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杂史 》 甲午悲歌--北洋水師的覆沒 》
3成歡之戰與中日正式宣戰
鄭彭年 Zheng Pengnian
前述1894年7月24日大院君李曰正應入宮攝政,當天授權大鳥圭介公使驅逐在牙山的中國軍,大鳥即派人到竜山通知混合旅團司令部。
25日大島義昌司令率兵4000餘人從竜山出發,先鋒隊到達水原府,本隊則在果川宿營。由古志正綱少佐率領的先鋒隊到水原後,徵集朝鮮夫役搬運軍火,不料夜間夫役全部逃光,先鋒隊至26日下午3時還沒有開拔,而本隊此時已經從果川開到。隊長古志對自己的失職感到
無比慚愧,突然起了自殺的念頭。當夜古志緊閉房門,嚮南盤膝而坐,遙祝明治天皇萬歲之後,解開衣服,按照古代武士的切腹方法,狠狠地用軍刀在腹上劃了一個十字,將腸拉出,倒在血泊之中。等到大島聞訊趕來,古志早就死了。
大島以軍禮埋葬古志後,部隊繼續前進。27日日軍進至振威,全軍在此露宿。28日清晨4時從振武出發,經七原到素沙常探兵來報:“敵軍全部離開牙山根據地,嚮東移動。”過了半天,探兵又來報告:“敵軍已抵成歡。”成歡距素沙場15裏,距牙山7裏,為牙山大道上要衝。其地險要,大部分為丘陵。丘陵北面都是水田或沼澤,連亙東西,廣袤裏餘,中央有一條河,西流入牙山灣,又有一條道路貫通南北,其渡頭叫做安城渡。日軍以素沙場為大本營,部署進攻。全軍分左右兩翼,右翼由武田秀山中佐率領,左翼由大島義昌旅團長率領。29日零時30分,左翼的先鋒隊出發,接着鬆崎直臣大佐率領的右翼先鋒隊也出發。夜色黝黑,咫尺難辨,日軍又不熟悉地形。鬆崎的右翼先鋒隊正要過安城渡時,遭到清軍的伏擊,彈丸如雨。因道路狹隘,日軍排列一隊不利作戰,鬆崎下令在塘下的沼澤地散開伏臥,一齊發射。後來田邊大尉指揮第二隊也來塘下散開,協助前隊炮擊。山襲造中尉指揮的第三隊後至,聞前面炮聲隆隆,便率衆前去助戰,誤入沼中,水深沒頸,泥深埋膝,山襲造及士兵20人最後溺死。鬆崎見在塘下無所作為,便試行突擊,當他揮劍登堤時,飛來一彈貫穿頭部而死。日軍先鋒隊即將瓦解之際,武田秀山率領右翼主力趕到,發動第二次突擊。清軍幫帶馮義和的騎兵隊面臨水田和沼澤地無法施展,被迫後退,周憲章、於光斤等將領仍率兵與日軍對攻,戰鬥非常激烈。最後因敵衆我寡而敗退,周憲章及士兵20餘人壯烈犧牲。日軍強渡安城渡,占領了住竜裏。5時右翼重整隊伍,逼進成歡。
此時大島旅團長親自率領的左翼進至月峰山東麓,在鬆林中佈置炮兵和步兵陣地。5時,日軍左翼炮兵嚮月峰山清軍右翼第一壘發出第一炮,接着8門野炮齊發,衹見墻土四散紛飛,煙霧騰騰。清軍守將許兆貴因無大炮,衹得下令以步槍還擊,流星萬道,火光眩目。6時30分,日軍攻下清軍右翼第一壘,接着又攻下右翼第二壘。此時武田率領的日軍右翼從住竜裏出發,嚮清軍牛歇裏山陣地即左翼第一壘逼進,不久日軍左翼進攻清軍左翼的第一、二壘。守將江自康奮勇抵抗,喊殺聲震天動地,最後因敵我兵力懸殊,江自康敗退,清軍左翼第一、二壘失守。清軍左右兩翼營大都被日軍攻剋,衹剩下右翼第三、四兩壘。於是大島、武田兩軍左右夾攻,聶士成率部誓死抵抗,死傷積野,血流成渠。最後彈藥告罄,聶士成不得不突圍而出。7時30分,日軍攻下了最後兩處壁壘。聶士成率部下突出重圍,與葉志超軍會合,共同商議,决定北退。兩軍繞道朝鮮東海岸,渡漢江和大同江,行程2000餘裏,先後抵達平壤,與中國大軍匯合。
日軍攻下成歡後,分兵兩路進入牙山,清軍已退得無影無蹤。30日,日軍擄掠大批戰利品回到京城。大鳥公使在南郊搭凱旋門歡迎,強迫韓兵鼓樂,郊迎15公裏。大島率軍進入凱旋門時,隊前高舉一面白旗,上面寫着兩行大字,一行是“成歡之戰利品”,一行是“清兵大敗之證”。白旗後面是裝載戰利品的車子,還有一面三角黃竜旗插在車上。
牙山勝利的捷報傳到日本,過去擔心發動戰爭的種種議論都在城鄉到處懸挂的太陽旗和慶祝勝利的歡呼聲中淹沒了。8月1日,明治天皇下宣戰詔書。其中最後一節說:“朕雖於平和相終始,以宣揚帝國之光榮於中外,亦不得不公然宣戰,賴汝有衆之忠實勇武,而期速剋平和於永遠,以全帝國之光榮。”
豐島海戰後,中國鑒於日本已不宣而戰,7月28日召回出使日本大臣汪鳳藻。8月1日,光緒帝下宣戰諭旨。其中最後一節說:“著李鴻章嚴飭派出各軍迅速進剿,厚集雄師,陸續進發,以拯韓民於塗炭。並著沿江沿海各將軍督撫及統兵大臣,整飭戒裝,遇有倭人輪船駛入各口,即行迎頭痛擊,悉數殲除,毋得稍有退縮,致于罪戾。特此通諭知之。欽此。”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目錄 | 1野心初露 | 2侵略臺灣吞併琉球 | 3《江華條約》與朝鮮新舊黨之爭 | 4火燒日本公使館 | 5《濟物浦條約》簽訂 | 6壬午兵變平息與大院君被擄 | 7開化黨發動政變 | 8甲申政變失敗 | 9再燒日本使館與 | 1金玉均之死 | 2北洋海軍檢閱與朝鮮東學黨起義 | 3中日出兵朝鮮 | 4起義平息與李鴻章失策 | 5中日撤兵談判破裂 | 6日本御前會議决定開戰 | 7演出“逼宮”醜劇 | 8李鴻章的幻想 | 1豐島海戰 | 2屈辱與光榮 | 3成歡之戰與中日正式宣戰 | 4“避戰保船”與“主動出擊” | 5平壤大會戰 | 6黃海海戰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