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史 》 縱橫十六國 》
三 慕容翰巧計敗宇文
陳羨 Chen Xian
慕容廆擊退宇文部入侵的時候,“八王之亂”其勢正盛,李雄、劉淵很快就一個接一個地稱帝,北方陷入戰火紛飛之中。慕容部所處的幽州和平州也不例外,幽州刺史王瀎為了拉攏強大的遼東鮮卑,有意提拔段氏鮮卑和慕容鮮卑,慕容廆不願受製於人,沒有接受晉朝授予他的官職。
在上一部“永嘉之亂”中我們已經說過,王瀎雖然擁有幽州之地,戰亂中的北方西晉士人也都投奔於他,但他這個人野心雖大,肚中無貨,對於那些有才能的士人不懂得撫恤,加上他法令不明,全憑個人感情辦事,想有所表現的士人們漸漸對他失去了信心,最後衹好改投遼東鮮卑。段氏鮮卑是當時遼東各部中實力最強者,然而首領段就六眷、段匹兄弟卻對漢族的士大夫不感興趣。士人們唯一的選擇就衹能是政法分明、用人唯才的慕容廆了。
一時之間,慕容廆麾下集中了北方五州的大量流亡士人,慕容廆是來者不拒,而且為這些士人按照各自的來源地專門設立郡縣收容他們。慕容廆對待士人的方法是哪方面有才能,就任命他們哪方面的事。有見識謀略的做謀主,文章寫得好的做樞要工作,而在儒學上有所造詣的人就授予他們祭酒的職務(祭酒就是學官,感覺和現在的院士也差不太多)。與石勒一樣,慕容部在漢族士人們的協助之下迅速繁榮起來。
(相比之下,似乎會使人産生一種錯覺,認為晉朝沒有好好地使用這些士人,以致於敗亡。實際上情況恰恰相反,晉朝的官僚從上到下,幾乎都是士大夫式的人物。在這樣的體製下,大量士人無法發揮其專業特長,終日無所事事,非但起不到正面作用,反而衹會越來越腐朽,這就是所謂的“清談誤國”的根源。整個南朝史就是士人們的腐朽史,那些逃亡南方的士人們(主要是高階層的士人)在侯景之亂中的拙劣表現(說拙劣已經是擡舉他們了),讓人堅信士人的必然滅亡。而在北方石勒、慕容廆等人政府中的士人們,客觀上所起的作用並不源於他們的個人能力,而在於他們帶來的漢人成熟的思想,還是那句話,不同文化,不同思想之間的融合,纔會迸發出成功的火花。)
晉元帝在江南稱帝,派人拜慕容廆為竜驤將軍、大單於,慕容廆沒有接受(從前慕容涉歸嚮晉武帝請求出兵討伐宇文部,晉武帝不答應。如今是東晉主動給慕容廆授爵,慕容廆還不接受,歷史就是這樣,真可謂“此一時,彼一時”),將軍魯昌勸他與東晉通使,從而可以以東晉皇帝的命令討伐各部,既可名正言順地消滅異己,又可獲取天下人心。慕容廆覺得有道理,於是派遣使者通過海路前往建康,尊奉東晉為正統。
慕容廆的勢力日益強大,自然有人看不慣了。東晉的平州(即今遼寧一帶)刺史崔毖是曹魏名士崔琰之後,靠着傢族的聲望一直鎮守遼東,慕容廆吸收人才的政策使得當地的漢族士人們都跑到了慕容廆的麾下,崔毖心中自然不平。崔毖見慕容廆在其管轄範圍之內卻不聽使喚,决定消滅慕容部,他暗中聯合了高句麗、段氏鮮卑和宇文鮮卑,商量共討慕容廆,瓜分慕容部的地盤。
晉元帝太興二年(公元319年),三國的聯軍浩浩蕩蕩地開入慕容部的境內。慕容廆的將領們要求出兵迎擊,慕容廆搖頭道:“他們三國被崔毖唆使,衹是為了取得共同的利益而已。三處的軍隊剛剛聯合起來,其勢頭銳不可擋,此時决不可與之對戰,而應用固守來挫傷他們的士氣。這樣的聯軍衹是烏合之衆,毫無統一的號令可言,而且各懷心志,時間一長必然互相猜忌:一來會疑心我們與崔毖暗中來往,誘騙他們出兵以消滅他們;二來也會彼此疑心,不願首發出戰。呵呵,等到那個時候,我們再出兵,必能大破敵軍。”
慕容廆依計行事,任憑三國的軍隊圍攻自己的國都大棘城,衹管閉門固守。三國的軍隊攻得乏了,也未討得半點便宜,這時慕容廆乘機派人帶着牛肉美酒出城,以崔毖的名義專門犒勞宇文部的軍隊。其餘二國懷疑宇文部與慕容廆同謀,深恐對己不利,當即就領着自己的部隊退走了。
宇文部首領宇文悉獨官被慕容廆算計,又回想起過去與慕容部的恩恩怨怨,舊恨新怨俱在心頭,發下誓言:“兩國雖然退兵,我靠自己的力量照樣殲滅慕容部,無需別人幫忙。”點起本部數十萬士兵,連營三十多裏,形勢相當嚴峻。
慕容廆見狀,便派人將自己的兒子慕容翰的軍隊從徒河招回,準備合兵一處,共商破敵良策。說慕容傢族英才輩出,一點也不假,這個慕容翰就是個相當能幹的人物。慕容廆要招他的軍隊回來,他獨獨按兵不動,並且派人嚮慕容廆解釋道:“悉獨官舉國來犯,敵衆我寡,衹可用計,不可力勝。現在城中的守軍用於防守已經足夠了,我請求把手下這支軍隊留在外面充作奇兵,等候時機進攻敵軍,然後內外夾攻,宇文部必敗。如若合兵一處,則悉獨官可以毫無顧忌地專心攻城,那樣我們就無計可施了。更何況未戰先怯,士氣也會大受影響。”慕容翰的建議得到了慕容廆部下們的支持,慕容廆就聽任慕容翰留在徒河。
悉獨官得到這一消息,也感到慕容翰留在外面總是個禍患,决定先攻打慕容翰,分派數千騎兵突襲慕容翰。慕容翰得知,派人冒充段氏鮮卑的使者(慕容翰的軍隊在慕容部與段部的邊境地帶,故而兩部往來頻繁),在半路上迎接悉獨官的騎兵,報告說:“慕容翰嚮來是我們的邊患,我們早就想除掉他了。如今你們來討伐,我們必將相助。你們最好快點進兵。”
宇文部的軍隊見了段氏的使者,自然大喜過望,哪還去轉什麽腦筋,一路不設防備地趕往徒河,很快就闖進了慕容翰事先設下的埋伏之中。可憐幾千騎兵還沒反應過來是怎麽回事,就已經被慕容翰的伏兵殺得片甲不留。慕容翰乘勝追擊,同時把戰況告知守在大棘城中的慕容廆。慕容廆的世子慕容皝以精銳部隊突然出城直取悉獨官的營寨,悉獨官倉皇應戰,兩軍纔一交手,慕容翰的騎兵已經殺到,這一下給悉獨官來了個火燒連營,宇文部的軍隊惶恐不知所為,整個戰場陷入一片火海當中。悉獨官真成了“獨官”,獨自一個逃回國內。悉獨官舊仇未報,又添新仇,宇文部經過此戰元氣大傷,再也沒有恢復過來。
首惡之人最心虛,崔毖害怕慕容廆與自己結仇,趕緊派侄子崔燾前去祝捷,沒想到卻與來求和的三國使者碰個正着。三傢當面揭穿崔毖的真面目,把戰爭的責任全部推到這位刺史身上。慕容廆得意地帶着崔燾去看戰場,說道:“你叔父教唆三國來消滅我,現在還有膽裝模作樣地來嚮我祝賀麽?”崔燾嚇得要死,趴在地上不敢說話。慕容廆讓他給崔毖傳話,說:“上策是投降,下策是逃跑。”並派大軍一路跟隨。崔毖聽了消息,趕緊帶着數十騎人馬,棄了傢室,投奔高句麗。慕容廆受降了崔毖的原班人馬,將生力軍遷到大棘城,朝着稱霸的目標繼續挺進。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前言 | 序章 從三國歸晉說起 | 一 南匈奴興起 | 二 劉淵建漢 | 三 文“達”武“曜” | 四 蜀中流民 | 五 羯人石勒 | 六 石勒歸漢 | 七 漢晉洛陽大戰 | 八 洛陽淪陷 | 九 劉琨孤城抗漢兵 | 十 “右侯”張賓 | 十一 陳元達鎖腰諫劉聰 | 十二 石勒詐降破王瀎 | 十三 西晉滅亡 | 十四 漢宮之變 | 十五 兩個趙國 | 十六 前趙的末日 | 一 前仆後繼的鮮卑人 | 二 遼東三部 | 三 慕容翰巧計敗宇文 | 四 慕容傢族的內亂 | 五 後趙的危機 | 六 暴君石虎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