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政 》 恐怖瘟疫:21世紀全球反恐 》
第21節:四、哈立德招供(3)
李濤 Li Tao
哈立德的良知迸發出來,又稍縱即逝,這個聰明絶頂的恐怖分子很快就為自己的罪行找到了托詞--他身處在"聖戰"中,而世界上任何戰爭都會通過屠殺的方式表現出來。
事實上,"9·11"事件發生後,人們對罹難者的追悼尚未結束。哈立德就馬不停蹄地策劃起新一輪的恐怖襲擊,直到2003年被美國逮捕。有些媒體透露,哈立德在這段時間曾計劃在東南亞進行爆炸,而哈立德則毫不諱言2002年的肯尼亞海灘度假村爆炸案和印尼巴釐島爆炸案,都出自自己的手筆。
此外,哈立德還"慷慨地"宣稱對30多起恐怖事件和恐怖未遂事件負責。讓相關官員大吃一驚,如果做一個"全球恐怖事件排行榜"的話,這30多起事件均可排在榜單上的前40名。因此,也有專傢指出,哈立德的招供,很可能是在自吹自擂。畢竟,這個"基地"老三從一開始就知道,自己會在監獄中蹲一輩子,他很有可能為了避免在"恐怖人才"迭起的新時代被世人遺忘,特地"神話"自己一番。當然,這也可能是哈立德戲弄美國人的一種方式。
按照哈立德的說法,襲擊世貿衹是衆多"襲擊大型建築計劃"中的一個,美國的芝加哥西爾斯大廈、紐約帝國大廈、紐約股票交易所和多倫多懸索大橋、核電站、巴拿馬運河、英國倫敦的"大本鐘"、希斯羅機場都是自己重點策劃的對象。美國和以色列駐亞洲和澳大利亞的外交機構,美國前總統卡特和比爾·剋林頓也一度成為"基地"組織的"準襲擊目標"。
為了讓自己的說法更加可信,哈立德還透露了一些行動的細節,比如在1993年的世貿停車場爆炸事件中,"基地"組織使用了卡車炸彈,"基地"組織曾嘗試使用"鞋子炸彈"炸毀一架大型客機。當談起美國記丹尼爾·珀爾時,哈立德的語氣中還有幾分炫耀,他稱自己用"神聖的右手"斬下了珀爾的頭,還提着珀爾的頭照了相,他要那些不相信這一說法的人到網上搜索相關照片,哈立德曾將照片發佈在網上,用以宣揚"基地"組織的功績。丹尼爾·珀爾是《華爾街日報》的記者,被害時年僅38歲,他被斬首的錄像帶被直接寄給了美國領事館。
美國曾把抓獲哈立德·穆罕默德當作其全球反恐的最大成果,美國早就將哈立德列在了恐怖名單中,排在哈立德之前的恐怖分子衹有兩個,一是本·拉登,一是紮瓦赫裏。這二人至今都逍遙法外。
在對哈立德進行了長時間調查後,美國的反恐專傢羅恩·古納拉特納不由感嘆,哈立德·謝赫·穆罕默德是"基地"組織中能力最強的,難怪本·拉登等人那麽放心地將襲擊交給哈立德完成。直到今天,人們依然有理由相信哈立德是"基地"組織中難以逾越的領導人物。儘管"基地"組織在今天依舊頑強生存,本·拉登和紮瓦赫裏也時不時跳出來刺激美國人的神經,但正如巴基斯坦的安全分析專傢塔拉特·馬蘇德所言,沒有了哈立德的"基地"組織,已經"衰落、鬆散",淪為"一個提供意識形態支持和鼓動作用的勢力"。哈立德是"基地"組織不可替代的核心指揮官,沒有哪個"基地"分子在行動力上比哈立德強。
因為"基地"真正的"一號"本·拉登還沒有被抓到,所以哈立德·謝赫·穆罕默德供詞的真實性還有待時間的考驗,但多少給了人們一些安慰,俗話說"冤有頭,債有主","9·11"所有的真相總有一天會大白於天下。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一、恐怖主義,一種傳媒上的戰略(1) | 第2節:一、恐怖主義,一種傳媒上的戰略(2) | 第3節:一、恐怖主義,一種傳媒上的戰略(3) | 第4節:二、恐怖襲擊,從戰術嚮戰略的轉移(1) | 第5節:二、恐怖襲擊,從戰術嚮戰略的轉移(2) | 第6節:二、恐怖襲擊,從戰術嚮戰略的轉移(3) | 第7節:二、恐怖襲擊,從戰術嚮戰略的轉移(4) | 第8節:二、恐怖襲擊,從戰術嚮戰略的轉移(5) | 第9節:三、恐怖攻擊,發達社會的脆弱結構 | 第10節:一、三架飛機改變了世界局勢(1) | 第11節:一、三架飛機改變了世界局勢(2) | 第12節:一、三架飛機改變了世界局勢(3) | 第13節:二、調查,目標鎖定本·拉登(1) | 第14節:二、調查,目標鎖定本·拉登(2) | 第15節:三、本·拉登與"9·11"慘案(1) | 第16節:三、本·拉登與"9·11"慘案(2) | 第17節:三、本·拉登與"9·11"慘案(3) | 第18節:三、本·拉登與"9·11"慘案(4) | 第19節:四、哈立德招供(1) | 第20節:四、哈立德招供(2) | 第21節:四、哈立德招供(3) | 第22節:五、本·拉登,從富商嚮恐怖大亨的轉變(1) | 第23節:五、本·拉登,從富商嚮恐怖大亨的轉變(2) | 第24節:五、本·拉登,從富商嚮恐怖大亨的轉變(3)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