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演绎 定是紅樓夢裏人   》 第二十篇 還是承認了自傳性      周汝昌 Zhou Ruchang

  張愛玲第三“詳”的後大半是“拆改論”;末幅進入了“(八十回後)探佚學”的範圍,頗有值得註意的見解,是本“詳”篇內的精華部分。當然毛病還有,我們不應責以“盡善盡美”,大體是好文章。
  
  “拆改論”、“分身法”等,仍然是她主要關心的“創獲”,篇幅費得最多。作為一種假設,一傢之言,我們讀者無權說“不行”,應該各抒己見;我們可以做的是對其中“要害”,表示幾點商量的意見,以求當前或後日的公議。
  
  雪芹的《紅樓夢》,今日視為“古典”“經典”作品,在乾隆年卻是十足的“摩登小說”,所以纔引起“轟動”。這一摩登新物,我還拿“時裝”來打比方:從整體設計到具體製作,式樣、尺寸等等一切,不會是枝枝節節而為之,更不會是這兒挖一洞,那邊補一釘,剪前襟,綴袖口;改大襟(右掩),開對襟……,結果這件時裝就成了廢品——因為不太好看,也不成“成品”,沒人愛穿,遑論天下風行乎。
  
  例如,一個麝月,依張女士的“詳”法,就麻煩異常。
  
  她說寶玉麝月對鏡篦頭,早稿不是麝月,而是小紅。她誤信了別人的不實之言,而“依據”衹是明義題《紅》二十首中的一首,其詩云:
  
  簾櫳悄悄控金鈎,不識多人何處遊。
  
  留得小紅獨坐在,笑教開鏡與梳頭。
  
  她們見了,便執以為“發現”:你瞧,原是小紅,不是麝月!哈,新奇呀——紅學大收穫呀!
  
  是這麽回事嗎?
  
  第一,明義的20首詩,絶無另外一例可以附會為書中真用的人名,全是虛稱或“無稱”。
  
  第二,“留得……”之句,依格律衹能用平聲字,而“麝月”不能合律,故以唐、宋詩詞作者嚮來以“小紅”泛指丫鬟而運用之,拙著已舉了實例;“小紅”即如戲麯小說中常見的“梅香”“蠟梅”“春香”“春花”一樣,所以芳官和趙姨娘大鬧,抗議“粉頭”(娼妓)之語時,纔說:“梅香拜把子——都是奴幾(幾)罷了!”
  
  別人罷了,可任其自作聰明的亂扯一氣;張愛玲竟也不識詩理,盲從了謬論,令我惋惜。我要問問:既然張女士以為小紅(紅玉)是晴雯的“分身”“化身”,那麽所謂早稿是寶玉給小紅梳頭,而晴雯又從外邊回屋取錢,並隔簾偷聽二人之“私議”,那文章該怎麽寫——麝月穩重寡言也,故與晴雯構成對照;若是小紅,她與晴雯同為聰明靈巧之上選,那段文字怎麽安排?精彩又何在?請作傢女士試試,“恢復”一下“草稿”給我們開開眼界,可使得?
  
  大正月,丫鬟“放假”,各去尋姑覓嫂,擲骰抹牌為戲,誰願枯坐“留守”?衹有襲、麝,而襲不在傢,麝為首選——怎麽會是小紅這個人物“適合”當此職務呢?
  
  依愚如我者所見,找不見任何可以支持這種怪說的理據來,無法欣賞同意。
  
  因提麝月,順帶再贅幾句——
  
  麝月是襲人臨別叮囑寶玉:“好歹留着麝月”的可助寶玉“自理生活”的唯一可靠人。連張女士主張“是創作[即虛構]不是自傳”的作傢,竟也明言承認麝月是“真人”,是留在雪芹身邊的唯一未散者。[註意:她實際上已將雪芹與寶玉“劃等號”了,但口中說的卻是“不是自傳”,妙絶!]可是當她讀脂批說到麝月尚在其旁,“閑閑無一語”,因而對景傷情之時,她竟悟不到這位批者就是雪芹的“新婦”助理批書人脂硯。是脂硯說麝月尚在身邊,不禁追憶書中所寫情景,卻又以脂硯後期化名“畸笏”是一個男人“長輩”——是他這老頭子“對”麝月同住,且“對景傷情”!
  
  怪哉!異哉!
  
  在這兒,請看張愛玲的考證思維邏輯是精密還是混亂?——
  
  第一層,她已承認寶玉留麝月(雪芹之化身藝影)是襲人臨行叮囑的,是真人事實。
  
  第二層,她見作此批者不再署名脂硯而改“畸笏”,不悟仍是女性閨房之事,署名改換是煙幕,她卻說成那又是另一人,是個長輩男人“老頭子”,而麝月竟又到了“他”身邊,“閑閑無一語”,並使這老頭子“對景傷情”!請問:這老頭子對的什麽景?傷的什麽情?批者原是說,此刻見麝月仍在身邊獨坐,無言而相伴,回憶雪芹書中所寫往事前塵,不禁對景(麝月曾在正月夜獨守燈火……);若是“長輩老頭子”,他於閨內情事何從而知?有何景可對?又傷的什麽情呢?
  
  這等明白的淺理,她卻一不理會,二不交待解釋,三不立悟此“畸笏”作出此批之人,還是脂硯罷了,化了新名,為閱書外人障目避禍。
  
  我於是方知:真人真事,張愛玲用它為自己助“理”時則承認不疑;再到於她之“理”無用而不利時,她便改口“是創作,不是自傳”。
  
  我想起辛稼軒的詞:“麾之即去,召之再來。”這還有什麽“原則”可言,不是“隨心所欲”、“各取所需”,又是什麽?
  
  衹此一個問題,就如此之“復雜”了,可見她的“紅學”見解未必句句得實了。若再逐一討論,那就更為繁瑣纏夾,誰也不願讀這些——怪不得人說“紅學”是“夢魘”了。
  
  詩曰:
  
  麝月如何替小紅,葫蘆公案糾纏風。
  
  自作聰明有收益,梅香侍女也相同。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选集】紅樓一春夢
緒引第一篇 人傑地靈的豐潤第二篇 天日無光
第三篇 第六官第四篇 “百般無味”第五篇 《金瓶梅》的旁證
第六篇 定是紅樓夢裏人第七篇 最壞的亞東本第八篇 令人惋惜的錯誤
第九篇 一篇自序大方傢第十篇 揭假究真第十一篇 智者千慮
第十二篇 一尊菩薩第十三篇 慣殺風景第十四篇 新穎的插麯
第十五篇 英雄所見略同第十六篇 金玉緣與金石緣第十七篇 三部古抄本
第十八篇 曹雪芹寫自己第十九篇 “破滅感”第二十篇 還是承認了自傳性
第二十一篇 上乘的探佚能力第二十二篇 未能免俗第二十三篇 怎麽讀詩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