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名胜 万里长城纵横谈   》 第二编 建筑遗存(8)      Dong Yaohui

  瓮门设在接近濠堡的主墙旁,在壕主墙上留一门,外面筑有拐尺形土台,左侧留出仅能容一人通行的小门。从外表看,它与马面形状完全一样,不了解实际情况就不会发现有瓮门。这门平时供打柴和修理壕壁人员出入;在利用副墙作战的守兵撤回时,就可迅速闭塞起来。
  副墙(堤):副墙是在主墙和壕沟外两个马面之间与壕的主墙成平行而构筑的。副墙的宽约5米,高约1米多。副墙也挖有濠沟,但比主墙前的壕沟较浅。副墙的作用,一是利用它进行战斗,可提高主墙的防御力,因为这种副墙并不妨碍主墙的射击,一种是防护作用,防止风沙积雪淹没主壕沟。
  壕堡:壕堡是设置在主墙内侧的方形城堡。中央设有门,还筑有瓮城。在靠近主墙的堡墙两侧各开一个小门,以便迅速登城。堡墙周长约100米,高度和宽度与主墙相同。堡内筑有营房屯住守兵。壕堡的位置多在谷口或重要道路附近,堡与堡的距离远近不等,随着地势的险要而变迁,大约近的壕堡间相距约3—7公里,远的约有7—11公里。这样,接近的壕堡在发生情况时,就便于策应和支援。
  边堡:是离开界壕的小型城堡,用来控制道路干线。如内蒙古巴林左旗庞家湾的边堡,每边长约220米,墙高3米多,墙厚约5米多。墙外有濠沟,堡内有营房,堡墙上构筑有女墙。
  明长城修建时共分几个等级?
  根据已发现的明代关于修建长城的石刻碑文记载,明长城大致是按三个等级建造的。一等长城多修在要塞部位,一般以方条石为基座,墙身内外两侧用砖或条石砌筑,墙心填以灰土或毛石砌体,上部的垛口和女墙一律用砖砌出;墙顶也用砖铺墁,以供人马行走。二等长城墙身外侧用砖或条石砌筑,内部用毛石砌体,内侧表面做虎皮石墙面,并用白灰勾缝,垛口及女墙全部用砖砌筑,墙顶也用砖铺墁。三等长城多就地取材,一般用条石砌筑,内外两侧表面均做虎皮石墙面,墙的厚度、断面尺寸,墙顶上部的做法均根据防御需要和地形条件而定。
  大岭寨明代长城砖窑结构如何?
  明代修建长城时,所需砖、石、灰等建筑材料均为就地开采或烧制。据调查,在长城沿线许多村庄都了解到有砖窑、灰窑遗址。如河北迁安市清泉村、大龙庙村以及迁西县董家口村、西城峪村及大岭寨村,均有发现。在这些窑址中以迁西县大岭寨长城砖窑最为著名,它的发掘、清理在学术界引起了关注。此砖窑位于迁西县龙辛庄乡大岭寨村河西台地上。砖窑坐西向东,由前室、窑门、风道、火膛、窑床及窑墙六部分组成,各部分保存较好。
  前室平面为长方形,长1.5米,宽0.65米,两侧为对称的两道挡风墙,墙长1米,宽0.42米,高1.3米。均用城砖采用平放上下压缝的方法砌成。
  窑门:顶部为半圆形的拱券,两侧门墙各砌砖5层,采用平放上下压缝的方法砌成,高0.86米,宽0.45米。门内采用单层砖横式平放法砌入柴孔和望火孔。入柴孔和望火孔与风道置于一条垂直线上,入柴孔与上部的望火孔和下部的风道各用一块城砖隔开。
  风道:位于前室及窑门的下部,用砖坯竖式平放砌成,长1.5米,宽0.24米,深0.75米。
  火膛:置于窑门与窑床之间,平面呈橄榄形,左右长3.32米,前后长1.36米,底面略低于风道底面,为厚约0.15米的红色烧土。
  窑床:置于火膛之后,呈新月形,床面高出火膛底面0.94米,靠近火膛一侧为一道弧形床墙,墙长3.6米,由七层砖坯横式平放上压缝砌成。床内为自然床面。
  窑墙:与窑门连为一体,平面呈椭圆形,将火膛、窑床围在其内,左右直径3.76米,前后直径3.18米,墙高2.3米,全部用砖坯砌成。底数第十一层采用横式竖放的方法砌成,其余十五层均为横式平放上下压缝的方法砌成,整个窑墙内壁平整光滑。
  大岭寨砖窑出土了一批烧制的长城砖,尺寸为长41厘米,宽20厘米,厚10厘米。有不带文字和带文字两种,其中文字砖为“左三”两字。大岭寨明长城砖窑的发现和清理,为人们研究长城砖的烧制技术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
  老龙头入海石城是怎么修筑的?
  老龙头入海石城是明万里长城唯一建筑在大海中的一段。民间有种说法:入海石城的城基是由无数反扣的大铁锅构筑的。这种说法源于康熙帝所写的老龙头《澄海楼序》一文。文中说:入海石城“城基皆以铁釜为基,过其下者覆釜历历在目”。这个说法不足信,因为至今从没有发现过一口铁锅以至残片。据实测,原来入海石城长为22.4米,宽8.2米,入海顶端为桥墩状梯形布局。城基巨石的建筑是采用了古代的银锭铁榫的工艺作法,就是在每块重2—3吨的巨大的条石前后左右上下分别凿出榫或卯,让榫与卯互相连结,再在榫与卯的连接处浇灌一种用白矾、松香、铁末加热的拉结剂,最后在巨石之间再用纯白灰浆灌注。1987年重修后的入海石城又恢复了宏伟的旧观,气势磅礴地屹立在海中,世上绝无仅有,堪称“长城之最”。
  长城带横跨的省份有哪些?
  以雄峙中国的北方大地的万里长城为中介的南北广大地域所构成的长城带,横贯今天的辽宁、内蒙古、宁夏、甘肃、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山东和吉林,黑龙江、青海、新疆等省、市、自治区的相当一部分地区,也包括历史时期处于今蒙古国和朝鲜半岛的若干地区。它的范围南北宽约数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东西长约几千公里。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Source】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一编 历史沿革(1)第一编 历史沿革(2)第一编 历史沿革(3)第一编 历史沿革(4)
第一编 历史沿革(5)第一编 历史沿革(6)第一编 历史沿革(7)第一编 历史沿革(8)
第一编 历史沿革(9)第一编 历史沿革(10)第一编 历史沿革(11)第一编 历史沿革(12)
第一编 历史沿革(13)第二编 建筑遗存(1)第二编 建筑遗存(2)第二编 建筑遗存(3)
第二编 建筑遗存(4)第二编 建筑遗存(5)第二编 建筑遗存(6)第二编 建筑遗存(7)
第二编 建筑遗存(8)第二编 建筑遗存(9)第二编 建筑遗存(10)第二编 建筑遗存(11)
No.   I   [II]   [III]   [IV]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