式各样的实物和模型,反映了秦始皇生前的种种生活场景,再现了帝国鼎盛时期的繁荣景象,像车马厩苑、军旅衙署、兵备武库、角抵俳优、珍苑异兽等,无不隐现其中。
青铜之冠-铜车马
继兵马俑的横空出世,秦陵考古队憋足干劲,克服种种难以想像的困难,加紧在秦陵范围内的钻探和发掘。
1978年,佳音再次传来。考古队员在秦始皇陵封土西侧进行钻探时,在地下7米多深的土层中,探出了一个金光闪闪的金质马饰,根据其形状和花纹,专家认定该马饰为马络头上的一个金泡。
就是这一枚小小金泡的发现,揭开了发现秦陵铜车马陪葬坑的序幕。
考古工作者在发现金泡的区域重点钻探,终于探明了这里是一座平面呈"巾"字形的陪葬坑,探铲带上来的泥土中,还出现了一些青铜残片。这个"巾"字形大型陪葬坑,长、宽各55米,后来知道,它是秦始皇陵的一个车马房,铜车马就出土于其中。
消息上报到国家文物局,经批示,1980年开始,考古队对这座陪葬坑进行了试掘。当掩盖在坑底的泥土被一层层清理干净后,所有的工作人员都被眼前的发现惊呆了--一组精美绝纶的大型彩绘铜车马赫然映入眼帘!
消息传开后,闻讯而来的,有陕西省委省政府的领导,有国家文物局、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专家学者,他们赶赴现场进行工作指导,并向中共中央宣传部提交了关于铜车马的提取、保护及修复的专题报告。最后由中宣部直接批示,将铜车马移至秦俑博物馆修复展出。
铜车马坑的发现,是继秦始皇兵马俑之后又一桩震惊全国的重大考古发现,它是我国目前所见到的时代最早、结构最完整、设计最巧妙、装饰最豪华的一组车舆,它模仿了当年秦始皇御驾出行、巡游四方的专车制作,由相当于原车二分之一的两辆车驾组成。
一号车又叫立车或高车,长2.25米,高1.52米,重达1061公斤。此车的乘者通常不设座,而是站立在车厢内。车舆前有御人掌控,车舆后辟有车门。这种车形为单辕双轮四马,车上立圆形伞盖,还配备有铜质的弩弓、箭簇、盾牌和方壶等。
二号车又称安车或辒辌车,车厢为封闭式造型,乘者可随意坐卧在车厢内。此车通长3.17米,高1.06米,重1241公斤,也是单辕四马。车舆前端有一个跽坐的御人,车厢后端辟有车门,车厢左右和前端各开一窗,顶部为拱形伞盖,内配一个铜质扁壶和折页。这种车就是我们在前文讲到的秦始皇巡游天下所乘坐的"空调车"。整个铜车的制作工艺十分精密,镂雕成菱形花纹格的车窗启闭自如,金属鞍辔上雕有精美的花纹装饰,辔绳婉转灵活。整个车通体彩绘,工艺精湛,气魄恢宏。
两辆车上的御手,都有相当高的级别,这从他们头戴的鹖冠就能看出来,其社会地位同兵马俑中的将军俑不相上下。俗话说宰相门下七品官,如果这两辆车上的御手都是秦始皇的车夫,那他们的品级恐怕还不止七品呢。
一号车御手呈站立姿态,身着交领右衽长襦,脚穿方口齐头翘尖履,腰悬长剑,双手前伸执缰,双目略下视,神情肃穆;二号车御手呈跽坐姿式,身着长衣,腰佩短剑,双手执缰,身体略向前倾,神态恭敬。
两车前的八匹马更是惟妙惟肖,它们个个昂首挺胸,气宇轩昂,头方背平,胸宽腿长,其身型正合古代《相马经》中的特征。《相马经》是中国古代一本专讲相马学问的书,其中有这样几句话:"马头为王欲得方,目为丞相欲得明,脊为将军欲得强,胸为城廓欲得张,四下为令欲得长",良驹体征在此一览无余。秦国的先人曾在我国西北高原为周天子放牧养马,他们对马的特性应该比其他人更为了解。这几匹为秦始皇拉车的马,就集中体现了秦人对马的认识。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节:东方定律 | 第2节:强国梦 | 第3节: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图) | 第4节:千古一帝 | 第5节:匈奴对秦的威胁 | 第6节:嬴政巡游 | 第7节:《阿房宫赋》 | 第8节:骊山兀兮云飞扬(图) | 第9节:始皇陵上的修造 | 第10节:地宫的结构及其秘藏 | 第11节:布局之谜已经解开(图) | 第12节:群星璀灿捧北辰 | 第13节:再现帝都辉煌 | 第14节:寝建筑的恢宏气度 | 第15节:兵马俑坑和马厩坑(图) | 第16节:最漫长的埋伏(图) | 第17节:阴谋在韩国悄悄上演(图) | 第18节:秦俑一号坑(图) | 第19节:强弓劲弩的重要地位 | 第20节:他们是一支战车部队 | 第21节:陪葬坑中的宫廷生活 | 第22节:京师厩苑马厩坑 | 第23节:皇家园囿珍禽异兽坑 | 第24节:丰富多彩的宫廷娱乐 | |
| 第 I [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