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思考 》 醬缸:千年難醒的噩夢 》
第21節:努力讀書
柏楊 Bai Yang
根本取消開會,違反進化原則,當然不可,所以最好發明一法,以治療此病。治療之法多矣,有的主張嚴厲限製發言,不得超過兩分鐘;有的主張一星期之中,開會的日子不得超過三天。我想這固然都是好辦法,但最好的辦法卻是綁起一條腿;那就是說,與會人士,一旦起立發言,就有工友同志出現,把他的一條腿綁在另一條腿上,或者索性後屈而綁到屁股上,如果他閣下講着講着,站立不穩,唿咚一聲,栽倒在地,旁邊護士擔架,早已準備妥當,立刻擡到急救室,不由分說,照屁股上就是一針維他命丙。嗚呼,為啥要維他命丙乎?據說維他命丙註射時有奇痛,就是取其奇痛也。
(柏老按:開會國盛況,請拜讀柏楊先生蓋世名著《古國怪遇記》。)
23.努力讀書
洋大人諺語曰:"上帝因不能和每一個人同在,所以賜給他一個母親。"我們可套而言之曰,"上帝因人類不能共有一個父親,所以賜給他們法律。"唐王朝時代,有一位張公藝先生,九世同居,唐高宗李治先生看他(古書上曰:"幸其宅","幸"字是醬缸産物),問他有何妙法。張先生一言不發,衹用筆寫了一百個"忍"字。這段故事流傳下來,成為治傢佳話。柏楊先生弄不清它是真的或是假的,不要說李治先生是皇帝啦,以讀者先生為例,你閣下的頂頭上司光臨貴府,順便問上一句,你能作啞巴狀,找紙找筆,寫上一百個同樣的字乎?這不但是犯上的,而且根本沒有起碼的禮貌。這且不管,我們的感想是,大家庭制度中,"忍"的成份既如此重要,可看出定有很多冤枉委屈,無法得伸。我說這話的意思不是認為父母兒女之間,動則找刀找棍,大打出手。而是認為,"忍"是修身之本,而非"治傢"、"治國"之本。責己尚可,責人便鴨子屎矣。尤其在國傢裏,人和人之間,並不都是骨肉之親,而又好壞不齊,需要的衹有一端,那就是"公平的裁判"。
一個人忍得過多,一定會終有一天,纍積得"忍無可忍"。不是流於生趣索然,便是逼出左道旁門,再不然革起命來,就更鮮血淋淋。所以必須使人人有一條申訴之路,而且鼓勵前去申訴。沒有訟事的社會,衹不過是糊上一張白紙,外表看起來漂亮呀漂亮。人既是感情動物,各人教育程度和處世方法又不相同,能沒有爭執乎哉,有爭執就得有解决,糊紙的辦法是屁辦法。
不過,法律之前不能出現"說不準學"、"幺雞吃燒餅學",因此我建議法院門口,應該鑄一座菲特列大帝的銅像,不知袞袞官崽,以為如何?中國人必須努力讀書
柏楊先生最怕聽人嚷嚷中國文化悠久,一聽人嚷嚷就恨不得跳毛坑,這不是說我們沒有悠久文化,而是說一切都是"想當年"的啦,還談它幹啥。嗚呼,中國人最大的表現是不愛讀書,這真是一個可怕的危機。大小官崽不必談矣,辦事全憑悟性。小民人等,左一瞧右一瞧,衹要跳進圈圈就有官做,自然更不會讀書。即令讀的話,也衹是讀知識的書──"學以致用"的書;要去美國,就日夜讀英文。要考學堂,就連睡覺都抱着幾何、三角、大代數。對靈性上有幫助的書,理都不理。美國甘乃迪先生就職時請他的詩人朋友朗誦詩篇,如果換在中國,衹要有此一念,都會笑得人仰馬翻。而且說句老實話,一個當官的人,也不可能有詩人朋友?柏楊先生活了七十多歲,官員群中喜歡讀書的,得兩人焉,曰葉先生,曰王先生。葉先生目前尚無專集出版。王先生則有一本書──《生於憂患》,裏面的文章篇篇可看。有些人衹要有輛自用三輪車,就靈性全失,崽氣撲鼻。而王葉先生卻有其想法,有其境界。
當官和靈性不並立,但從葉先生和王先生身上看,固不盡然,問題衹在於讀書不讀書。我們說的讀書,不是指讀"敲門磚學"舉業之書,也不是讀為了教訓人,為了自炫之書。而是讀讀詩,讀讀小說,讀讀劇本,讀讀報紙副刊,讀讀哲學,讀讀美學,讀讀歷史。聽說臺北某公司老闆林挺生先生,他閣下就有讀書嗜好,而且讀到稱心的書,便請人或寫或譯,出版問世,公諸同好。柏楊先生不認識林先生,不知道這是不是真的,但以一個主持鋼鐵事業的人,還附帶主持一個出版社,出了很多書,而該很多書又都是有價值的書,想也想得出來,傳言一定有其根據。
中國人如果都能在百忙中接觸書本,真是為國傢開萬世太平的良法,蓋人必須有出世的精神,纔可做入世的事業,現社會是一個利和害組成的魔網,誰都難以逃出,大街小巷、會議室、辦公室,人頭鑽動,都在努力把自己放到第一。衹有讀書可以改進這種情況。如果同胞諸公一定跟書結下不共戴天之仇,不肯讀之。那麽,嗜好一點別的,也照樣可以。吾友林榮輝先生,在華南銀行做事,喜歡的便是射擊,他有各式各樣奇怪之槍,周末焉,星期日焉,騎上腳踏車一輛,到靶場打個痛快。一天過去,踏着斜陽歸來,不知不覺,心也廣啦,身也舒服啦。當然,你閣下不一定也去乓乓乒乒,流彈亂飛;但釣釣魚,郊郊遊,唱唱京戲,彈彈吉他,固一樣也。如果天生的好靜不好動,則不妨聽聽音樂。對啦,聽聽音樂並不簡單,一個沒有經過訓練的耳朵,便衹配聽黃梅調,而永遠不能接受交響樂,此名教習薩孟武先生和楊樹藩先生聯合認為"甚似打架"之故也,一旦大多數人都能欣賞交響樂,我們國傢恐怕將是另一種面目。
愛因斯坦先生,其地位夠高了的吧,卻抽出時間,拉拉提琴;丘吉爾先生也常常自己動手當泥水匠;艾森豪先生則以打高爾夫球聞名於世。藝術活動是孤立的,不受現社會利害幹擾。人人都應該有這種崇高的氣質,把自己從事的學問事業,當做一件自己所創造的藝術品,不但求其混過去就算,還要追求一種理想和情趣,不斤斤計較一釘一鉚的得失,如此才能有真正的成就。嗚呼,偉大的事業都出自宏遠的眼光,和豁達的胸襟。君以為對乎?不對乎?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醬缸 | 第2節:靈性衰微 | 第3節:醬缸特産 | 第4節:化淫棍為聖明 | 第5節:尿入骨髓 | 第6節:說不準學 | 第7節:榮華富貴 | 第8節:英雄人物 | 第9節:千古奇冤 | 第10節:愚惡 | 第11節:難得鬍塗 | 第12節:鬼神歡聲雷動 | 第13節:做官與麻人 | 第14節:走老闆路綫 | 第15節:賞飯學 | 第16節:嫁雞隨雞.嫁狗隨狗 | 第17節:人生以做官為目的 | 第18節:聖人的定義 | 第19節:建議三項 | 第20節:盡可能少開會 | 第21節:努力讀書 | 第22節:黨進先生 | 第23節:三代以下 | 第24節:非人也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