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传记 》 原来李鸿章 The original Li 》
北洋海军覆亡(1)
牛贯杰 Niu Guanjie
北洋海军成军后,东起鸭绿江,南到胶州湾,以大沽、旅顺、威海为防御重点,初步形成了海上防御体系。
大沽是北洋海军的第一个军事基地。大沽毗邻京津,为京师海上门户;也是李鸿章的根据地,便于李鸿章控制指挥。鸦片战争以来,大沽口历经三次外敌入侵,仅存五座破损的炮台。李鸿章视察大沽情形后,认为破损炮台的台基尚可利用,但需加固营垒,前边加筑西式护台。李鸿章增建炮台多座,调运新式大炮,出海口由北洋舰队与淮军共同镇守,大大增强了大沽的防御能力。不久,五座船坞构成的大沽军港体系渐次形成。除船坞外,李鸿章还设立了与之配套的煤厂、汽机房、锅炉房、熟铁厂、炮厂等一系列工业。然这毕竟是第一次尝试。大沽船坞建成后,李鸿章才发现其只能容纳体积较小的炮艇,铁甲舰、巡洋舰根本无法容身。镇远、定远、扬威等巨型战舰终日停泊在港湾之外,遇有问题只能到上海的洋船坞中修理。建立新港迫在眉睫。李鸿章最终选择了旅顺。
旅顺扼渤海咽喉,守津京门户,且水深口小,常年不冻,是难得的天然良港。为避免同样的失误,李鸿章特意委派英、德两国专家赴旅顺挑选筑台和建坞的具体地点。旅顺港历时十年建成,耗资三百多万两白银,前后分两期竣工。第一期工程结束后,旅顺港渐成规模,拥有炮台二十余座、大炮八十余门,拦水坝、积水渠、铁路及碎石马路、电报局、医院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第二期施工时,李鸿章采用公开招标形式,权衡再三,选定一家法国公司承建。法国工程人员顶着英、德等国的压力,使旅顺港工程顺利完工。此后,李鸿章又建成供停泊操练之用的威海卫基地,从而形成大沽、旅顺、威海的三角防御体系。
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事。朝鲜政府通过清驻朝商务总办袁世凯转告李鸿章,希望清廷出兵镇压国内起事。刚刚亲政、急于有所作为的光绪帝多次令李鸿章出兵朝鲜。但李鸿章奏曰:北洋海军可战之船共有八艘,其余只能运输军饷和平时操练,海上交锋没有必胜把握;陆军兵力亦捉襟见肘,如抽调大部出境援朝,国内防务势必空虚。因此,我军应采取防守战略。光绪帝驳回李鸿章的奏议,下拨三百万两白银,要求其积极备战,随时准备出兵援朝。李鸿章仍然按兵不动。李鸿章一再拖延,引起朝中大臣的普遍不满。他们纷纷上书弹劾,认为他贻误战机、畏缩退让。日本军队占领朝鲜后,一直在寻找对中国发动战争的借口,李鸿章偏偏不采取任何行动,使日本白白在朝鲜耗费时日。
1894年7月23日,日本政府终于“忍无可忍”。日军攻入朝鲜皇宫,建立了傀儡政权。24日,朝鲜傀儡政权宣布对清宣战。25日,日本军队在丰岛海面偷袭中国护航舰和运兵船,正式发动侵华战争。李鸿章最担忧两件事:一是北洋海军缺乏优秀的军事统帅指挥前敌;二是北洋舰队几年没有添置新舰,防守有余,进攻不足。李鸿章制订了十六字方针:“严防渤海,力保沈阳,集中兵力,再图大举。”此战略虽强调海防之重要性,却忽略了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给战争的进行留下了严重隐患。
9月17日,北洋水师十一艘军舰护送清军在大东沟登陆后准备返航。途中遇到十二艘悬挂美国国旗的军舰。突然,十二艘船舰上的美国国旗全部换成日本旗帜,向北洋军舰发动袭击。中国军队奋起还击。双方激战了5小时,北洋舰队损失惨重:五舰被击沉,六舰负伤,死伤官兵千余人。日军有五舰受到重创,死伤六百余人,并先行撤离战常
水陆两线作战清军全部溃败,一时议和舆论甚嚣尘上。慈禧令户部尚书翁同龢到天津同李鸿章商谈和战之事。翁同龢是当时主战派的领袖,见到李鸿章后严厉责问其为何迟迟不肯发兵,以致贻误战机!李鸿章怒目而视,冷笑道:“翁师傅主管户部,平时向您要经费时总遇冷脸,事到临头才来责问。我倒想问问您,那几条军舰能靠得住么?”翁同龢反问道:“为臣者本应尽职尽责,为何不再向朝廷请求?”李鸿章答曰:“朝廷疑我飞扬跋扈,大臣弹劾我贪财舞弊,我若继续索要经费,今天还有李鸿章么?”翁同龢争他不过,把话题引到战局问题:“东北乃龙兴之地,如果失守如何是好?”李鸿章坦白道:“奉天军队实靠不住,我鞭长莫及,东北防务一点把握都没有。”半个月后,辽东半岛沦陷,奉天危急!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家世 | 苦撑危局(1) | 苦撑危局(2) | 苦撑危局(3) | “叫花子兵”(1) | “叫花子兵”(2) | “叫花子兵”(3) | 招降纳叛(1) | 招降纳叛(2) | 遣散常胜军(1) | 遣散常胜军(2) | 淮军的去留(1) | 淮军的去留(2) | “海”“塞”之争(1) | “海”“塞”之争(2) | 创立海军衙门(1) | 创立海军衙门(2) | 创立海军衙门(3) | 派遣留学生(1) | 派遣留学生(2) | 北洋海军覆亡(1) | 北洋海军覆亡(2) | 北洋海军覆亡(3) | 炸炮三局 | |
| 第 I [II] [I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