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类 》 爾雅註疏 》
捲十·釋獸第十八
郭璞 Guo Pu
邢昺(邢邴) Xing Bingxingbing
[疏]“釋獸第十八”。○釋曰:《釋鳥》雲:“四足而毛謂之獸。”《說文》雲:“獸,守備也。”此篇釋其名狀,故曰釋獸。
麋:牡,麔;牝,麎;其子,;(《國語》曰:“獸長麛。”)其跡,躔。(腳所踐處。)絶有力,狄。(○麔,音咎。麎,音辰。,於兆切。)
[疏]“麋牡”至“力狄”。○釋曰:此釋麋之種類也。《說文》雲:“鹿屬也。鼕至解其角。”《春秋•莊十七年》:“鼕,多麋。”麋,總名也。其牡者名麔,其牝者名麎。《詩•吉日》雲“其麎孔有”是也。其所生之子名。其腳跡所踐之處名躔,其絶異壯大有力者名狄也。○註“《國語》曰:‘獸長麛。’”○釋曰:此《魯語》文也。魯“宣公夏濫於泗淵,裏革斷其罟而棄之,曰:‘且夫山不槎蘖,澤不伐夭,魚禁鯤鮞,獸長麛,鳥翼鷇卵,蟲捨蚳蝝,蕃庶物也,古之訓也。今魚方別孕,不教魚長,又行網罟,貪無藝也。’”韋昭雲:“鹿子曰麛,麋子曰。”是其事也。
鹿:牡,麚;牝,麀;其子,麛;其跡,速;絶有力,<鹿開>。(○麚,音加。麀,於牛切。麛,音迷。<鹿開>,音堅。)
[疏]“鹿牡”至“力<鹿開>”。○釋曰:此辨鹿之種類也。《說文》雲:鹿,解角獸也。群萃善走者也。其牡名麚,其牝名麀。《詩•小雅》雲:“麀鹿麌麌。”其跡名速,絶有力者名<鹿開>。
麕:牡,麌;(《詩》曰:“麀鹿麌麌。”鄭康成解即謂此也。但重言耳。○麕,音君。麌,魚矩切。)牝,麜;其子,麆;其跡解,絶有力豜。(○麜,音慄。麆,音助。豜,五見切。)
[疏]“麕牡麌”至“力豜”。○釋曰:此辨麕之種類也。《說文》雲:“麕,麞也。”麕,其總名也。牡名麌,牝名麜,其子名麆,其跡名解,絶有力名豜。○註“《詩》曰”至“言耳”。○釋曰:《詩•小雅•吉日》篇文。鄭箋雲:“麕,牡曰麌。麌復麌,言多也。”是鄭康成解即謂此也。雲“但重言耳”者,謂再言麌也。
狼:牡,獾;牝,狼;其子,獥;絶有力,迅。(○獥,音亦。)
[疏]“狼牡”至“力迅”。○釋曰:此辨狼之種類也。捨人曰:“狼,牡名獾,牝名狼,其子名獥,絶有力者名迅。”孫炎曰:“迅,疾也。”《詩•齊風》雲:“並驅從兩狼兮。”陸機《疏》雲:“其鳴能小能大,善為小兒啼聲,以誘人。去數十步,其猛健者,雖善用兵者不能免也。其膏可煎和,其皮可為裘,故《禮記》‘狼臅膏’,又曰‘君之右虎裘,厥左狼裘’是也。”
兔子,嬎;(俗呼曰<兔隹>。)其跡,迒;絶有力,欣。(○嬎,芳萬切。迒,音剛。)
[疏]“兔子,嬎”至“力欣”。○釋曰:此辨兔之種類也。崔豹《古今註》雲:“兔有九孔。”《論衡》曰:“兔舐豪而孕,及其生子,從口而出,其子名嬎。”郭雲:“俗呼曰。”其跡名迒。《字林》雲:“迒,兔道也。”絶有力名欣。
豕子,豬。(今亦曰彘,江東呼豨,皆通名。)<豕隋>,豶。(俗呼小豶豬為子。○<豕隋>,音偉。豶,音墳)。幺,幼。(最後生者,俗呼為幺豚。○幺,音腰。)奏者豱。(今豬,短頭,皮理腠蹙。○奏,音腠。豱,音溫。)豕生三,豵;二,師;一,特。(豬生子常多,故別其少者之名。○豵,音宗。)所寢,橧。(橧,其所臥蓐。○橧,音繒。)四豴皆白,豥。(《詩》雲:“有豕白蹢。”蹢,蹄也。○豴,音滴。豥,音垓。)其跡,刻。絶有力,<豕厄>。(即豕高五尺者。○<豕厄>,音厄。)牝,豝。(《詩》雲:“一發五豝。”○豝,音巴。)
[疏]“豕子”至“牝豝”。○釋曰:此辨豕之種類也。其子名豬。郭雲:“今亦曰彘,江東呼豨,皆通名也。”《說文》雲:“豬,豕而三毛叢居者。”《字林》雲:“豕,後蹄廢謂之彘。”《小爾雅》雲:“彘,豬也。其子曰豚,大者謂之豜。”《方言》雲:“北燕朝鮮之間謂之豭,關東西或謂之彘,或謂之豕。南楚謂之豨。其子或謂之豚,或謂之豯,音奚。吳揚之間謂之豬子。”雲“<豕隋>,
豶”者,捨人曰:“<豕隋>,一名豶。”郭雲:“俗呼小豶豬為<豕隋>子。”豶謂犍豬也。雲:“幺,幼”者,豕之最後生者名也。郭雲:“最後生者,俗呼為幺豚。”雲“奏者豱”者,謂皮理腠蹙者名豱。郭雲:“今豱豬,短頭,皮理腠蹙。”雲“豕生三,豵;二,師;一,特”者,郭雲:“豬生子常多,故別其少者之名。”《詩•召南》雲:“一發五豵。”鄭箋雲:“豕生三曰豵。”張逸問曰:“豕生三曰豵,不知母豕也?豚也?”答曰:“豚也,過三以往猶謂之豵,以自三以上更無名也。”故知過三亦為豵。其生子二者為師,一者為特。雲“所寢,橧”者,郭雲:“橧,其所臥蓐。”《方言》雲“其檻及蓐曰橧”是也。捨人曰:“豕所寢草名為橧。”某氏曰:“臨淮人謂野豬所寢為橧。”李巡曰:“豬臥處名橧。”
橧是所居之處。雲“四豴皆白,豥”者,豴,蹄也。豕四蹄皆白名豥。其跡名刻。絶有力名<豕厄>,即下篇“豕高五尺”者也。雲“牝,豝”者,豕之牝者名豝。○註“《詩》雲:‘有豕白蹢。’○釋曰:《小雅•漸漸之石》篇文也。案《詩經》直雲“白蹢”,不云“豥”,則白蹢不知幾蹄白。而郭氏引之者,以《爾雅》主謂釋《詩》,《詩》中言“豕白蹢”惟此而巳,故知本以訓此也。鄭箋以“豥”為“駭”,駭者,躁疾之言也。駭與豥字異義同。○註“《詩》雲:‘一發五豝。’”○釋曰:《召南•騶虞》篇文也。毛傳云:“豕牝曰豝。虞人翼五豝,以待公之發。”鄭箋雲:“君射一發而翼五豝者,戰禽獸之命也。戰之者,仁心之至。”是也。
虎竊毛謂之虦貓。(竊,淺也。《詩》曰:“有貓有虎。”)
[疏]“虎竊毛謂之虦貓”。○釋曰:竊,淺也。虎之淺毛者,別名虦貓。○註“《詩》曰:‘有貓有虎。’”○釋曰:《詩•大雅•韓弈》篇文也。
貘,白豹。(似熊,小頭庳腳,黑白駁,能舐食銅鐵及竹骨。骨節強直。中實少髓,皮闢濕,或曰豹白色者別名貘。○貘,音陌。)
[疏]“貘,白豹”。○釋曰:貘,一名白豹。《字林》雲:“似熊而白黃,出蜀郡。”一曰白豹。郭雲:“熊,小頭庳腳,黑白駁,能舐食銅鐵及竹骨。骨節強直。中實少髓,皮闢濕,或曰豹白色者別名貘。”
甝,白虎。(漢宣帝時,南郡獲白虎,獸其皮、骨、爪牙。○甝,音捨。)
[疏]“甝,白虎”。○釋曰:白虎一名甝。漢宣帝時,南郡獲白虎,獻其皮、骨、爪牙。
虪,黑虎。(晉永嘉四年,建平秭歸縣檻得之。狀如小虎而黑,毛深者為班。《山海經》雲:幽都山多玄虎、玄豹。○虪,式六切。)
[疏]“虪,黑虎”。○釋曰:黑虎,一名虪。郭雲“晉永嘉四年,建平秭歸縣檻得之。狀如小虎而黑,毛深者為班。《山海經》雲:幽都山多玄虎、玄豹”者,案《海內經》雲:“北海之內,有山,名曰幽都之山,黑水出焉。其上有玄鳥、玄蛇、玄豹、玄虎。”是也。
貀,無前足。(晉太康七年,召陵扶夷縣檻得一獸,似狗,豹文,有角,兩足,即此種類也。或說貀似虎而黑,無前兩足。○貀,女滑切。)
[疏]“貀,無前足”。○釋曰:《字林》雲:“獸無前足,似虎而黑者名貀。”郭雲:“晉大康七年,召陵扶夷縣檻得一獸,似狗,豹文,有角,兩腳,即此種類也。或說貀似虎而黑,無前兩足。”
鼳,鼠身長須而賊,秦人謂之小驢。(鼳,似鼠而馬蹄,一歲千斤,為物殘賊。○鼳,古役切。)
[疏]“鼳,鼠身”至“小驢”。○釋曰:鼳,獸名也。身如鼠,有長須,而賊害於物,秦人呼為小驢。郭雲:“鼳,似鼠而馬蹄,一歲千斤,為物殘賊。”
熊虎醜,其子,狗;絶有力,麙。(律曰:捕虎一,購錢三千,其狗半之。○麙,音岩。)
[疏]“熊虎醜”至“力麙”。○釋曰:醜,類也。熊虎之類,其子名狗。絶有力名麙。郭雲:“律曰:捕虎一,購錢三千,其狗半之。”此當時之律也。引之以證虎子名狗之義也。
貍子,<豸隸>。(今或呼豾貍。○<豸隸>,音曳。)
[疏]“貍子,<豸隸>”。○釋曰:《字林》雲:“貍,伏獸,似貙,其子名<豸隸>。”郭雲“今或呼豾貍”者,《字林》雲:“豾貍也。”
貈子,貆。(其雌者名。今江東呼貉為<豸央><豸吏>。○貈,乎各切。貆,音丸。)
[疏]“貈子,貆”。○釋曰:《字林》雲:“貈似狐,善睡,其子名貆。”郭雲:“其雌者名。今江東呼貉為<豸央><豸吏>。”《字林》雲:“<豸央>,貍類。貁,謂之<豸吏>。”《廣雅》雲:“<豸吏>,貁也。”然則皆貈之通名也。
貒子,貗。(貒豚也,一名獾。○貒,音湍。貗,其禹切。)
[疏]“貒子,貗”。○釋曰:《字林》雲:“貒獸似豕而肥。”其子名貗。郭雲:“貒豚也,一名獾。”
貔,白狐。其子,豰。(一名執夷,虎豹之屬。○貔,音毗。豰,火卜切。)
[疏]“貔,白狐。其子,豰”。○釋曰:《字林》雲:“貔,豹屬,一名白狐。其子名豰。”郭雲:“一名執夷,虎豹之屬。”《詩•大雅》雲:“獻其貔皮。”陸機《疏》雲:“貔似虎,或曰似熊。一名執夷,一名白狐。遼東人謂之白羆。”
麝父,麕足。(腳似麕有香。○父,音甫。)
[疏]“麝父,麕足”。○釋曰:《字林》雲:“小鹿有香,其足似獐,故云麕足。”郭雲:“腳似麕有香。”
豺,狗足。(腳似狗。)
[疏]“豺,狗足”。○釋曰:《說文》雲:“豺,狼屬,狗聲。”郭雲:“腳似狗。”貪殘之獸。《左傳》雲:“戎狄豺狼,不可厭也。”
貙獌,似貍。(今山民呼貙虎之大者為貙豻。音岸。○貙,音樞。獌,音萬。)
[疏]“貙獌,似貍”。○釋曰:《字林》雲:“貙似貍而大,一名獌。”郭雲:“今山民呼貙虎之大者貙豻。”《字林》雲:“豻,鬍地野狗,似狐,黑喙,皆貙之類。”故又呼貙豻。
羆,如熊,黃白文。(似熊而長頭高腳,猛憨多力,能拔樹木,關西呼曰羆。)
[疏]“羆,如熊,黃白文”。○釋曰:捨人曰:“羆如熊,色黃白也。”郭雲:“似熊而長頭高腳,猛憨多力,能拔樹木,關西呼曰羆。”《詩•大雅•韓奕》雲:“赤豹黃羆。”陸機《疏》雲:“羆有黃羆,有赤羆,大於熊。其脂如熊,白而粗理,不如熊白美也。”
麢,大羊。(麢羊似羊而大,角圓銳,好在山崖間。○麢,音零。)
[疏]“麢,大羊”。○釋曰:羊之大者名麢。郭雲:“麢羊似羊而大,角圓銳,好在山崖間。”陶註《本草》雲:今出建平、宜都諸蠻中及西域。多兩角,有一角者為勝。角甚多節,蹙蹙圓繞。別有山羊極長,唯一邊有節,節亦疏大,而不入用。羌夷雲,衹此名麢羊。
麠,大麃,牛尾,一角。(漢武帝郊雍,得一角獸,若麃然,謂之麟者,此是也。麃即獐。○麠,音京。麃,音炮。)
[疏]“麠大”至“一角”。○釋曰:麃,獐也。大獐牛尾、一角者名麠。即所謂麟也。郭雲“漢武帝郊雍,得一角獸,若麃然謂之麟者,此是也”者,《漢書•郊祀志》文也。麃,即獐也。
,大麕,旄毛,狗足。(旄毛,<犭農>長。○,音幾。旄,音帽。)
[疏]“大”至“狗足”。○釋曰:麕亦獐也。旄毛,<犭農>長毛也。大獐毛長、狗足者,名。《山海經》雲:女幾山,其獸多麖
。
魋如小熊,竊毛而黃。(今建平山中有此獸,狀如熊而小,毛麆淺赤黃色,俗呼為赤熊,即魋也。○魋,音頽。)
[疏]“魋如”至“而黃”。○釋曰:竊,淺也。獸如小熊,淺毛而黃者名魋。郭雲:“今建平山中有此獸,狀如熊而小,毛麆淺赤黃色,俗呼為赤熊,即魋也。”
窫貐,類貙,虎爪,食人,迅走。(迅,疾。○窫,烏八切。貐,羊玉切。)
[疏]“窫貐”至“迅走”。○釋曰:迅,疾也。窫貐之獸,其狀類貙而虎爪,食人,疾走。《山海經》雲:少鹹山有獸,“狀如牛,而赤身、人面、馬足,名曰窫窳,其音如嬰兒,食人。”其名與此同,其狀與此錯。
狻麑,如虦貓,食虎豹。(即師子也,出西域。漢順帝時疏勒王來獻犎牛及師子。《穆天子傳》曰:“狻猊日走五百裏。”)
[疏]“狻麑”至“虎豹”。○釋曰:即師子也,出西域。其狀如虦貓,食虎豹,善走者也。○註“漢順帝”至“百裏”。○釋曰:雲“漢順帝時疏勒王來獻犎牛及師子”者,案《後漢•帝紀》雲:“孝順帝諱保,安帝之子也。”陽嘉三年,“疏勒國獻師子、犎牛”。註引《東觀記》曰:“疏勒王盤遣使文時詣闕獻師子,似虎,正黃,有髯耏,尾端茸毛,大如鬥。封牛,其領上肉隆起,若封然,因以名之,即今之峰牛。”是也。雲“《穆天子傳》曰:‘狻猊日走五百裏’”,案《穆天子傳》雲柏天曰“名獸使足,狻猊、野馬走五百裏”是也。
驨,如馬,一角;不角者,騏。(元康八年,九真郡獵得一獸,大如馬,一角,角如鹿茸,此即驨也。今深山中人時或見之,亦有無角者。○驨,鬍圭切。)
[疏]“驨如”至“者騏”。○釋曰:驨,獸名也。狀如馬,一角。不角者,名騏。郭雲:“元康八年,九真郡獵得一獸,大如馬,一角,角如鹿茸,此即驨也。今深山中人時或見之,亦有無角者。”
羱,如羊。(羱羊,似吳羊而大角,角橢,出西方。○羱,音元。)
[疏]“羱,如羊”。○釋曰:《字林》雲:“野羊大角者也。”郭雲:“羱羊,似吳羊而大角,角橢,出西方。”橢,謂狹而長也。
麐,麕身,牛尾,一角。(角頭有肉。《公羊傳》曰:“有麕而角。”○麐,音鄰。)
[疏]“麐,麕身,牛尾,一角”。○釋曰:李巡曰:“麐,瑞應獸名。”孫炎曰:“靈獸也。”京房《易傳》曰:“麐,麕身,牛尾,狼額,馬蹄,有五彩,腹下黃,高丈二。”《詩•周南》雲:“麟之趾。”毛傳云:“麟信而應禮,以足至者也。”鄭箋雲:“麟角之末有肉,示有武而不用。”陸機《疏》雲:“麟,麕身,牛尾,馬足,黃色,圓蹄,一角,角端有肉。音中鍾呂,行中規矩。遊必擇地,詳而後處。不履生蟲,不踐生草,不群居,不侶行。不入陷阱,不罹羅網。王者至仁則出。”今並州界有麟,大小如鹿,非瑞應麟也。故司馬相如賦曰“射麋腳麟”。謂此麟也。○註“《公羊傳》曰:‘有麕而角。’”○釋曰:案《春秋》哀十四年春“西狩獲麟”。《公羊傳》雲:“有以告者,曰‘有麕而角者’。孔子曰:‘孰為來哉,孰為來哉!’”是其事也。
猶,如麂,善登木。(健上樹。○麂,音幾。)
[疏]“猶如麂,善登木”。○釋曰:《說文》雲:“猶,貜屬”也。其狀如麂,為獸健捷,善能上樹。
貄,脩毫。(毫毛長。○貄,音四。)
[疏]“貄,脩毫”。○釋曰:脩,長也。《廣雅》雲:“乾毛謂之毫。”言貄獸體多長毛。
貙,似貍。(今貙虎也。大如狗,文如貍。)
[疏]“貙,似貍”。○釋曰:貙獸,其文似貍。郭雲:“今貙虎也。大如狗,文如貍。”
兕,似牛。(一角,青色,重千斤。)
[疏]“兕,似牛”。○釋曰:郭雲:“一角,青色,重千斤。”《說文》雲:“兕,如野牛,青毛,其皮堅厚,可製鎧。”《交州記》曰:“兕出九德,有一角,角長三尺餘,形如馬鞭柄。”是也。
犀,似豕。(形似水牛,豬頭,大腹,庳腳。腳有三蹄,黑色。三角,一在頂上,一在額上,一在鼻上。鼻上者,即食角也。小而不橢,好食棘。亦有一角者。○橢,音墮。)
[疏]“犀,似豕”。○釋曰:郭雲:“形似水牛,豬頭,大腹,庳腳。腳有三蹄,黑色。三角,一在頂上,一在額上,一在鼻上。鼻上者,即食角也。小而不橢(音墮),好食棘。亦有一角者。”劉欣期《交州記》曰:“犀出九德,毛如豕,蹄有甲,頭似馬。”《吳錄•地理志》雲:“武陵阮南縣以南皆有犀。”
匯,毛刺。(今蝟狀似鼠。○匯,音謂。刺,音次。)
[疏]匯即蝟也,其毛如針。郭雲:“今蝟狀如鼠。”
狒狒,如人,被發,迅走,食人。(梟羊也。《山海經》曰:“其狀如人,面長唇黑,身有毛,反踵,見人則笑。交廣及南康郡山中亦有此物,大者長丈許。俗呼之曰山都。”○狒,音費。被,之備。)
[疏]“狒狒”至“食人”。○釋曰:狒狒,獸名,狀如人,被發,疾走,食人。《山海經》謂之梟羊。又謂之贛(音感)臣人。《周書•王會》雲:“北方謂之吐嘍。”郭雲:“梟羊也。《山海經》曰:‘其狀如人,面長唇黑,身有毛,反踵,見人則笑。交廣及南康郡山中亦有此物,大者長丈許。俗呼之曰山都。’”雲“《山海經》曰”者,《海內南經》文也。案,彼文雲梟羊,“在北胸之西,其狀人面長唇,有毛,反踵,見人笑亦笑。左手操管”。又《海內經》雲:“笑則唇蔽其面,因可逃也。”故郭《贊》雲:“狒狒怪萌,被發操竹;獲人則笑,唇蔽其目;終亦號咷,反為我戮。”是也。雲“反踵”者,腳跟反嚮也。《大傳》雲:“周成王時州靡國獻之”也。
貍、狐、貒、貈醜,其足,蹯;(皆有掌蹯。○蹯,音煩。)其跡,。(,指頭處。○,音鈕。)
[疏]“貍狐”至“跡”。○釋曰:《說文》雲:“蹯,掌也。”此四獸之類皆有掌蹯。宣二年《左傳》雲“宰夫胹熊蹯”,是其類也。其指頭著地處,名。
蒙頌,猱狀。(即蒙貴也。狀如蜼而小,紫黑色。可畜,健捕鼠,勝於貓。九真、日南皆出之。猱亦獮猴之類。○猱,奴刀切。)
[疏]“蒙頌,猱狀”。○釋曰:蒙頌,一名蒙貴,狀似豬猱,故曰猱狀。郭雲:“即蒙貴也。狀如蜼而小,紫黑色。可畜,健捕鼠,勝於貓。九真、日南皆出之,猱亦獮猴之類。”
猱、蝯,善援。(便攀援。○蝯,音袁。)
[疏]“猱、蝯,善援”。○釋曰:猱,一名蝯,善攀援樹枝。郭雲“便攀援”者,便,謂便捷也。
貜父,善顧。(貜也,似獮猴而大,色蒼黑,能貜持人,好顧盼。○貜,音鑊。父,音甫。)
[疏]“貜父,善顧”。○釋曰:大蝯也。能貜持人,又善顧盼。因名。郭雲:“貜也,似獮猴而大。色蒼黑,能貜持人,好顧盼。”
威夷,長脊而泥。(泥,少才力。)
[疏]“威夷,長脊而泥”。○釋曰:泥,弱也。威夷之獸,長脊而劣弱,少才力也。
麔、麚,短脰。(脰,項。)
[疏]“麔、麚,短脰”。○釋曰:脰,項也。麔、麚之獸,皆短項。
贙,有力。(出西海,大秦國有養者,似狗,多力,獷惡。○贙,音鉉。)
[疏]“贙,有力”。○釋曰:贙,似大之獸名也。郭雲:“出西海,大秦國有養者,似狗,多力,獷惡。”
豦,迅頭。(今建平山中有豦,大如狗,似獮猴。黃黑色,多髯鬣,好奮迅其頭,能舉石摘人。貜類也。○豦,音據。)
[疏]“豦,迅頭”。○釋曰:豦,似猴之獸也。好奮迅其頭,故曰迅頭。郭雲:“今建平山中有豦,大如狗,似獮猴。黃黑色,多髯鬣,奮迅其頭,能舉石摘人。貜類也。”
蜼,卬鼻而長尾。(蜼,似獮猴而大。黃黑色,尾長數尺,似獺,尾末有岐。鼻露嚮上,雨即自縣於樹,以尾塞鼻,或以兩指。江東人亦取養之。為物健捷。○蜼,音誄。)
[疏]“蜼,卬鼻而長尾”。○釋曰:蜼,亦猴類之獸,卬鼻而尾長大。《山海經》曰:“鬲山多猿蜼。”是也。郭雲:“蜼,似獮猴而大,黃黑色,尾長數尺,似獺,尾末有岐。鼻露嚮上,雨即自縣於樹,以尾塞鼻,或以兩指。江東人亦取養之。為物健捷。”
時,善乘領。(好登山峰。○乘,音承。)
[疏]“時,善乘領”。○釋曰:好登山峰之一獸也。
猩猩,小而好啼。(《山海經》曰:“人面豕身,能言語。”今交趾封谿縣出猩猩,狀如獾<犭屯>,聲似小兒啼。)
[疏]“猩猩,小而好啼”。○釋曰:能言獸也。《麯禮》曰:“猩猩能言。”《周書•王會》曰:“都郭狌狌,欺羽狌狌,若黃狗,人面能言。”郭雲:“《山海經》曰:‘人面豕身,能言語。’今交趾封谿縣出猩猩,狀如獾<犭屯>,聲似小兒啼。”雲“《山海經》”者,《海內南經》文也。
闕洩多狃。(說者雲“腳饒指”。未詳。○闕,其越切。狃,音鈕。)
[疏]“闕洩多狃”。○釋曰:舊說以為闕泄獸名,其腳多狃。狃,指也。然其形,所未詳聞。
寓屬。
[疏]“寓屬”。○釋曰:寓,寄也。言此上獸屬多寄寓木上,故題雲“寓屬”。
鼢鼠,(地中行者。○鼢,音憤。)鼸鼠。(以頰裏藏食。○鼸,故忝切。)鼷鼠,(有螫毒者。○鼷,音奚。)鼶鼠,(《夏小正》曰:“鼬則穴。”○鼶,音斯。)鼬鼠,(今鼬似鼦,赤黃色,大尾,啖鼠,江東呼為鼪。音牲。○鼬,音佑。)鼩鼠,(小鼱鼩也,亦名<鼠從>鼩。○鼩,音劬。)鼭鼠,(未詳。)鼣鼠,(《山海經》說獸雲:“狀如鼣鼠。”然形則未詳。○鼭,音時。鼣,音吠。)鼫鼠,(形大如鼠,頭似兔,尾有毛,青黃色,在田中食粟豆。關西呼為鼩鼠,見《廣雅》。音瞿。○鼫,音石。)鼤鼠,鼨鼠,(皆未詳。○鼤,音問。鼨,音終。)豹文鼮鼠,(鼠文彩如豹者。漢武帝時得此鼠,孝廉郎終軍知之,賜絹百匹。○鼮,音廷。)鼳鼠。(今江東山中有鼳鼠,狀如鼠而大,蒼色,在樹木上。音巫覡。○鼳,南見切。)鼠屬。
[疏]“鼢鼠”至“鼳鼠”。○釋曰:此別鼠屬也。雲“鼢鼠”者,郭雲:“地中行者。”《說文》雲:“地中行鼠,伯勞所作也。”《廣雅》雲:“鼴鼠也。”《方言》名“犁鼠”,即此鼠也。謂起地若耕,因名雲。雲“鼸鼠”者,《大戴禮》雲:“田鼠者,鼸鼠也。”是頰裏藏食之名,鼠若此者,因名鼸鼠。雲“鼷鼠”者,李巡曰:“鼱鼩鼠。”郭雲:“有螫毒者。”蓋如今鼠狼。《春秋•成七年》“食郊牛伯”者是也。《博物志》雲:“鼠之最小者,或謂之耳鼠。”何休亦云:“鼷鼠者,鼠中之微者。”雲“鼶鼠”者,似鼬之鼠也。郭雲:“《夏小正》曰‘鼶鼬則穴’”者,在九月。雲“鼬鼠”者,《字林》雲:“如鼠,赤黃而文。”郭雲:“今鼬似鼦,赤黃色,大尾,啖鼠,江東呼為鼪。”即《莊子》雲:“騏驥驊騮,捕鼠不如貍鼪”是也。雲“鼩鼠”者,鼱鼩小鼠也。本雲“一名鼷鼠”。郭雲:“小鼱鼩也,亦名<鼠從>。”雲“鼫鼠”者,孫炎曰:“五技鼠。”許慎雲:“鼫鼠五技:能飛不能上屋,能遊不能渡𠔌,能緣不能窮木,能走不能先人,能穴不能覆身。”此之謂五技。蔡邕以此為螻蛄。郭雲:“形大如鼠,頭似兔,尾有毛,青黃色,好在田中食粟豆,關西呼為<鼠勺>鼠,見《廣雅》。”
<鼠勺>(音雀),今本作鼩,誤也。案《詩•魏風》雲:“碩鼠碩鼠。”陸機《疏》雲:“今河東有大鼠,能人立,交前兩腳於頸上。號舞,善鳴。食人禾苗,人逐則走入樹空中,亦有技。或謂之雀鼠。”案,此與郭氏所說同。雲“豹文鼮鼠”者,郭雲“鼠文彩如豹者。漢武帝時得此鼠,孝廉郎終軍知之,賜絹百匹”者,案《漢書》雲:終軍,字子云,濟南人也。少好學,以辯博能屬文。初入關,棄繻而去。至長安上書,拜為謁者給事中。使南越,為呂嘉所殺。死時年二十餘,故世號之終童。武帝嘗得豹文鼠,終軍以《爾雅》辨其名,故受賜也。“鼳鼠”者,鼳,鼠名也。郭雲:“今江東山中有鼳鼠,狀如鼠而大,蒼色,在樹木上。”○註“《山海經》說獸雲:‘狀如鼣鼠。’”○釋曰:案《中山經》雲:“倚帝山,其上多玉,下多金。有獸焉,狀如鼣鼠,白喙,名狙如,見則其國有大兵。”是也。“鼠屬。”○釋曰:言此上皆鼠之屬類也。鼠,小獸也。亦四足而毛,故於此釋之。案《字林》雲:“鼸鼠,即鼢鼠也。”今郭氏分為二。又《說文》雲:“鼨,豹文鼠也。”今郭氏以豹文下屬,未知孰是。故略言之
牛曰齝,(食之已久復出嚼之也。○齝,醜之切。)羊曰齛,(今江東呼齝為齛。音漏洩。)麋鹿曰齸。(江東名咽曰齸。齸者,食之所在,依名雲。○齸,音益。)鳥曰嗉,(咽中裹食處。)寓鼠曰嗛。(頰裹貯食處。寓,謂獮猴之類寄寓木上。)齸屬。
[疏]“牛曰齝”至“齸屬”。○釋曰:此別鳥、獸嚼食之名也。牛名曰齝。郭雲:“食之已久,復出嚼之。”羊名曰齛。郭雲:“今江東呼齝為齛。”麋鹿名曰齸。郭雲:“江東名咽為齸。齸者,食之所在,依名雲。”鳥名曰嗉。郭雲:“咽中裹食處。”即上篇“其粻長,嗉”也。寓木之獸及鼠皆曰嗛。郭雲:“頰裹貯食處。寓,謂獮猴之類寄寓木上。”此屬皆咽中藏食,復出嚼之。故題雲“齸屬”。
獸曰釁,(自奮迅動作。○釁,許刃切。)人曰撟,(頻伸夭撟。○撟,紀小切。)魚曰須,(鼓鰓須息。)鳥曰旲。(張兩翅,皆氣體所須。○旲,古闃切。)須屬。
[疏]“獸曰釁”至“須屬”。○釋曰:此辨人、魚、鳥、獸氣體所須之名也。獸之自奮迅動作名釁。人之罷倦,頻伸夭撟、舒展屈折名撟。魚之鼓動兩頰,若人之欠須導其氣息者名須。鳥之張兩翅,旲旲然搖動者名旲。此皆氣倦體罷所須若此。故題雲“須屬”也。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爾雅》疏敘 | 捲一·序 | 捲一·釋詁第一 | 捲二·釋詁下 | 捲三·釋言第二 | 捲四·釋訓第三 | 捲四·釋親第四 | 捲五·釋宮第五 | 捲五·釋器第六 | 捲五·釋樂第七 | 捲六·釋天第八 | 捲七·釋地第九 | 捲七·釋丘第十 | 捲七·釋山第十一 | 捲七·釋水第十二 | 捲八·釋草第十三 | 捲九·釋木第十四 | 捲九·釋蟲第十五 | 捲九·釋魚第十六 | 捲十·釋鳥第十七 | 捲十·釋獸第十八 | 捲十·釋畜第十九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