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 》 成功的砝碼:二十幾歲,癡迷於學習吧 》
第21節:成為放之四海皆可用的人材(7)
張慧敏 Zhang Huimin
(6)涉及晉升加級的時候
(7)覺得做了會有意義的時候
②失去幹勁的時候
(1)對那項工作沒有興趣的時候(工作很無聊的時候)
(2)上頭硬性強壓工作的時候
(3)工作失去意義和價值的時候
(4)工作過於單純、簡單的時候
(5)沒有緊張感的時候
(6)沒有時間限製與任務的時候
(7)對於實現自我價值無望的時候
也就是說,當一個人覺得"衹有自己纔是主角"的時候,就會幹勁十足。"全纔是導演",這種說法的確有它的道理。
在美國的商業社會也是如此。雖然不能否認在美國社會實力和能力受到最大的重視,但是人性發揮作用的事例也有不少。
以前,最優秀企業AT&T(美國電話電報公司)曾嚮它的3萬名管理人員做過"成為上司的條件"的問捲調查, "Likability"(受歡迎的人)高居榜首。這是一個由"like(喜歡)"與 "ability(能力)"組成的合成詞,它告訴我們,衹憑規則和理論是難以服衆的,有人情味的人,才能鼓起別人的幹勁。
42 二十幾歲時就一定要註意磨煉團隊精神
■"團隊精神"是全纔的必備條件
"什麽樣的員工纔是理想的員工呢?"
HORIPRO公司的堀義貴的回答很是耐人尋味:"是跟誰都合得來的獨行俠。"
"得是有團隊精神的全纔。"因為我一嚮這樣回答,所以聽了他的回答,一下子就恍然大悟了:"說的也是呀。"
跟誰都合得來。但是,不要合群。因為一旦融入某個群體,就容易附和別人,這樣,非但無法展示自己的個性,其他什麽獨特的見解和好的創意就別指望了。"革新總在少數派手中實現",牢記這一鐵則,就不會因為融入一個群體而高枕無憂,而衹會讓你覺得如坐針氈。愈是專傢,愈是如此。
在研究開發、産品開發、市場銷售等領域,即便你是一個經濟學家、證券分析師這樣的專業人士,即使你擁有卓越過人的專業知識,如果不具備協作能力,一切都將無從談起。
某商社一位負責理財的專務董事,曾經因為一樁牽連到總理大臣的政界醜聞而被捕,據說,他是個天才型的專業人士,他和他的手下不過寥寥數人,卻靠計算得出他們創造了相當於全公司數千人所能賺取金額的同等利潤。
真是了不起的貢獻!可是貢獻不僅僅衹是體現在數字上。很多貢獻是數字無法體現出來的。
全纔的工作就在於能持續給他的成員帶去積極的影響,和作為專業人士發揮個人能力比起來,能夠集中所有成員的力量並發揮出更具價值的能力,這樣更容易得到好的評價。
成功並不一定與一個人的幸運有關,但是,至少那些成為企業高層人士的人是具有協作能力的專業人才類型。也就是說,在發揮自身專業能力的同時,提高全體成員能力的人,這一點毫無疑問。即使是兩三個人的小集體,要做的工作與大公司毫無二緻。衹不過存在規模上的大小不同,就種類而言卻完全相同。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南海出版公司 |
|
|
第1節:二十幾歲的你,從現在開始學習吧(1) | 第2節:二十幾歲的你,從現在開始學習吧(2) | 第3節:二十幾歲的你,從現在開始學習吧(3) | 第4節:二十幾歲的你,從現在開始學習吧(4) | 第5節:二十幾歲的你,從現在開始學習吧(5) | 第6節:二十幾歲的你,從現在開始學習吧(6) | 第7節:二十幾歲,不斷提升自己的"股價"的學習方法(1) | 第8節:二十幾歲,不斷提升自己的"股價"的學習方法(2) | 第9節:二十幾歲,不斷提升自己的"股價"的學習方法(3) | 第10節:二十幾歲,不斷提升自己的"股價"的學習方法(4) | 第11節:二十幾歲,不斷提升自己的"股價"的學習方法(5) | 第12節:二十幾歲,不斷提升自己的"股價"的學習方法(6) | 第13節:二十幾歲,不斷提升自己的"股價"的學習方法(7) | 第14節:二十幾歲,不斷提升自己的"股價"的學習方法(8) | 第15節:成為放之四海皆可用的人材(1) | 第16節:成為放之四海皆可用的人材(2) | 第17節:成為放之四海皆可用的人材(3) | 第18節:成為放之四海皆可用的人材(4) | 第19節:成為放之四海皆可用的人材(5) | 第20節:成為放之四海皆可用的人材(6) | 第21節:成為放之四海皆可用的人材(7) | 第22節:成為放之四海皆可用的人材(8) | 第23節:成為放之四海皆可用的人材(9) | 第24節:成為放之四海皆可用的人材(10)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