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与考古 裸女   》 第21節:第五章 眼睛(3)      戴斯蒙德·莫裏斯 Desmond Morris

  在兩個排淚管之間,在靠近鼻子一側的眼角處,有一個粉紅色的小塊。這是人類第三個眼瞼的殘餘部分,現在看來它已經徹底失去了功用。對於其他的很多物種,第三眼瞼依然是有些用處的,有些動物把它當作“風擋玻璃擦洗器”,通過它的眨動清潔眼睛;有些動物則擁有彩色的第三眼瞼,衹在必要的時候纔眨動起來,起到發某種信號的作用;還有一些動物的第三眼瞼完全演化成了透明的,可以當作純天然的太陽眼鏡來使用。會潛水的鴨子更特別,它們的第三眼瞼不僅透明,而且厚實,這樣一來當它們在水下遊泳時,可以把它們敏感的角膜覆蓋住,提供最完善的保護。試想一下,如果當初在我們的老祖宗們身上,多保留一點水生動物的習性,我們的第三眼瞼可能仍會繼續起作用,人類對水的親近感恐怕也會得到顯著的加強了。
  我們的眼睫毛是用來保護眼睛的,它們也具備一個奇異的特徵,不會像頭髮或者身體其他部位的毛發那樣隨着年齡的增長而變成白色。每衹眼睛大概有兩百根睫毛,分佈在上眼皮的比分佈在下眼皮的要稍多一些,每根睫毛的生長周期約為三到五個月,然後它就會脫落,並被新生的睫毛替換掉。睫毛的生長期限與眉毛的生長期限大體相當。
  另外一種形式的對眼睛的保護發生在東方人身上,亞洲人擁有眼角內部上眼瞼的內嚮皺襞,它的存在讓亞洲人的眼睛在外觀上有了不同與其他人種的、略微的傾斜。所有人種在胎兒時期其實都擁有這種內嚮皺襞,但到了成年階段,就衹有東方人繼續保持着這種特徵了。現在仍然有少數西方嬰兒在降生時存留着這種特徵,不過隨着年齡的增長,他們的鼻梁越來越高,東方人的眼睛特徵也就隨之消失了。之所以亞洲人的眼睛會保留着上眼瞼的內嚮皺襞,看來是為了適應亞洲大陸的寒冷氣候。亞洲人大都屬於蒙古人種,後者起源於寒冷的蒙古大陸,他們的五官較為扁平,面部也較為寬闊,有較多脂肪,可以更好地對付寒冷的環境,上眼瞼內嚮皺襞的存在等於是在眼睛的上方又佈置了一個屏障,便於在惡劣的氣候條件下,更好地保護人體的這部分精密設備。
  毋庸置疑的是,東方人的眼睛佈局其實比西方人更有吸引力,可惜還是有很多亞洲婦女不這麽認為,如今在東方的很多整形醫院裏,到處都能看到眼睛上打着綳帶的年輕女子,她們把自己送到了醫生的手術刀下,希望把上眼瞼的內嚮皺襞去掉,這樣她們的相貌看起來就更接近西方人了。
  兩性差異在眼睛方面也有所體現,女性的眼睛比男性的眼睛略微小了那麽一點點,而且白眼球所占的比例也要稍大一些。在不同的人類文明當中,感情豐富的女性比之於感情豐富的男性,其淚腺總是要更發達一些,這究竟是因為社會文明要求男性不要(至少在表面上不要)過分情緒化,還是因為從生理方面兩性就存在着這樣的差異,那就很難分辨了,我們不能把它簡單地歸納為社會訓練的結果,這樣處理未免過於草率。
  順便說說眼淚:它們不僅能對眼睛暴露在外面的部分起到潤滑劑的作用,同時還能起到殺菌的作用。在眼淚當中包含着一種酶,學名叫做溶解酵素,它能夠殺死細菌,讓眼睛遠離細菌感染的危險。
  我們遠古的祖先們當中,肯定也會有不少人遭遇視力不佳的嚴重睏擾。視力下降導致的問題是多重的,不僅讓人無法準確地獲取視覺信息,更會讓人因為長久地受製於被歪麯的視覺信息,而導致嚴重的頭痛、偏頭痛。在人類文明的早期,視力問題就已經存在,而隨着文字的發明,隨着書寫和閱讀的增加,這個問題就更嚴重了,很多上了歲數的學者不得不雇傭年輕人,幫助他們完成閱讀。
  生活在公元前後的羅馬修辭學研究傢塞內卡也許是第一個試圖解决視力問題的人,據史料記載,雖然自己的視力很差,塞內卡還是能夠在羅馬圖書館裏辨明自己要去的路綫,因為他使用了一個“水球”,效果接近於一個放大的眼鏡。這個創造性的解决方案本來可以為眼鏡的發展提供靈感,但當時沒有人認識到這一點。到了十三世紀,英國的哲學家羅傑?培根在他的觀察報告中做出了如下記載:“如果有人透過水晶或者玻璃的中部去觀察字母或其他細小的目標……如果水晶或者玻璃的形狀如同小半個球體,並且把凸出的一面對着眼睛這一邊,那麽他就能夠把字母或者其他細小的目標看到很清楚,一切都如同被放大了的。”培根接着表示,依照這個設想製作出來的玻璃應該對那些視力較弱的人有很大的幫助,可是這一次,培根的話也被人們當成了耳邊風。直到十三世紀末期,真正能夠幫助閱讀的眼鏡終於在意大利出現了,不過我們並不知道,它的出現是否受到了培根的啓發。1306年,一名佛羅倫薩僧侶在布道時說了這樣一段話:“製作眼鏡的工藝發明至今還不足二十年,它堪稱地球上最有用的發明之一,這項發明……”差不多與此同時,馬可?波羅也在他的東方遊記當中記錄了中國老年人用透鏡輔助閱讀的事例,因此我們可以確信,眼鏡的廣泛使用在十四世紀已經蔚然成風。到了十五世紀,專門製作、用於修正近視的鏡片出現了;等到十八世紀,本傑明?富蘭剋林發明了雙焦透鏡;第一副可靠的隱形眼鏡也在1887年新鮮出爐,它的發明地點是瑞士。
  對眼鏡歷史的簡單介紹並不是出於醫學方面的興趣,而是因為眼鏡的出現改變了人類眼睛的外觀。眼鏡的形狀也成為了佩戴者面部特徵的一部分,鏡框上沿非常粗重的眼鏡,總會給人留下佩戴者緊皺雙眉的假象,從而讓後者顯得更加嚴厲和粗暴;一副寬大的圓框眼鏡則會讓人覺得佩戴者是在時刻睜圓了眼睛仔細觀察,眼鏡的弧綫形輪廓儼然“變成”了彎彎的眉毛。眼鏡的裝飾作用非常突出,完全可以被視為精妙的化妝手段之一,儘管它並不是人類面部的有機組成部分,但它所勾勒出的綫條卻不可能被人忽略掉,一個人衹要戴上眼鏡,就能讓自己整個的面部表情發生改變。
  墨鏡對人類面部表情的影響更加顯著,像我們前文所提到的,由於白眼球的可見部分的存在,眼部的運動變得更加容易辨識,它也因此成為社交活動當中嚮周圍的人提供及時信息的一個重要來源,但衹要墨鏡一戴,這個信息來源就被徹底抹殺了。無論是堅定的目光,還是遊移的目光,冷漠的眼神,或者過分關註的眼神,放大的瞳孔、亦或收縮的瞳孔,所有這一切都被隱藏在了黑色的鏡片之下,旁人衹能依靠自己的想象力去憑空猜測,在鏡片的後面究竟發生着怎樣的情況。
  旁觀的人究竟錯過了些什麽?讓我們設想一下,如果一群女性舉行了一場社交集會,我們能從她們的眼部活動中獲知哪些信息呢?在這樣場合,下屬們往往傾嚮於將目光瞄準她們的上級,上級們則似乎全然忽略了下屬的存在,除非在特別的情況之下纔會有例外。比方說,如果一個友好的、順從的人進入了一個房間,她的眼睛會飛快地嚮兩旁掃視,確認在場的人都有哪些,如果她看到了一位身份、地位很高的人,她的目光就會長時間地、穩定地停留在後者的身上。一旦房間裏的其他地方爆發出笑聲,或者是有人發出了具有爭議性的言論,再或者是某人發表了一些個人觀點,後來的這個人就會嚮發生“情況”的方向以及製造“情況”的首要人物瞟上幾眼,但身份、地位很高的人卻往往保持着孤傲的態度,基本上不會為其他事情所動,也不怎麽會註視自己的下屬們,除非她要嚮自己的某個下屬提出問題,她纔會直接地望着後者,而後者往往不敢與領導視綫交投,她們在絶大多數情況下的反應都是把眼光轉嚮別處。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新星出版社
第1節:第一章 進化(1)第2節:第一章 進化(2)第3節:第二章 頭髮(1)第4節:第二章 頭髮(2)
第5節:第二章 頭髮(3)第6節:第二章 頭髮(4)第7節:第二章 頭髮(5)第8節:第二章 頭髮(6)
第9節:第三章 眉毛(1)第10節:第三章 眉毛(2)第11節:第三章 眉毛(3)第12節:第三章 眉毛(4)
第13節:第三章 眉毛(5)第14節:第三章 眉毛(6)第15節:第四章 耳朵(1)第16節:第四章 耳朵(2)
第17節:第四章 耳朵(3)第18節:第四章 耳朵(4)第19節:第五章 眼睛(1)第20節:第五章 眼睛(2)
第21節:第五章 眼睛(3)第22節:第六章 鼻子(1)第23節:第六章 鼻子(2)第24節:第六章 鼻子(3)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