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异国风情 》 鄭和下西洋與馬哥來華考:被誤讀的遠行 》
第21節:寶船出海聲勢浩大(2)
陳存仁 Chen Cunren
晝看日晷 夜觀星鬥
在明代已有自鳴鐘及挂表之類的東西,多數由西方國傢的教士進貢中國,可是壞了之後,沒有人會修理。所以教士們嚮清朝乾隆等皇帝進貢大型自鳴鐘,皇帝極為喜悅,問:"這鐘能走多少年?"教士答稱:"年年須抹油,偶爾也會壞。"於是皇帝就命令教士常駐北京,擔任修鐘的職務。那時中國用一種"日晷"來推測時間。這種日晷,在日光所在,由日光起日光落,由於不同角度照射之下,可以推知時間,而且能推斷經緯綫的度數。所以鄭和特地用木材和鐵針製造日晷,放在四艘主要船之上。精美雖然說不到,但是用途是同樣準確的。
鄭和為了航行出海,又購置了"羅盤",這種羅盤,上有指南針,可以看方向,還有甲、乙、丙、丁,子、醜、寅、卯等天幹地支字樣,這代表日月時辰及海洋方向、星鬥角度,對航行大有幫助。(按:近時這種羅盤為堪輿傢所專用,已失去了發明者的原定用途和意義了。)
航行到了晚上,日晷就失去效用了,鄭和便要觀察星鬥位置,來定航綫,名為"過洋牽星"。筆者從前看《三國演義》,說諸葛亮夜觀星鬥,認為小說傢言;現在纔知道星鬥的位置是永恆不變的,凡是研究天文學的人,都能一一指出什麽星的名稱,幾個星掌連而成為"星鬥",而且隨着季節月日,有一定的地方。自從我在三十三年前,隨同我的襟兄、科學家吳有訓(正之)到過南京鐘山的天文臺,見到一個圓形的氣象臺,中間放着一個巨型的望遠鏡,一按鈕,上面就會開出一條罅,從望遠鏡就可以看到一連串的星座,天文學家對這種星座,多數還是用中國舊時的名稱,如有發現新的星座,纔用外國名稱來補充。所以夜觀星鬥,也是中國人從經驗中得來的科學技術。
在《武備志》上,有所謂"過洋牽星"的說法,說是航行中要夜觀星鬥,來定航綫。
由此可知星鬥是永恆不變的星座,要依着春、夏、秋、鼕某一個時辰看星鬥,也是中國人在天文學上最早的一種發明。
瀋括的《夢溪筆談》也曾經談過夜觀星鬥,我深信瀋括是中國的一位政治傢,也是一位發明傢。我也曾買了幾本淺顯的天文學書籍,從事於觀察星鬥的研究,不過星座的名稱,中西略有不同。但是星座的所在,對古時船衹的航行,卻大有幫助。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1) | 第2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2) | 第3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3) | 第4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4) | 第5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5) | 第6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6) | 第7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7) | 第8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8) | 第9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9) | 第10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10) | 第11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11) | 第12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12) | 第13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13) | 第14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14) | 第15節:意大利面食的起源(1) | 第16節:意大利面食的起源(2) | 第17節:意大利面食的起源(3) | 第18節:意大利面食的起源(4) | 第19節:意大利面食的起源(5) | 第20節:寶船出海聲勢浩大(1) | 第21節:寶船出海聲勢浩大(2) | 第22節:寶船出海聲勢浩大(3) | 第23節:寶船出海聲勢浩大(4) | 第24節:寶船出海聲勢浩大(5)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