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类 孟子今注今译   》 梁惠王篇第一(18)      王云五 Wang Yunwu    史次耘 Shi Ciyun

  [今注]
  ①燕:国名。都蓟(在今河北蓟县)。略有今河北、辽宁及朝鲜北部地。《史记·燕世家》:“燕王哙让国于其相子之,而国大乱,齐湣王因令章子伐之。燕士卒不战,城门不闭,遂大胜燕。”按宣王应为湣王。下同。
  ②取:取为己有。
  ③五旬:十日曰旬。“五旬”,五十日也。
  ④武王:赵注:“武王伐纣而殷民喜悦,篚厥玄黄而来迎之,是以取之也。”
  ⑤文王:商纣之时,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以三仁尚在,乐师未奔,取之惧殷民不悦,故未取之。在武王十三年,乃伐纣有天下。“三仁”:微子、箕子、比干也。
  ⑥箪食壶浆:谓百姓以筐盛饭、以壶装汤,犒迎王师。
  ⑦运:朱注:“运,转也。言齐若更为暴虐,则民将转而望救于他人矣。”
  [今译]
  齐国人攻伐燕国,把燕国打败。齐宣王问孟子道:“寡人打胜了燕国,有人叫我不要取他的土地,有人叫我取了他。以我出兵车万乘的齐国,去攻伐也能出兵车万乘的燕国,五十天就把他打败了,以人力实在不能有这样快!如果不取,必有天祸,取了他,怎么样?”孟子答道:“取了他,如果燕国的百姓欢喜,就可取:古时的人有这样做过,武王伐纣便是。取了他,如果燕国的百姓不欢喜,就不可取:古时的人有这样做过,文王不伐纣便是。用万乘兵车的国家,去攻伐万乘兵车的国家,他们的百姓自动地拿着盛满篮子的饭菜,提着装满水壶的酒浆,来欢迎王的军队,难道有别的意思吗?不过要躲避水深火热的暴政。如果水淹得更深,火烧得更热,那百姓只有转望别人来拯救他们了。”
  [章旨]
  此章论征伐之道,当以民心向背为依归。
  (十八)救燕章
  齐人伐燕,取之,诸侯将谋①救燕。宣王曰:“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②之?”孟子对曰:“臣闻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书曰③:‘汤一征,自葛始④。’天下信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归市者不止,耕者不变,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⑤降,民大悦。书曰:‘徯我后⑥,后来其苏⑦!’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若杀其父兄,系累⑧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⑨,如之何其可也!天下固⑩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11}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王速出令,反其旄倪{12},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
  [今注]
  ①谋:计议,筹度。
  ②待:犹御也。
  ③书:本章两引书,皆为《商书·仲虺之诰》逸文,与《今尚书》文小异。
  ④汤一征,自葛始:“一征”,初征也。“葛”,国名。事详《滕文公篇》。
  ⑤时雨:及时之雨也。
  ⑥徯我后:“徯”,待也。“后”,君也。
  ⑦后来其苏:“苏”,复生。朱注:“他国之民,皆以汤为我君,而待其来,使己得苏息也。”
  ⑧系累:执缚也。
  ⑨重器:宝珍之物。
  ⑩固:通故。本然之词。
  {11}倍地:并燕而增一倍之地。
  {12}旄倪:“旄”本作耄,老也。“倪”,弱小之称。即小儿也。
  [今译]
  齐国人攻伐燕国,乘势就取了燕国,各国诸侯都反对,要商议出兵救燕国,宣王知道了,又来对孟子说:“诸侯大都在计划要来伐寡人,我怎样去对付他们?”孟子答道:“臣听说,凭借着纵横七十里的土地,就可统一天下的,商汤便是;还没有听说过拥有着纵横千里的国家,却怕人来攻打的。《书经》上说:‘商汤第一次出征,从葛国开始。’天下的人都相信他。汤向东面征伐,西夷就抱怨;向南面去征伐,北狄就抱怨;大家都说:‘为什么把我们放在后面?’百姓盼望汤来拯救,就同大旱时盼望云霓一样。他的队伍所到的地方,百姓往市场去,并不停止;耕田的人,仍照常工作。汤只杀他们的暴君,抚慰那些百姓,好比及时雨从天上降下一样,百姓非常欢迎,《书经》上记他们的话说:‘天天等待我的君,我君来了,我们就脱离痛苦而复活了。’现在燕王虐待他们的百姓,王去征伐他,燕国百姓都以为王将要救出他们于水火之中,所以大家用竹筐盛满了饭菜,用水壶装满了酒浆,来欢迎王的军队。假如王还杀了他们父兄,捆绑他们的子弟,拆毁他们的宗庙,搬走他们的宝器,那怎么可以的呢?何况天下的诸侯本来就怕齐国的强大,现在又取了燕国,增加一倍的土地,还不施行仁政,这分明是自己引动天下的兵来攻伐自己啊!王赶快发个命令,放还掳掠燕国的老小,停止搬走燕国的宝器,再和燕国百姓商量,替他们立个贤君,然后撤退所有的军队,这样,还可来得及止住诸侯的救兵呢。”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选集】台湾商务印书馆国学经典文丛

【资料来源】重庆出版社
编纂古籍今注今译序《孟子今注今译》序(1)《孟子今注今译》序(2)梁惠王篇第一(1)
梁惠王篇第一(2)梁惠王篇第一(3)梁惠王篇第一(4)梁惠王篇第一(5)
梁惠王篇第一(6)梁惠王篇第一(7)梁惠王篇第一(8)梁惠王篇第一(9)
梁惠王篇第一(10)梁惠王篇第一(11)梁惠王篇第一(12)梁惠王篇第一(13)
梁惠王篇第一(14)梁惠王篇第一(15)梁惠王篇第一(16)梁惠王篇第一(17)
梁惠王篇第一(18)梁惠王篇第一(19)梁惠王篇第一(20)梁惠王篇第一(21)
第   I   [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