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评论 法律與影像的結合:影像中的司法   》 第21節:評《永不妥協》(2)      徐昕 Xu Xin

  對於服裝的定位,人們各有所好,應當彼此尊重,不應因為外表而存有偏見。對女性來說,時裝不過
  是另一種化妝方式,“時裝是一種使自己的形象得以再創造和展示的方法……時裝的風格如此多樣,這使
  得我們每個人在公衆場合好像都可以擁有各種各樣的身份。”當女權主義者在20世紀為女性的權利奮鬥時
  ,女性的服飾也在悄悄地隨之轉變。這意味着服飾符號的涵義隨社會價值觀的變化而變動。服飾的變化能
  夠反映思想、文化和價值觀念的轉化,也是女性追求自由的變化過程——衣服解放了女性的身體自主權。
  自古以來,習俗加在女性身上的束縛太多,雖然在現代社會這種情形比以前大有改觀,但女性的處境
  並未從根本上得以改善。女性通過有報酬的職業極大地縮減了同男性的距離,此外再也沒有別的什麽可以
  保障其自由。女性習慣性地被劃入私人領域,而國傢公共領域的法律對私人領域不幹預;同樣,私人領域
  中的女性也不應介入公共領域,司法事業被看作是法律權威中的核心所在,被認為是一個和女性特質不相
  容的地方。在法律職業中,女性在“准許進入”後的很長時間裏,還一直處於法律界的邊緣地帶,她們作
  為職業法律人並沒有完全被接受。女性與法律的關係是一個新的領域,以法律為核心的整個現代社會應當
  加入女性的視角,使法律與社會不再呈現出單一的“男性”特質。
  從法律發展史可以看到,法律是由主流社會的男性所主宰的,所以長期以來,法律的創製者和操作者
  都是男性,法律的精神和思維都是男性化的,司法的公平和正義在一定程度上是以中立的外表掩蓋着男性
  中心主義的事實。女性在進入法律界之初,都是通過使自己適應法律界特有的職業特點和思維方式,適應
  男性的標準,而在這一行業中安身立命。女性在進入這一行業時要做好思想準備,必須和男性適用同樣的
  標準。然而,隨着女性在法律職業中的比例越來越大,女性本身也開始影響這一職業,乃至影響法律本身
  ,儘管這種影響還很小。傳統法治雖然為女性提供了參與社會公共生活的可能性,但這種可能性是以忽視
  女性特徵為條件的。這使得女性在傳統的男性空間(比如立法機構、法院和行政機構)中不得不呈現出男
  性化的特質,以此來確保自己的“成功”。在公共領域,女性化的特徵仍然受到歧視。當律師事務所老闆
  艾德建議艾琳改變服裝外型,以便和其他女同事們和諧共處時,艾琳反過來建議艾德不要再打領帶了。影
  片的這個情節使人産生一項疑問:律師到底該穿什麽樣的服裝?數個世紀以來,女性被排斥在法律界之外
  ,社會已經習慣將男性律師的服裝規範視為律師服裝的標準。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要求是承認並重視男女
  差異,從而反映在實質上是男女都有發展自我和選擇自我的自由和社會。
  女律師的外在被設計為男律師的單調復製品,其性別特徵須由定製的套裝用嚴格的綫條加以約束。但
  當一位女性穿上中性套裝時,她仍然被“標記”為女人,她在法律實踐中很難成為一個非個性化、無偏見
  的人。不僅因為女性身體與欲望和性感聯繫在一起,而且女性在傳統的法律職業中沒有位置,甚至她們衹
  存在於諸如性犯罪對象這類戲劇性的角色之中。影片最後,艾琳憑着永不妥協的精神完成訴訟之後,面對
  一臉吃驚的首席律師調侃地說:“我沒有法律學位,所以我衹能對634位當事人提供性服務,真是纍死。
  ”
  在法律人中,女性的比例還很低。在一個仍然屬於男權社會的陰影下,隱性的性別歧視依然存在。“
  如果你們希望成為和我們平等的人,那麽就別使用化妝品和指甲油了。”這其實隱含着男性主體意識對女
  性的一種話語闡釋權,在一定程度上它也應和了市俗化的社會情緒和社會偏見。所以,女律師所承受的使
  自己中性化的壓力是巨大的。法律本不應該有性別之分,在司法活動中不應該特別強調女性的性別,因為
  法律是統一的,法律職業中對法律的信念、忠誠、職業道德還有運用的技術等都是統一的,司法的過程和
  結果都需要以同等的標準進行衡量和評價,而不能因性別差異而有所區別。在這個意義上,女性在司法活
  動中應該與男性依從同樣的職業準入標準,具有相同的職業素養。況且,律師行業原本就要求把一切都置
  於法律這個大的標準之下。
  法律是中性、中立或者普遍性的,一般說來不應考慮具體的性別。現代社會的一個基本理念是個人主
  義,法律應該承認並重視男女差異,在此基礎上追求男女平等。現代女性主義的口號是“男人是人,女人
  也是人”,而後現代女性主義的口號則是“女人不僅是人,而且是女人”。女性擁有作為人的權利,作為
  女人的權利,這種權利至少包括三個層次:女性應該得到的權利,女性的法定權利,以及女性在實際生活
  中的權利。女性自身也應該更準確地看待自己,承認自己的性別和與男性之差異。法律所追求的平等不是
  大傢都平等地作為男性。如果以“中性”面目出現的性別不平等的法律所帶來的隱性歧視繼續存在,將很
  難真正地實現社會公正。
  最終,艾琳得到了尊重,她重新發現了自我的價值。然而,有多少女性可以具備艾琳一樣的勇氣,為
  自己爭取發出聲音的機會呢?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女性進入法律職業後,服裝與發式的差別也越來越大,
  這反映了女性對自身的信心正在增強。但每一個越界的前進都可能引起抵製或反抗。任何法律的實施都是
  一個過程,它需要來自各方面的努力,當然需要每一位權利主體的努力。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清華大學出版社
第1節:目錄第2節:評《聖皮埃爾的寡婦》(1)(圖)第3節:評《聖皮埃爾的寡婦》(2)(圖)
第4節:評《聖皮埃爾的寡婦》(3)第5節:評《暴劫梨花》(1)(圖)第6節:評《暴劫梨花》(2)
第7節:評《因父之名》(1)(圖)第8節:評《因父之名》(2)第9節:評《失控的陪審團》(1)(圖)
第10節:評《失控的陪審團》(2)第11節:評《完美世界》(1)(圖)第12節:評《完美世界》(2)
第13節:評《少數派報告》(1)(圖)第14節:評《少數派報告》(2)第15節:評《少數派報告》(3)
第16節:評《他不壞,他是我爸爸》(1)第17節:評《他不壞,他是我爸爸》(2)第18節:評《律政俏佳人》(圖)
第19節:評《亞當的肋骨》(圖)第20節:評《永不妥協》(1)(圖)第21節:評《永不妥協》(2)
第22節:評《陌路人》(1)(圖)第23節:評《陌路人》(2)第24節:評《魔鬼代言人》(1)(圖)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