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评传 康震評說蘇東坡   》 第21節:三、大難臨頭(4)      康震 Kang Zhen

  這個故事蘇夫人也聽說過,這會兒蘇軾回頭安慰夫人說:"別難過了,你能不能像楊樸的妻子一樣,寫首詩送我?"蘇夫人不禁含淚失笑(事載蘇軾《東坡志林》)。
  這邊兒蘇軾剛押走,那邊御史臺就派人去搜查蘇軾的詩文。當時蘇軾的全部傢人正乘船奔赴南都投奔蘇轍,官府連夜在宿州攔截這艘船,翻箱倒櫃搜查一通,嚇得一傢人魂飛魄散。個性一嚮溫順的蘇夫人不禁怒火中燒,她氣憤地說:"都是吟詩作文惹來這場大禍,他究竟得到什麽好處,把我們嚇個半死!"一怒之下,將手中殘存的蘇軾手稿燒了個幹淨(事載蘇軾《黃州上文潞公書》)。
  欲加之罪 何患無辭
  半個月後,御史臺開始正式審理蘇軾這起皇帝欽定的大案要案。這個案子怎麽審?
  起訴書上羅列蘇軾的一大堆罪狀,幾乎都與詩文有關,那就先調查詩文的真實含義再說吧?不行!先定罪再說。審訊一開始,審訊官員就問蘇軾五代以下有無誓書鐵券。誓書鐵券乃是皇帝特賜給功臣及其子孫的免死詔書,蘇軾出身低微,哪有什麽誓書鐵券?這完全是訊問死囚犯的方式(事載宋·朱彧《萍洲可談》)。可見李定等人早就將蘇軾內定為死罪,衹等證據拿到,再屈打成招,便算大功告成。
  證據在哪裏?唾手可得!
  首先,將已經出版的蘇軾詩文全部收集起來,選出一百多首認為有問題的作品。其次,嚮各地方政府發出公文,務必上交個人手中所有蘇軾的詩文,不得隱瞞。結果短到一張便條,長到一首完整的詩統統上交御史臺,僅杭州一地就上繳了數百首之多。然後拿出一首,讓蘇軾自己解釋一首。最初,蘇軾衹承認個別詩作有譏諷朝政乃至新法的意思。御史們立刻暴跳如雷,他們一口咬定蘇軾不老實,展開車輪戰法,除非蘇軾對詩歌的解釋符合他們的心願,否則就沒完沒了。
  實在不想說實話,那就衹有辱駡和暴打了(事載宋·周必大《二老堂詩話》)!
  面對如此的刑訊逼供,蘇軾感到自己前途險惡、生死難料,他的精神多次面臨崩潰的邊緣。在押往汴京的途中,他就曾想投江自盡,想到兄弟親人才作罷;入獄後他又準備了一些丹藥,想着一旦被判死罪就先行自殺(事載宋·孔平仲《孔氏談苑》)。面對蘇軾的遭遇,我們不禁要問,蘇軾究竟有沒有寫"抨擊新法、譏諷朝政"的詩文?這些詩果真罪該殺頭嗎?我們來看一看、評一評:
  第一,平心而論,蘇軾的確寫了不少譏諷、抨擊新法的詩歌。這其中,有的是因為新法中確實存在問題,有的則是蘇軾對新法的偏見。比如朝廷在全國推行各種新法,蘇軾在詩中說"贏得兒童語音好,一年強半在城中"(《山村五絶》)。意思是說,農民一趟趟往城裏跑,就是為了應付越來越多的法令條例,好處沒得到多少,跟在大人身後的小孩兒反倒學會了城裏人的口音。要對付許多的新法條例當然會有些麻煩,但歸根結底,這些麻煩的新法還是給農民帶來了很多的實惠好處,總不能因噎廢食吧?這就是蘇軾的不對了。
  第二,衹是一般性地譏諷朝政,並不一定針對新法,更不至於譏諷皇帝。比如朝廷實行官????專賣,增加國庫收入,蘇軾在詩中說"豈是聞韶解忘味,爾來三月食無????"(《山村五絶》)。意思是說老百姓吃春筍沒有味道,原因是三個月都沒有吃????了,其實就是埋怨官????的價格太昂貴。官????專賣是北宋開國以來就有的法令,並非新法的新規定,但也總算是譏諷朝政。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选集】百傢講壇
第1節:康震評說蘇東坡序第2節:一、少年成名(1)第3節:一、少年成名(2)第4節:一、少年成名(3)
第5節:一、少年成名(4)第6節:一、少年成名(5)第7節:一、少年成名(6)第8節:二、步入仕途(1)
第9節:二、步入仕途(2)第10節:二、步入仕途(3)第11節:二、步入仕途(4)第12節:二、步入仕途(5)
第13節:二、步入仕途(6)第14節:二、步入仕途(7)第15節:二、步入仕途(8)第16節:二、步入仕途(9)
第17節:二、步入仕途(10)第18節:三、大難臨頭(1)第19節:三、大難臨頭(2)第20節:三、大難臨頭(3)
第21節:三、大難臨頭(4)第22節:三、大難臨頭(5)第23節:三、大難臨頭(6)第24節:三、大難臨頭(7)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