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家评传 》 最具争议的作家:浩然口述自传 》
看书:少年时代的“蠢事”(1)
浩然 Hao Ran
郑实 Zheng Shi
人的一生,不论平凡还是伟大,谁都会做过几件值得炫耀的聪明事,谁也会做过几件不愿意声张的愚蠢事。这大概是个规律,也许算一条真理吧?
回忆我的童年,确实像菖芦草蒿一样普通,能够记住的行为,即便多数不列入“愚蠢”,也得划归为“幼稚可笑”。可是,因为“书”这类东西,曾经带给我的那种坏名声,等到成年之后,旁的人和我自身,都自然而然地进行了重新评价,改变了原来的认识。如今叨念起来,倒也觉得有点趣味!
1
那年,我和姐姐顶门立户地过起贫困的日子。我们得经营那几亩土地,学着耕种锄耪,得抬水、拾柴、割草、喂养牲口,每天做三顿饭吃。我年纪虽小,因为是男的,就必须依照按户头摊派的“官差”,去给日本侵略军挖壕沟、修炮楼。我终日忙累得厉害,但精力充沛,喜好幻想,贪恋热闹。
非常可惜,那会儿的农村,像碾盘上的碾砣子,终日在那狭窄的空间里无休止地滚动着,特别枯燥无味。一年里边,只有赶庙会到镇上瞧两次地方戏,秋后到外村看几夜驴皮影,除此而外,就是偶尔在门口停一下的摇手鼓的货郎挑子和被狗围着狂叫的要饭花子,以及难得经过一回的求雨的队伍,再也没有别的什么热闹。有趣的民间故事,能够使我得到一定的满足,只是聪明的妈妈已经离开人世间,再也不能够摸着黑、守着火盆给我们讲述了。村子里凡是肚子装着点故事的人,早让小孩儿们给掏个一干二净。单调的日月,使我常常感到空虚和烦闷,如同干旱的小苗,渴望着精神上的雨露滋润。
夏日里的傍晌午,我又渴又饿地从地里回来,到一个庄亲表嫂家找姐姐回家做饭。姐姐跟表嫂学绣花,她俩正在津津有味地捧着一个红兜肚,商量配什么颜色的线才鲜亮。
我不好把她们的事儿打断,就坐在旁边一个小凳子上等候,顺手抄起一本放在锅台上的样册子,无聊地摆弄着。这“样册子”,就是女人们夹存刺绣的花样、丝线,扎着各种针的旧书。当时的农村,不论姑娘媳妇,每人都有一本,男子汉谁都不摸不看,也不去留神它。我随便打开一页,先看着用极薄的白纸雕刻的蝴蝶采花蕊啦、蝈蝈蹬白菜啦、五福捧寿啦等等花样,又看看红的绿的各色线团团。随后,我把目光集中在书页的字句上,按字看下去,竟然顺理成章,宛如有一个人细声悄语地给我讲起话来,一句一句地在我心头鸣响有声。越往下看,明白点意思,越觉着有趣味。原来是说人叙事的,仿佛是把嘴上讲的故事,变成了书上的字句。
这当儿,姐姐收拾起线和布,站起身来招呼我走。
我舍不得放下这吸引人的书,就说,你先去和面,我马上回家帮你烧火。
姐姐离开好长时候,不仅和好面,还把饼子贴熟了,菜也熬好了。她隔着秫秸寨子叫我几趟,见我不肯动,生了气,大声地喊叫起来。
我只好站起身,对表嫂说,你把这书借给我看看行不行?
表嫂朝我把脸一绷:胡扯,你个大老爷们儿,借老娘儿们家册子干什么?
我哀求她说,光看上边的字,不动你的东西还不行吗?面子事儿,求求你啦!
表嫂被我纠缠不过,嘴里嘟嘟囔囔地掀着书本,把里边夹着的她认为重要的东西拿出去,随后把书使劲儿往我手里一摔。
我知道她是假装生气,就是真的,我也不在意,因为我的目的终于达到了。
这是用粗白线把几小本合订在一块儿的石印的书册,没头没尾,看完一小本,才在下本的第一页上发现书名,叫《十粒金丹》。
那顿饭我没吃好,午觉也没睡,一直捧着书不放。姐姐催我下地,我就扛着锄头、夹着书离开家。路上走的时候,我还想,等耪一遭地,打歇的时候再接着看两页书。可是到了地头上,又改变主意,觉着不如趁这会儿天热,先看两页,以后就一气不歇地干到傍晚收工。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资料来源】天津人民出版社 |
|
|
还不知悲苦忧愁的童年(1) | 还不知悲苦忧愁的童年(2) | 还不知悲苦忧愁的童年(3) | 还不知悲苦忧愁的童年(4) | 还不知悲苦忧愁的童年(5) | 还不知悲苦忧愁的童年(6) | 还不知悲苦忧愁的童年(7) | 还不知悲苦忧愁的童年(8) | 还不知悲苦忧愁的童年(9) | 还不知悲苦忧愁的童年(10) | 还不知悲苦忧愁的童年(11) | 还不知悲苦忧愁的童年(12) | 还不知悲苦忧愁的童年(13) | 还不知悲苦忧愁的童年(14) | 农村生活:从孤儿到户主(1) | 农村生活:从孤儿到户主(2) | 农村生活:从孤儿到户主(3) | 农村生活:从孤儿到户主(4) | 农村生活:从孤儿到户主(5) | 农村生活:从孤儿到户主(6) | 看书:少年时代的“蠢事”(1) | 看书:少年时代的“蠢事”(2) | 看书:少年时代的“蠢事”(3) | 看书:少年时代的“蠢事”(4) | |
| 第 I [II] [III] [IV]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