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评论 》 读遍红楼 》
我心里进不去,也白过了一世
胡文彬 Hu Wenbin
——尤三姐婚姻观的超前性
英雄美人、才子佳人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最为常见的婚配描写。但是在以男性为中心的宗法制度下,英雄美人、才子佳人都没有自由恋爱结婚的权力,他们都必须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方能终成眷属。偶有两情相悦私定终身者,也只能是走“私奔”这条路。《西厢记》和《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爱情故事曾经感动了无数的青年男女,但张生与莺莺
、梁山伯与祝英台之间的爱情都是以“金榜题名”时才能“洞房花烛夜”为前提条件。所以我一直认为《红楼梦》诞生之前的古代小说戏曲中的婚姻观念虽有进步,却仍然没有大的突破。
相比较之下,《红楼梦》中对于婚姻问题的描写有了新的观念,真实地反映了明末清初间两次思想文化启蒙思潮给文学创作家所带来的新的觉醒。仅就此而言,我认为《红楼梦》中的恋爱观、婚姻观有着非常积极的一面,值得肯定和探讨。例如小说第65回所写尤三姐对婚姻的看法具有典型意义。
尤三姐出身平民阶层,不同于贾府内那些没有人身自由的女奴,她有自由恋爱、自由结婚的权力。小说写尤二姐与贾琏谈论到尤三姐的婚事,次日摆酒相谈这件人生大事。
尤三姐便知其意,酒过三巡,不用姐姐开口,先便滴泪泣道:“姐姐今日请我,自有一番大礼要说。但妹子不是那愚人,也不用絮絮叨叨提那从前丑事,我已尽知,说也无益。既如今姐姐也得了好处安身,妈也有了安身之处,我也要自寻归结去,方是正理。”
这段文字说明尤三姐不仅是一个烈女,而且还是一个通情达理的女子。她不遮己丑,坦荡作人,她顾全妈妈、姐姐的“安身”,表明她还是一个孝顺女儿和珍惜姊妹之情的好女子。接着,尤三姐在妈妈、姐姐、姐夫三人面前敞开心怀表达了自己久埋于心的真情实话:
但终身大事,一生至一死,非同儿戏。我如今改过守分,只要我拣一个素日可心如意的人方跟他去。若凭你们拣择,虽是富比石崇,才过子建,貌比潘安的,我心里进不去,也白过了一世。
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宣言”!试想,中国古代小说戏曲家中有谁写出如此撼天动地的婚姻书?没有。
尤三姐把婚姻视为人生大事而非“儿戏”,这对生活在21世纪某些“游戏人生”的人们仍然有着启示意义。她说“只要我拣一个素日可心如意的人方跟他去”,这就是她择偶的条件。她毅然地摒弃了以“富”以“才”以“貌”择人的传统观念。这种崭新的婚姻观念超越了18世纪的时空界限,到今天仍然是值得人们追求的理想婚姻观!
尤三姐是小说《红楼梦》中的一个女性人物,她的“原型”是谁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她的婚姻观代表了那个时代先进妇女的心声和追求。作家曹雪芹用自己的生花妙笔传达了这个时代的最强音,穿过坚厚的封建之墙传播于200年后中外大地,这才是《红楼梦》这部小说思想艺术的真正魅力之所在。
红楼不是梦!
2005年12月18日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红楼一春梦 |
|
|
卷首絮语 | 祭曹雪芹逝世二百四十周年文 | 此书系自愧而成 | 通灵宝玉:一块被幻化的顽石 | 贾宝玉:前身是一块“美石” | 智而通则悟 | 难得糊涂 | 宁荣二公的嘱托与宁国府的祭宗祠 | 实非别书之可比 | 《红楼梦》中的一桩难解之谜 | 尤氏心内有什么“病”? | 看着明白人,倒都是些呆子! | 一支《寄生草》,填的真妙 | 一日倘或乐极生悲 | 裙钗一二可齐家 | 万不可奢华过费 | 敏探春“兴利除弊” | 三人成众,众志成城(1) | 三人成众,众志成城(2) | 不过实录其事 | 我心里进不去,也白过了一世 | 娶妻当如薛宝钗 | 娇养太过,竞酿成个盗跖习性(1) | 娇养太过,竞酿成个盗跖习性(2)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