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类与考古 》 图说北齐高洋墓 》
第21节:华丽时代(图)
朱岩 Zhu Yan
西晋以后,青瓷逐渐取代了传统的金属器具、漆器等,广泛地进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青瓷制造技术日益成熟,成本不断降低,从而导致其商品化,能迅速走进寻常百姓家。当时人们日常使用的壶、盆、碗、水盂、灯、香熏、砚台甚至尿壶等各类实用器皿,都已开始用青瓷烧制,且十分方便耐用。
为便于日常使用,青瓷器皿的造型也不断更新变化,以适应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审美情趣。例如三国到南北朝时期,盘口壶从矮胖造型向修长形式改变。三国的盘口壶,口部和底部都较小,上腹特大,重心在上部,给人以不稳定的感觉;东晋以后口部加大,颈部增高,重心下降,使用时更加得心应手,视觉也稳定大方;补图1:南北朝时期的盘口壶。盘口壶起源于东汉,东晋以后盘口扩大,颈部加长,造型趋于质朴,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三国、西晋时期,壶和罐等容器的口部,常常用碗、碟来代替器盖,由于盖口不严,不利于食品的保存。从东晋、南朝时期开始,青瓷壶、罐开始制造配套的器盖,盖与口严丝合缝,工艺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东晋南朝的贵族士大夫,风靡熏衣剃面、傅粉施朱的生活方式,于是各种小巧精美、玲珑剔透的熏炉便应运而生。
佛教艺术对于南北朝青瓷造型也产生了相当的影响,例如与莲花造型有关的器物和各种莲花纹饰。
补图26:南北朝时期的莲花造型青瓷罐
莲花是佛教的特有题材,南朝青瓷中已出现了大量装饰莲花纹样的器皿,如碗、盏、钵的外壁和盘面便常常划饰重线仰莲,使整个器形好似一朵盛开的莲花。南北朝墓葬的随葬品中都出土过形体较大的青瓷莲花尊,这是莲花造型青瓷中的代表性作品。补图2:青瓷莲花尊。南北朝时期,青瓷装饰艺术受到佛教文化影响,普遍采用莲花作装饰图案。此器是南北朝时期青瓷的代表佳作,显示出非凡的气度。
虽然磁县北朝陵墓群中也出土了一些青瓷器,但是时至今日,在邺城遗址附近却没有发现北朝青瓷窑址,这成为北朝文化研究中急需解决的学术课题。
2.华丽时代
鼓乐齐鸣的时代
前面曾经介绍,在皇帝的卤簿仪仗中,舞乐仪仗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2湾漳墓陶俑(25):222号鼓乐俑
所谓封建礼乐制度,礼仪和舞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据《隋书·音乐志》记载,北齐时代的帝王对歌舞都非常喜好,这包括中国传统的音乐舞蹈,也包括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西方音乐。记载中还提到,北齐皇帝尤其喜欢西凉鼙舞、清乐、龟兹乐等,以至于到了北齐后期,吹笛、弹琵琶、五弦乐及相关歌舞都十分流行。
北朝时期开始,从西域传来的乐舞很盛行,使用的乐器大多来自西域。我们来看一看几种乐舞的乐器组合:
西凉伎:钟、磬、弹筝、搊筝、卧箜篌、竖箜篌、琵琶、五弦、笙、箫、大筚篥、长笛、小筚篥、横笛、腰鼓、齐鼓、担鼓、铜钹、贝等。
清乐:钟、磬、琴、瑟、击琴、琵琶、箜篌、筑、筝、节鼓、笙、笛、箫、篪、埙等。
龟兹乐:竖箜篌、琵琶、五弦、笙、笛、箫、筚篥、毛员鼓、都昙鼓、答腊鼓、腰鼓、羯鼓、鸡娄鼓、铜钹、贝等。
这样的社会风俗也深深地影响了后来的隋唐文化,可以说中华文明的盛世曙光,在南北朝时代就已经晨曦初露。
这样的文化融合还深深地影响着现代的中国,像琵琶、笛子等乐器,从西域传入中国后,至今仍在使用。
南北朝时期的仪仗队列,沿袭了汉晋时期的制度,称为"鼓吹"。单凭这个名称读者就能想到,构成仪仗队列的两类主要乐器是:打击乐器"鼓"和吹奏乐器"吹"。
高洋墓出土的陶俑中,有一类就属于鼓乐俑和舞乐俑,是当时卤簿仪仗队列中、或军队中的击鼓鸣乐人物形象。
鼓乐俑包括鼓乐立俑和鼓乐骑俑。他们的姿势都是演奏乐器时的动作,但乐器模型均不存在,只见到俑手和俑马身上的残迹。另外,骑俑中还有一类击鼓骑俑,头戴风帽,身穿袴褶,身体左侧的腰部有一插鼓的圆孔,但鼓已朽烂。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资料来源】重庆出版社 |
|
|
第1节:通往湾漳之路 | 第2节:七十二疑冢 | 第3节:北朝陵墓群调查 | 第4节:最高大的坟丘天子冢(图) | 第5节:开进湾漳村(图) | 第6节:初见帝王威仪(图) | 第7节:踏过莲花地毯的仪仗队(图) | 第8节:墓道壁画人物 | 第9节:两侧的仪仗队列 | 第10节:地下水出现了(图) | 第11节:朱雀门中睡国宝(图) | 第12节:被侵扰的武士(图) | 第13节:墓葬部分被盗掘(图) | 第14节:墓室顶部的天象图(图) | 第15节:锁定陵墓主人 | 第16节:苍狼出世(图) | 第17节:我是一只来自北方的狼 | 第18节:双面皇帝 | 第19节:既征伐四克,威振戎夏 | 第20节:乍现盛世曙光(图) | 第21节:华丽时代(图) | 第22节:色彩纷呈的时代(图) | 第23节:画家的线条老到纯熟 | 第24节:迷雾重重 | |
| 第 I [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