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书信 一个农民的生存实录:农民日记   》 第21节:农民日记(19)      侯永禄 Hou Yonglu

  2000年元月17日胜天和秀春坐矿务局医院同事的小汽车,高高兴兴地回路井来,说要给家里安电话,而我却冷冰冰地说:"咱不安。"胜天笑着说:"我早就听争胜说咱家要安电话,却怎么不安了呢?"多亏他妈说:"咋能不安,要安哩!"胜天又说:"我已把电话机和电线都拿回来了,咱现在不讨论安不安的问题,只商量怎么安的问题。"他妈说:"那就安。"我说:"听说咱中国快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了,那时进口物资便会大降价,省钱得多!"胜天和秀春说:"那指的是大批量的进口物资,咱国内的电话机和电线多的是,省不了钱的!电话机我已拿回来一个,我姐那里还有一个。电线我也拿回来四五卷,若不够,我再买,不要你花钱。"说着,胜天立即取出450元现款,给了新录,要他找邮局立即安电话,越快越好。他把事情安排完毕之后,便同秀春匆匆坐上同事的小车回韩城了。
  2000年元月20日新录先给了邮局380元钱的安装费。那时,路井城里基本没有人安装私人电话,也没有装什么光缆线。村民要安装电话,就要从路井街上的邮电局拉一条专线,直接通到家里。这段距离长达1500多米,拉起线来难度比较大。
  2000年元月23日新录叫来邮局的魏师来咱家安电话,魏师却说已交的380元安装费内不包括买电线的钱,并说化肥厂电杆上的线已满了,他只好把线接在公路西边加油站前的电杆上。魏师说他一个人忙不过来,提出要另花钱雇电工上杆接线。新录便说:"我就是电工,会上杆接线。"西玲也跟着跑来跑去,取东取西,拉线支杆等,忙个不停,直到天乌黑,有云没月亮,还不能停工,吓得她妈急忙在后院磕头烧香,求菩萨保佑。晚上7点钟,才暂停了安装,总共用了5卷电话线!
  2000年元月27日上午11点,电话拨通了,我和菊兰十分高兴!我们若有个头疼脑热,缺盐少菜的事,要是能和西玲、新录打电话就好了。于是,我便让新录从家里往西玲家又拉了一条专线,把两家的电话串联起来,设置了密码。这样我们两家人就可以随时随地通电话了。
  2000年元月28日晚上,我和菊兰把西安热工研究院争胜的电话叫通了,争胜特别高兴!随后我们又和韩城的胜天通了话,得知他下午2点钟要去西安参加全省煤炭系统优秀技术尖子的会议。下午5点,我又接到引玲的电话,说:"江涛单位春节从2月4日至14日放
  10天假,我们准备除夕那天从韩城回来。"晚上,我们又和丰胜、万胜通了电话,儿子们都说电话安得太好了,太及时了!
  附文:
  60年农民日记震撼人心
  (全文选自2007年2月11日《南方日报》)
  蒲荔子
  陕西农民侯永禄写了60年的日记,记录了他以及他所在乡村60年的生存经历,平凡琐事震撼人心。本报记者专访社会学专家,挖掘其价值--
  60年农民日记震撼人心
  核心提示
  一位陕西农民,写了60年的日记,记录了他以及他所在的乡村60年的生存经历。在他死后,这份原汁原味的历史记忆得以与读者见面。平凡琐事中的震撼人心,人间烟火中的规律呈现--这本中国青年出版社推出的名为《农民日记》的图书,赢得了普通读者、历史学者和社会学者的关注。本报记者专访作者侯永禄之孙侯亮、该书责任编辑谢慈仪以及社会学专家,去挖掘《农民日记》的价值所在。
  一年多以前,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谢慈仪拎着一袋复印资料,在北京一处公交站场等车。车迟迟不来,她于是拿出复印件中的一本,边看边打发时间。她看得入神,旁边一名等车者也凑过来,目不转睛地看着,直到他的车开来。
  谢慈仪随后打了一个电话给一个叫侯亮的年轻人,告诉他说,她决定出版这本书。至此,侯亮辗转五六年的工程终于落实;2007年1月,侯永禄的《农民日记》正式出版。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导檀传宝一口气读完了整本书,并告诉记者,他推荐所有识字的中国人读这本书。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中国青年出版社
第1节:《农民日记》序(1)第2节:《农民日记》序(2)第3节:农民日记(1)第4节:农民日记(2)
第5节:农民日记(3)第6节:农民日记(4)第7节:农民日记(5)第8节:农民日记(6)
第9节:农民日记(7)第10节:农民日记(8)第11节:农民日记(9)第12节:农民日记(10)
第13节:农民日记(11)第14节:农民日记(12)第15节:农民日记(13)第16节:农民日记(14)
第17节:农民日记(15)第18节:农民日记(16)第19节:农民日记(17)第20节:农民日记(18)
第21节:农民日记(19)第22节:农民日记(20)第23节:农民日记(21)第24节:农民日记(22)
第   I   [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