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礼仪 成就你的君子风范:礼乐人生   》 第21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20)      Peng Lin

  这里,我们尤其要提到古人丰富而典雅的礼仪辞令。汉语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语言之一,它的表现力非常丰富。比如对方赠给自己礼物,要回答说:“敬谢厚赐!”对方宴请自己了,要说“承蒙赐席!”称对方的家,要用“尊府”、“潭府”、“府上”等词。向对方赠送礼物,东西再好,也要说是“薄礼”,不过是“聊表寸心”、“聊为芹献”、“区区微物,不成敬意”等等。这些优雅的语言,今天的年轻人听了都觉得耳目一新,非常喜欢。
  可是,“文革”十年,以粗俗为美的习气,至今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当中。随地吐痰、衣冠不整、行为懒散、满嘴脏话之类的失礼行为,低头不见抬头就见。有人认为,言谈举止不雅,无碍大局。殊不知,一个民族的形象会就此受损。“文革”已经过去了三四十年,现在该是彻底清除它的粗俗文化的影响的时候了。
  有人认为,对别人介绍自己的妻子说“这是我老婆”和说“这是我内人”,意思是完全一样的,干嘛非要说那种文绉绉的话?确实,这两种语言要表达的内容是相同的,但却有雅和俗的区别,反映出你受教育的程度。一个中学生给父母写信,说“爸爸妈妈身体好吗”这样的遣词用句,与他的受教育程度是一致。但是,当这个孩子上了大学之后,还是用这样的字句写信,就有些奇怪了,因为你的文字表达方式没有任何提高,它与你受教育的程度不相称。你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难道你就写不出更有文采的信来吗?我们去读读曾国藩的家书,去读读著名史学家陈垣先生的书信集,你就会明白什么叫“学养深厚”。把他们的书信和自己写的书信放在一起,你就会明白什么是高雅,什么是低俗,你会汗颜的。
  以上,我简略地谈了礼的四条原则,如果大家时时用它来提示自己、衡量自己,那么,你的德行就会与日俱增。
  曾经有学生问我:“古书上有没有不许随地吐痰的规定?”我告诉:“没有。”难道古人允许这种现象?当然不是。古人以立德为本,只要心中有德,则言行自然会考虑是否妥当,随地吐痰属于非常低级的错误,古人自然不屑来讨论它的合法性问题。
  还有同学问我:“时代在发展,新事物不断出现,有些时候应该怎样讲礼,书上都没有提到,那怎么办?”其实,类似的问题,古人也会碰到,从古到今,社会生活的变化每天都在出现,人当然不可以过分泥古,而要与时俱变。《礼记》上有“礼,时为大”的话,意思是说礼一定要跟上时代,所以,隋唐的礼与秦汉不完全相同,明清的礼与宋元不完全相同,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不过,这种不同主要体现在形式上,而礼的内核,也就是道德理念,则没有太多的变化。如果连内核也变了,礼也就消亡了。那么,礼变化或者创新的依据是什么呢?《荀子?大略》说:“礼以顺人心为本。故亡于礼经而顺人心者,皆礼也。”意思是说,礼一定是顺应人心的。“亡”通“无”,就是没有,“亡于礼经”,就是在礼的经书上找不到的,只要你的做法顺乎人心,那就是礼。《礼记?礼运》也说:“故礼也者,义之实也。协诸义而协,则礼虽先王未之有,可以义起也。”意思是说,礼是以“义”作为内涵的。用义来考量自己的做法,如果两者是一致的,那么即使先王从来没有提到过,那也是符合礼的。“可以义起也”是一条制定新礼的原则。因此,我们不必处处泥古,而应该有“法古开新”的气魄。
  (2004年6月17日在民进中央机关的讲演)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Source】中华书局
第1节:礼乐人生前言第2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1)第3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2)
第4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3)第5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4)第6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5)
第7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6)第8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7)第9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8)
第10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9)第11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10)第12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11)
第13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12)第14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13)第15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14)
第16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15)第17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16)第18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17)
第19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18)第20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19)第21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20)
第22节:礼乐文化与人文素养(1)第23节:礼乐文化与人文素养(2)第24节:礼乐文化与人文素养(3)
No.   I   [II]   [III]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