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杂家 生存恐慌:最后的老手艺   》 第21节:最后的老手艺——擂茶      Liang Ping

  蜡染关键在画,凤凰街上有很多蜡染小店,就我的眼光看,王曜这家应该算有品位,也是我喜欢的那种。他店里陈列的几块,无论画,还是染,都不错。我若不是要赶去贵州黄平看那里的“四月八”,一定买两块,挂在家里玩赏。读书时,我曾关注过蜡染,买了原材料准备动手做几张,只画了很小的一张,就因其望而生畏的烦琐工序打住了。一张蜡染作品,简单的一两天,复杂的四五天,甚至十多天。王曜向我展示了一块两米多宽的蜡染布,他说,光画蜡就花了近二十天。这样的蜡染作品,他做过好几件,都卖了,这件他舍不得,一直留在身边,算是给自己留个纪念,现在就是想做,也没有那份时间,要静下心来就更难了。
  王曜作坊在凤凰的十字街十一号,僻静的小巷,远离繁华的老菜街,游人本来就不多,真正下手购买的就更少了。为了招揽生意,留住顾客,一年前王曜推出旅游者参与互动活动,让游客动手制作一些图样简单的小染件,亲身感受蜡染的魅力。王曜现在主要的工作,是教来店里做蜡染的游客画与染。
  王曜的母亲,已七十五岁高龄。老人家做了一辈子蜡染,年纪大了眼神不好,只能帮儿子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闲时,加工点小草鞋工艺品,本小价廉,生意还不错。
  我与王曜聊草鞋时,小美急匆匆地跑出来:“哎,你不是要拍染色的吗?我要染了。”染色在狭小的里屋进行,小美将浸泡在铁桶里的画稿提出,用火钳夹住按进深蓝色的染桶,并不时地搅拌提按,蓝靛与染色方法,与我在其他地方了解的差别不大。只是他们这里,染彩色的蜡染,会用到一些工业染料。
  小美见我不断地打探他们使用的工业染料,浅浅地一笑:“我们主要还是用蓝靛染色,这样才算正宗蜡染。”其实,我完全是出于好奇,并无其他用意。她误解了我。
  最后的老手艺——擂茶
  有朋友远道而来,想去看看桃花源。
  桃花源属于春天,只有桃花烂漫时,方才“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冬季的桃花源,萧瑟得令人难受。
  游桃花源就如按图索骥。翻山越岭至秦人村,顿觉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秦人村在开发旅游前叫三合村,属龙虎乡辖地,居有几十口原住民。村民多靠加工、兜售本地特色小吃——擂茶过活。
  进村,有大妈大叔问:“喝擂茶吗?大冷天的歇歇脚、烘烘火,喝碗擂茶再走嘛。”如此问候,与吆喝有别,仿佛不为生意,而是专为待客。
  我们在九嫂擂茶馆坐了下来。九嫂叫李梅芝,今年五十八岁。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桃花源管委会规范了景区内的擂茶馆、小吃摊点以及旅游纪念品店。九嫂刚开店时,只是简单准备了一些平常自家吃的搭菜,将用了几十年的老擂钵洗刷干净,摆了两张桌子的小摊做生意。有客就招呼,无人光顾就和乡亲们拉拉家常,或做点针线活。九嫂朝出晚归地做了两年,攒了点钱,在路边修建了一幢木结构的房屋,取名“九嫂擂茶馆”,将家也安在了茶馆内。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第1节:《最后的老手艺》目录(1)第2节:《最后的老手艺》目录(2)第3节:《最后的老手艺》目录(3)
第4节:前 言第5节:最后的老手艺——剃头匠(1)第6节:最后的老手艺——剃头匠(2)
第7节:最后的老手艺——剃头匠(3)第8节:最后的老手艺——剃头匠(4)第9节:最后的老手艺——剃头匠(5)
第10节:最后的老手艺——打豆腐(1)第11节:最后的老手艺——打豆腐(2)第12节:最后的老手艺——手工造纸(1)
第13节:最后的老手艺——手工造纸(2)第14节:最后的老手艺——手工制衣(1)第15节:最后的老手艺——手工制衣(2)
第16节:最后的老手艺——铜匠第17节:最后的老手艺——刻玛尼石第18节:最后的老手艺——吊酒
第19节:最后的老手艺——翻砂第20节:最后的老手艺——蜡染第21节:最后的老手艺——擂茶
第22节:最后的老手艺——铝锅换底第23节:最后的老手艺——磨刀人第24节:正在消失的老手艺——裁缝(1)
No.   I   [II]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