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论 帝國潛流   》 第21節:官匪切換1      李光閣 Li Guangge

  官匪切換
  官員做匪的水平
  草匪和官匪本質上都是一類人,衹不過草匪拿的是“血酬”,官匪拿的是“權酬”。官匪的可怕可恨之處在於:他們利用自己掌握的公權利器,編織了一張密不透風的大網,生活在網中的百姓衹有任宰任割的份兒。儘管這種宰割沒有刀光劍影,但卻比草匪的做法更血腥、更殘暴,而且更“智慧”。
  儘管我們知道在封建專製體製下,老百姓都是冤大頭,但當我看到了下面這則材料後,還是很感嘆。老百姓痛恨官吏們剝削迫害自己,苦於無法應對,衹能恨恨地駡一句“官兵如匪”。學者則文縐縐地總結說,貪官是體製內的匪,匪是體製外的貪官。其實,滿肚子花花腸子的官吏們一旦做起匪來,豈是那些衹知道打打殺殺的草寇所能比的?
  清朝時,浙江山陰人蔣淵如看到做官有利可圖,一心想弄個知縣幹幹。急於牟利的蔣淵如顯然不會走讀書致仕的道路,他選擇了投資回報周期短的買官。蔣淵如傢境並不富裕,他缺少啓動資金,因此就與唐文卿、陳柏生、王平齋、呂少川等朋友商議,集資買了個最先得缺的候選知縣。五個人在神靈前歃血為盟,對今後的工作進行了分工:大股東蔣淵如任縣令,二股東唐文卿、陳柏生分任刑名師爺和錢糧師爺,小股東王平齋、呂少川分任錢漕吏員和公務吏員,嚴防肥水外流。幾個月後,蔣淵如如願以償得了個肥差。上任之後,五個人衹有分工不同,並沒貴賤之分,各無怨言,上下其手,精誠團结,通力合作,年收入高達二十餘萬兩白銀。這等眼光和水平顯然是一般草寇所無法比肩的。曾經有人作詩戲之曰:“捐官結得五人義,獲利平分十萬金。”
  相對於這五個人,梁中書顯然要幸運多了。作為當朝太師蔡京的女婿,梁中書一分錢沒花,就坐到了北京大名府留守司留守的位子上。北京是北宋時東京汴梁的三大陪都之一,政治地位極高,經濟比較發達,所以大名府留守是個標準的肥缺。梁中書在這個位置上,到底榨取了多少錢財,已無從考證,但他的吸血能力無疑非一般小官吏可比。梁中書對蔡京的“提攜之力”一直是“感激不盡”,每年農歷六月十五蔡京過生日,梁中書都有所表示。他給嶽父大人兼當朝太師送禮,肯定不能買個蛋糕或弄束鮮花就了事。梁中書出手很闊綽,第一年,他花十萬貫買了一大堆珠寶,準備送給蔡京,半道上被人搶了。第二年,他又輕鬆地掏出十萬貫,買了一大堆珠寶準備再次進貢,誰知被“送”到了梁山。儘管生辰綱丟了,但驚人的數目,足以說明這位大名府留守的確生財有道。梁中書的十萬貫被晁蓋等人搶了後,成了梁山衆兄弟的發展基金。一個官養活了那麽多匪,本事的確不小。
  對梁中書的搜刮之道,我們現在知之甚少。但通過他的下屬蔡福敲詐李固的手段,可以以一斑而窺全豹。蔡福後來雖然位列七十二地煞,但卻是個地道的貪徒酷吏。盧俊義被告發後,他的管傢李固欲置其於死地。李固拿着五十兩蒜條金找到了牢頭蔡福。不料,蔡福擺出了“下民易虐,上蒼難欺”的道理,似乎不願意幹,而真實的意思很明顯,看不上這點錢。李固加到了一百兩黃金,蔡福按捺不住性子說:“李固,你割貓兒尾拌貓兒飯。北京有名恁地一個盧員外,衹值得這一百兩金子?”然後把價碼加到了五百兩黃金。有這種討價還價的本事,顯然比草寇打傢劫捨藝術、輕鬆且實惠得多。其實,對這麽一個鼎鼎大名的河北玉麒麟,梁中書不問青紅皂白就拿下,根本原因就是盯上了盧俊義的財富。盧俊義這麽大一個富商,居然不積極主動地嚮梁中書掏腰包,你說他生不生氣?
  先民在《詩經》裏曾疾呼:“碩鼠碩鼠,無食我黍。”對老百姓來說,相比在桃花山的小霸王周通、少華山的朱武等、清風山的燕順、登雲山的鄒淵、鄒潤,蔡京、梁中書之流顯然比匪還匪,無疑是社會上最大的碩鼠。據史載,蔡京、高俅、童貫等人都是傢財萬貫、奴婢成群的大富豪。實際上,在古代讓官員達到況鐘在《示子詩》中所說的“雖無經濟纔,尚守清白節”,衹不過是老百姓的一廂情願而已。像海瑞、況鐘這樣的清廉有為的官員,在古代是極為罕見的,而貪官酷吏則比比皆是。這種人對社會及老百姓的危害遠甚於匪。
  在官府眼中,梁山上的弟兄顯然是草寇匪類。憑心而論,不管梁山聚義是什麽性質,為了生存計,梁山確實也幹過土匪的勾當,經常侵州掠縣,聚衆打劫。連水滸世界裏第一個露面的英雄史進,落魄時也曾經在赤鬆林裏,打過魯智深的悶棍。但是,老百姓們面對草匪們的劫掠,還可以有辦法避過,大不了我不走你的地盤,或者你來了我想辦法躲躲。被律法制度約束在土地上的老百姓,卻衹能承受官匪們的合法性傷害。封建帝國已經成為一張密網,任何擺脫被捕撈的掙紮都是徒勞,能夠漏掉的沒幾個。不堪忍受就衹能起來反抗。方臘本是樵夫,由於遭受花石綱的盤剝,最後聚衆百萬起義,以“民匪”對抗“官匪”,嚴重動搖了帝國根本,幾成大事。何止方臘,歷來老百姓們興兵造反,都是因為受不了官匪的吸血抽髓。李自成本來是一個驛站小吏,因為“調整”而下了崗,苦於生計,振臂而起。生存問題永遠是老百姓的第一要務。如果連基本的生存問題都解决不了,就衹能豁出命去了。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选集】梁山好漢
第1節:導言:灰社會現象第2節:在水滸世界裏第3節:“社會灰化”階段
第4節:一個沉重的問題第5節:一個帝王的亡事1第6節:一個帝王的亡事2
第7節:一個帝王的亡事3第8節:蔡京分利集團1第9節:蔡京分利集團2
第10節:蔡京分利集團3第11節:合法性傷害1第12節:合法性傷害2
第13節:合法性傷害3第14節:一個小吏的情理法難題1第15節:一個小吏的情理法難題2
第16節:柴進不是冤大頭1第17節:柴進不是冤大頭2第18節:官差涉黑定律1
第19節:官差涉黑定律2第20節:官差涉黑定律3第21節:官匪切換1
第22節:官匪切換2第23節:祝傢莊的悲哀1第24節:祝傢莊的悲哀2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