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学 》 权势:官崽哲学的流弊 》
第21节:另一发明
柏杨 Bai Yang
李宗吾先生曰:怕学中的先进,应首推四川。宋王朝的陈季常先生,就是鼎鼎有名的怕界巨擘。河东狮吼的故事,已传为怕界佳话。故苏东坡先生赞之以诗曰:"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地心茫然。"陈季常先生并非泛泛之徒,乃是有名的高人逸士。而高人逸士,都如此的怕老婆,可见怕老婆之事,乃天经地义。
李宗吾先生曰:时代更早的,还有一位久居四川的刘备先生,他对于怕学一门,可说是发明家而兼实行家。新婚之夜,就向老婆下跪,后来困处东吴,每遇不得了的事,就守着老婆痛哭,而且以下跪为家常便饭,无不逢凶化吉,遇难成祥。他发明的这一套办法,真可说是渡尽无边苦海中的男子,凡遇着河东狮吼的人,可把刘先生的法宝祭出来,包管顿呈祥和。
李宗吾先生更用史事来证明,东晋而后,南北对峙,历宋齐梁陈,直到隋文帝杨坚出来,才把南北统一。而杨坚就是最怕老婆的人,有一天,独孤皇后大发脾气,杨坚先生便吓得跑到山里躲避,躲了两天,经大臣杨素先生把皇后劝好了之后,才敢回来。《怕经》曰:"见妻如鼠,见敌如虎。"杨坚先生之统一天下,谁曰不宜?
李宗吾先生不但从历史上探讨怕老婆哲学的基础,而且更从当代(柏老按:"当代",乃一九二○年代)政治舞台人物身上去考察,获得结论曰:凡官级越高的,怕老婆的程度也越深,官和害怕的程度,几乎成为正比。于是,由古今事实,厚黑教主乃归纳出若干定理,名之曰《怕经》,以垂后世。
《怕经》原文──
"教主曰:夫怕,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怕。
"教主曰:其为人也怕妻,而敢于在外为非者鲜矣。人人不敢为非,而谓国之不兴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怕妻也者,其复兴中国之本欤。
"教主曰:唯大人能有怕妻之心,一怕妻而国本定矣。
"教主曰:怕学之道,在止于至善。为人妻止于严,为人夫止于怕。家人有严君焉,妻子之谓也。妻发令于内,夫奔走于外,天地之大义也。
"教主曰:大哉,妻之为道也,巍巍乎唯妻为大,唯妻则之。荡荡乎,无能名焉,不识不知,顺妻之则。
"教主曰:引之而不着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怕妻,而不自知为怕妻者,众矣。
"教主曰:君子见妻之怒也,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必诚必敬,勿之有触焉耳矣。
"教主曰:妻子有过,下气怡色柔声以谏。谏之不入,起敬起畏。三谏不听,则号泣而随之。妻子怒不悦,挞之流血,不敢疾怨,起敬起畏。
"教主曰:为人夫者,朝出而不归,则妻倚门而望。暮出而不归,则妻倚闾而望。是以妻子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教主曰:君子之事妻也,视于无形,听于无声。入闺门,鞠躬如也。不命之坐,不敢坐。不命之退,不敢退。妻忧亦忧,妻喜亦喜。
"教主曰:谋国不忠非怕也,朋友不信非怕也。一举足而不敢忘妻子,一出言而不敢忘妻子。将为善,思贻妻子令名,必果。将为不善,思贻妻子羞辱,必不果。
"教主曰;妻子者,丈夫所托终身者也,身体发肤,属诸妻子,不敢毁伤,怕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妻子,怕之终也。"
右经十二章,李宗吾先生诠释云:"为怕学入道之门,其味无穷。夫为夫者,玩索而有得焉,则终身用之,有不能尽者矣。"
24.专门输出
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母亲节,这玩艺是洋玩艺,凡是洋玩艺弄到中国,无不如疾风之摧衰草,土玩艺无法抵挡。不过这个节日总算有相当意义,曾有一则小幽默曰,母亲节那一天,儿女们商量怎样为母亲庆祝,一人曰:"我提议买一条新围裙送给她,送她的时候请镇上的摄影师来拍照!"全体附议。因之,我们可以看出母亲的好处很多,其中之一,除了作母亲的可以有一条新围裙外,还可以使有些官崽圣崽,忽然想起了他也有娘,乃条谕秘书老爷,代他杜撰一篇怀念文章,以表示他也很孝很孝。盖求忠臣于孝子之门,我既然如此的很孝很孝,老板不给我官做,给那个乎?
我们这个时代似乎是两副面孔的时代,往家里一坐,是一副面孔;往办公桌后一坐,又是一副面孔。我有一位朋友便是如此这般而名列学者,位跻要员。该大人先生下班之后,坐到沙发之上,口品香茶,手拿报纸,老母为他脱下皮鞋,换上拖鞋。一面向他诉说媳妇打牌去啦,已一天不归,老三有点发高烧,已请医生诊治;赵部长来过电话,钱委员送来两部大着,孙主委及李经理,先后来辞行赴美。大人先生不耐烦曰:"我知道啦,我知道啦!"下女抱着老三进屋,孩子口中正吃着棒棒糖,大人先生怒曰:"谁叫他吃棒棒糖?"下女曰:"是老太太给的。"大人先生更怒曰:"吃那么脏的东西,不发烧也会发烧,一点常识都没有,教妳带孩子,都得死光,混蛋!"因有客人在座──按,那客人就是柏杨先生,一时下不了台,该"混蛋"乃双手掩面,走进内屋。可是,母亲节之日,虽然天气不良,我们仍有机会恭聆他对该"混蛋"怀念的讲话,在办公室里,召集三五部下,谈到亲情如海,杀身难报万一之处,不禁落泪如雨。众部下为了饭碗,也着实感动,一齐叹息慈母伟大,其声盈耳。一齐赞扬大人先生孝思可风,其声亦盈耳。大家退出后,四看无人,乃一齐不觉大笑。
呜呼,你孝我也孝,"孝道"是金字招牌,每人扛了一个,招摇过市,和"恕道"一样,都是专门输出请别人用的也。
德国有句谚语曰:"上帝不能与每一个人同在,所以赐给他一个母亲!"母亲的爱,不是笔墨所能形容。而且母亲要比父亲苦得多,也比父亲更能付出自己。假使说父恩可以报尽,那么母恩是报不尽的,千千万万感人泣下的故事,说十年也说不完。
不过天下事没有绝对的,假使你不怕扫兴的话,我便要举出《杀子报》为例。做母亲的为了通奸,竟然把亲生儿子干掉,大卸八块,装入瓷?。喜欢看京戏的朋友,大概都有相当印象。柏杨先生小时候看此戏时,对那个妖艳女人,就感到浑身不对劲,暗暗祷告上帝,自己的母亲务必不要把自己也如法炮制。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节:幽默和尊严 | 第2节:又一发明 | 第3节:适可而止 | 第4节:万恶之源 | 第5节:抓抓心里奇痒 | 第6节:中外妒大王 | 第7节:因诗杀甥 | 第8节:江郎才尽 | 第9节:努力猛烤 | 第10节:由弱变强 | 第11节:死不认错 | 第12节:孑孓先生 | 第13节:孑孓分类 | 第14节:孑孓血统 | 第15节:孑孓嘴脸 | 第16节:额手称庆 | 第17节:实在记不清 | 第18节:冒出几个主意 | 第19节:李宗吾之学 | 第20节:且看其经 | 第21节:另一发明 | 第22节:无心无肝 | 第23节:短视 | 第24节:用啥交流 | |
| 第 I [II] [I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