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 一口氣讀完世界歷史   》 用武力走嚮現代      曼弗雷德·馬伊 Manfred Mai

  在十六和十七世紀的發展中,歐洲及世界的大部分國傢,都在忙於處理自己的內部事務,他們幾乎無暇顧及一個新的力量正在走進歷史:俄國。
  君士坦丁堡1453年被穆斯林土耳其人占領以後,俄國的神職人員,宣佈自己是惟一真正的 — 即“正統”的基督徒。他們把莫斯科宣佈為“第三羅馬”,和真正的基督教中心,有意把自己同西方隔離開來。莫斯科的大公爵視自己為拜占庭皇帝的繼承人;1547年,享有“
  雷帝”稱號的伊萬四世,獲得了皇帝的稱號,成為俄國第一個沙皇。他用鐵腕進行統治,削去了貴族的權力,沒收了他們的土地。他直接指揮的警察,嚮貴族施加暴政並大開殺戒,其他反對沙皇政策的人也遭到同樣的命運。伊萬用殘暴的方法,建立了一個專製主義的執政體係,把整個國傢看成是他的個人財産。
  和拜占庭時期一樣,在俄國,教會和國傢也是密不可分的:教會需要一個保護者,作為回報給予沙皇及其政策以合法的地位。一個宗教領袖在寫給伊萬四世的一封信中說:“虔誠的沙皇,您知道,正統基督信仰的所有國度,都已共同過渡到您的帝國之中。您是全世界所有基督徒的沙皇。兩個羅馬已經沒落,而第三個就竪立在這裏,第四個是不會再有的。” 沙皇在上帝和教會的幫助下將去徵服異教徒的國度。俄國的教會人士承認沙皇具有無限的領導地位。“在自然界,沙皇和所有的人都相近似,而從權力上看,他就是至高無上的上帝。”
  和在伊萬進行的很多戰爭中一樣,教會也在壓迫農民的政策中和沙皇並肩戰鬥;世俗和宗教的大地主,都希望農民依附於自己。於是農民的自由逐步受到了限製,最終於1649年變成了農奴。這樣一來,他們幾乎失去了任何權利,完全被控製在主人的隨意性之下,在極度困苦中度日。即使當沙皇彼得一世(1682-1725)開始改革這個落後的國傢時,情況也沒有發生什麽變化。彼得一世的意圖,是讓俄國嚮西方開放,並嚮西方學習。為此,他於1697-1698年進行了一次空前而非凡的旅行:他帶着250名隨從,匿名周遊了西歐。他想對各種國體和經濟社會制度有一個全面的瞭解。衹是在各國宮廷中,他纔顯露自己的真實身份。和他會面以後,漢諾威大選侯夫人寫道:“儘管他有一些天賦的優秀品格,但他的農民習氣仍嫌多了一些。”
  確實,宮廷生活並不是彼得的世界。他更關註技術和經濟,他去聽有關機械的理論課程,拜訪實驗室裏的學者,觀看他們如何作業。據說為了學習造船,他還曾用彼得·米哈伊洛夫的名字,到英國和荷蘭造船廠作為木匠勞動了十個月之久。他的這些不尋常的行動,給很多詩人和音樂傢以創作靈感,例如艾伯特·洛爾青就據此寫出了歌劇《沙皇與木匠》。
  沙皇帶着新的知識並招聘了各行各業約1000名專傢返回了俄國。很快,俄國的男人就不得不剪掉長鬍須,脫下傳統的服裝,以便能夠像是真正的歐洲人。然後,彼得就想有一個新的、歐式的首都,並同時是一個波羅的海港口城市。儘管選中的地點由於經常受洪水的侵襲是一片沼澤,完全不適合修建城市,但沙皇還是召集了大批農民、工人和手藝人,“在可怕的生活環境中,由於營養不良和瘟疫的傳播,不斷減員的情況下”,弄幹沼澤,用樹樁釘入地下,然後再在上面建造房屋。根據嚴肅的估計,大約有12萬人在工程中丟掉了性命。對沙皇來說,新的首都聖彼得堡,就是“開嚮西方的窗口”。據說,他把這座城市稱為“我的天堂”。
  為了增強俄國的世界地位,沙皇按照西方的模式改造了軍隊。為此,每年大約有三到四萬年輕的男子被迫入伍,嚴格訓練,為戰爭做準備。俄國海軍也不斷擴建,直到成為波羅的海中的最大艦隊。像軍隊一樣,彼得還重組了國傢行政管理機關。各地區的首長直接對帝國政府負責,帝國政府又對沙皇負責。這樣,各級政府就衹能貫徹他的意志,用服務的貴族取代了世襲的貴族。官吏和軍官的新等級,不再根據出身,而是根據在各自崗位上的業績而劃定。
  從所有這些改革中,工人和農民卻沒有得到任何好處;恰恰相反,他們必須承擔更多的勞務和稅賦。“上層階級擺脫了俄羅斯的傳統習慣,但同時也脫離了人民;他們開始以外國的方式生活,着裝和說話 …… 這樣一來,沙皇和人民之間産生了裂痕,古老的聯結逐漸鬆弛。俄國的君主變成了暴君,自由的人民等同於失去自由的奴隸。”一位俄國歷史學家這樣評價當時的形勢。但沙皇 — 這時已被稱為彼得大帝 — 卻對這種評價置之不理。他以冷酷的决心,追求使俄國現代化的目的。當皇子阿列剋謝因參加一個復舊運動,企圖製止父親的西方路綫時,沙皇讓人殺死了自己的兒子。
  彼得大帝於1725年去世時,雖然遭到了大多數俄國人的唾駡;但俄國卻從此在歐洲政治舞臺上占據了重要的地位。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前言最初的人類一個聰慧的民族第一個世界奇跡
印度河畔的高度文明一個龐然大國現代世界的基礎第一個世界帝國
兩個新的宗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加洛林王朝上層和下層和底層誰應是至尊者?
以十字架名義進行的戰爭一個新的思想一個新的世界基督教會的分裂
歐洲的信仰戰爭中國和日本的閉關鎖國朕即國傢!英國的榜樣
用武力走嚮現代從哈布斯堡到霍亨索倫理性的時代普魯士王位上的哲人?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