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评论 不能被遗忘的国粹:老戏的前世今生 Quintessence can not be forgotten: the old Opera Past and Present   》 第21节:龙图打坐在开封府(2)      傅谨 Fu Jin

  历史上的拯在北宋天圣年间中进士,历任天章阁待制、知谏院、龙图阁直学士、权三司使,最后官至枢密副使。据说拯在世时公的故事就被民众口口相传,但就像所有民间故事一样,最后都远离其原型。有关公的民间传说,其中涉及到公的身世以及职衔的部分,多数只是捕风捉影,公戏的戏词大约要以"龙图打坐在开封府上"最为出名,存世的公戏,公几乎都在开封府审案。但事实上,拯在开封府任上的时间并不长,嘉佑元年(1056)年十二月,拯58岁才获任命权知开封府,所谓"权知开封府",即"代理开封市长",他次年三月正式上任,至嘉佑三年六月离任,前后只有一年多时间。历史上的拯在中央政府担任过监察御史,对贪官污吏的行径多有揭露,与他后来的公众形象颇有联系,但终其一生,多数时间只是担任各地县州一级的地方官。他50岁左右终于被提拔进京,不过,在京城期间,也只以闲职为主,这也符合他的文人身份。宋代倚重文人,但是这倚重渐渐成为虚招,拯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天章阁待制"和"龙图阁学士"两个职务,就是典型的赐给文人的可有可无的虚职,看似地位很高,但是实际的权限却像牛皮筋一样忽大忽小,完全掌控于皇帝一手。
  拯在元杂剧里多被称为待制,不像在后代民间流传的戏剧故事里多数称之为龙图。元杂剧故事的拯,已经是典型的决狱断案的清官,并已成为"青天"--在这里,区分"清官"和"青天"是必要的。所谓"清官"意指官员清正廉明,所谓"青天"是指官员有决狱断案的能力。
  在中国民众的期待视野中,如果遇到刑事或民事诉讼时,政府官员能够公正廉明地判案,就是公众心目中的好政府和好官员,他们虽然也盼望"青天大老爷",但事实上遇有"清官"就足够满意。我们会发现,一般官员的决狱断案的技术能力在这里其实是被忽略的,虽然这种能力也很重要--在很多公案戏里,如关汉卿的《窦娥冤》,县官桃杌并不是由于收受了张驴儿的贿赂才屈杀窦娥;明代非常之杰出的、后来剧名改为《十五贯》并红遍天下的传奇《双熊梦》,造成熊家兄弟奇冤的过于执也不是因贪财,是由于颟顸和糊涂才造成冤狱。在这个意义上说,一个好的官员,仅仅清廉还不足以保证判案的公正,要想成为"青天大老爷",还需要破案的智慧和洞察力。但是既然千百年来民众把公式的"清官"当成他们对社会公正的全部寄托,那么我们当可以理解,要想让普通百姓对社会政治满意,最重要的甚至唯一重要的就是官员的廉洁和公正,只要官员清廉公正,其他问题都并不难解决--因此,"清官"和"青天"就可以等同视之。这说明自古以来在中国老百姓的眼里,腐败即使不是造成冤狱的所有原因,至少也是最主要的原因。
  在元杂剧里,公已经拥有作为一名"清官"兼"青天"所需要具备的所有资质,但是他的长处还基本上局限于有正确侦破案件的能力,尤其是对各种稀奇古怪的案件。比如说《灰阑记》《还牢末》《合同文字》《神奴儿》等剧目,公只是由于心明眼亮,有非同寻常的侦缉才华,他有如神助地以超乎常人的智慧和洞见,解决了诸多其他官吏难以参透的疑难诉讼。至于像元杂剧《盆儿鬼》,也就是后来在京剧老生行里很得宠的《乌盆记》,公只是个摆设,只需根据鬼魂诉说得清清楚楚的案情审案结案而已。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人民文学出版社
第1节:贫贱夫妻的经济学(1)第2节:贫贱夫妻的经济学(2)第3节:贫贱夫妻的经济学(3)
第4节:贫贱夫妻的经济学(4)第5节:风尘的想象与写真(1)第6节:风尘的想象与写真(2)
第7节:风尘的想象与写真(3)第8节:风尘的想象与写真(4)第9节:风尘的想象与写真(5)
第10节:风尘的想象与写真(6)第11节:"人鬼情未了"的中国版本(1)第12节:"人鬼情未了"的中国版本(2)
第13节:"人鬼情未了"的中国版本(3)第14节:"人鬼情未了"的中国版本(4)第15节:"人鬼情未了"的中国版本(5)
第16节:杨四郎的伦理底线(1)第17节:杨四郎的伦理底线(2)第18节:杨四郎的伦理底线(3)
第19节:杨四郎的伦理底线(4)第20节:龙图打坐在开封府(1)第21节:龙图打坐在开封府(2)
第22节:龙图打坐在开封府(3)第23节:龙图打坐在开封府(4)第24节:龙图打坐在开封府(5)
第   I   [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