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 》 成功的砝码:二十几岁,痴迷于学习吧 》
第21节:成为放之四海皆可用的人材(7)
张慧敏 Zhang Huimin
(6)涉及晋升加级的时候
(7)觉得做了会有意义的时候
②失去干劲的时候
(1)对那项工作没有兴趣的时候(工作很无聊的时候)
(2)上头硬性强压工作的时候
(3)工作失去意义和价值的时候
(4)工作过于单纯、简单的时候
(5)没有紧张感的时候
(6)没有时间限制与任务的时候
(7)对于实现自我价值无望的时候
也就是说,当一个人觉得"只有自己才是主角"的时候,就会干劲十足。"全才是导演",这种说法的确有它的道理。
在美国的商业社会也是如此。虽然不能否认在美国社会实力和能力受到最大的重视,但是人性发挥作用的事例也有不少。
以前,最优秀企业AT&T(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曾向它的3万名管理人员做过"成为上司的条件"的问卷调查, "Likability"(受欢迎的人)高居榜首。这是一个由"like(喜欢)"与 "ability(能力)"组成的合成词,它告诉我们,只凭规则和理论是难以服众的,有人情味的人,才能鼓起别人的干劲。
42 二十几岁时就一定要注意磨炼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是全才的必备条件
"什么样的员工才是理想的员工呢?"
HORIPRO公司的堀义贵的回答很是耐人寻味:"是跟谁都合得来的独行侠。"
"得是有团队精神的全才。"因为我一向这样回答,所以听了他的回答,一下子就恍然大悟了:"说的也是呀。"
跟谁都合得来。但是,不要合群。因为一旦融入某个群体,就容易附和别人,这样,非但无法展示自己的个性,其他什么独特的见解和好的创意就别指望了。"革新总在少数派手中实现",牢记这一铁则,就不会因为融入一个群体而高枕无忧,而只会让你觉得如坐针毡。愈是专家,愈是如此。
在研究开发、产品开发、市场销售等领域,即便你是一个经济学家、证券分析师这样的专业人士,即使你拥有卓越过人的专业知识,如果不具备协作能力,一切都将无从谈起。
某商社一位负责理财的专务董事,曾经因为一桩牵连到总理大臣的政界丑闻而被捕,据说,他是个天才型的专业人士,他和他的手下不过寥寥数人,却靠计算得出他们创造了相当于全公司数千人所能赚取金额的同等利润。
真是了不起的贡献!可是贡献不仅仅只是体现在数字上。很多贡献是数字无法体现出来的。
全才的工作就在于能持续给他的成员带去积极的影响,和作为专业人士发挥个人能力比起来,能够集中所有成员的力量并发挥出更具价值的能力,这样更容易得到好的评价。
成功并不一定与一个人的幸运有关,但是,至少那些成为企业高层人士的人是具有协作能力的专业人才类型。也就是说,在发挥自身专业能力的同时,提高全体成员能力的人,这一点毫无疑问。即使是两三个人的小集体,要做的工作与大公司毫无二致。只不过存在规模上的大小不同,就种类而言却完全相同。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资料来源】南海出版公司 |
|
|
第1节:二十几岁的你,从现在开始学习吧(1) | 第2节:二十几岁的你,从现在开始学习吧(2) | 第3节:二十几岁的你,从现在开始学习吧(3) | 第4节:二十几岁的你,从现在开始学习吧(4) | 第5节:二十几岁的你,从现在开始学习吧(5) | 第6节:二十几岁的你,从现在开始学习吧(6) | 第7节:二十几岁,不断提升自己的"股价"的学习方法(1) | 第8节:二十几岁,不断提升自己的"股价"的学习方法(2) | 第9节:二十几岁,不断提升自己的"股价"的学习方法(3) | 第10节:二十几岁,不断提升自己的"股价"的学习方法(4) | 第11节:二十几岁,不断提升自己的"股价"的学习方法(5) | 第12节:二十几岁,不断提升自己的"股价"的学习方法(6) | 第13节:二十几岁,不断提升自己的"股价"的学习方法(7) | 第14节:二十几岁,不断提升自己的"股价"的学习方法(8) | 第15节:成为放之四海皆可用的人材(1) | 第16节:成为放之四海皆可用的人材(2) | 第17节:成为放之四海皆可用的人材(3) | 第18节:成为放之四海皆可用的人材(4) | 第19节:成为放之四海皆可用的人材(5) | 第20节:成为放之四海皆可用的人材(6) | 第21节:成为放之四海皆可用的人材(7) | 第22节:成为放之四海皆可用的人材(8) | 第23节:成为放之四海皆可用的人材(9) | 第24节:成为放之四海皆可用的人材(10) | |
| 第 I [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