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 北京地理之民間絶藝   》 解放前老藝人傳技藝思想保守(1)      佚名 Yi Ming

  《花絲雨路 反彈琵琶》吳可南設計,南志剛製作。
  點評人:南志剛,北京工藝美術研究所工藝美術大師
  作品高20.3釐米,寬17釐米,其中琵琶長8.8釐米,寬3釐米,其工藝以身體各部位寶石鑲嵌為主,裙襬及腿部的花絲為輔。共鑲嵌翠桃石75粒,翠圓點57粒,小紅寶石6粒,小圓鑽287粒,梯形鑽48粒,整件作品淨重414剋,嵌置於孔雀石底座上。它設計巧妙,舞者手中琵琶可取下用作胸針,發髻上的花朵可用作耳環,且取下後完全不影響整件作品的美感。製作十分精美,不僅幾百粒珠寶鑲嵌得嚴絲合縫,且琵琶上的金絲琴弦可撥出音來。作品獲“1983年東南亞首飾設計”工藝製作奬。
  ●南志剛(67歲,北京市工藝美術大師,擅長鑲嵌)
  我們這一行解放前出道的老藝人思想都比較保守,不願把全部技藝教給徒弟。我學藝時,師傅連使用的工具都不讓我看,我每次都是等師傅上厠所去纔偷偷拿出來一邊看一邊琢磨。我父親也是個思想保守的藝人,他在首飾行裏刻花、攢花是獨一份,能在金煙盒上刻出萬壽山全景圖。上世紀50年代成立工藝美術生産合作社時,他因手藝出衆被派往烏蘭巴托傳授中國工藝美術技巧,本來訂的合同是教3年,但父親思想保守,不願把全部技藝教給蒙古徒弟,後來對方要求續約3年,可又過了3年蒙古徒弟還是沒學會,結果又續了3年我父親纔回國。後來據他說,在緑豆那麽點兒大的金屬上刻出精細人臉的絶招,他最終還是沒教給人傢。
  ● 靈魂人物
  極具設計天賦的老藝人畢尚斌
  ●講述人:田銳和(畢尚斌的學生)
  畢尚斌1908年出生於北京,14歲起師從老藝人於海,從事花絲工藝60多年,是花絲鑲嵌行業口碑極好又有卓越貢獻的老藝人之一。畢老生前不僅花絲操作技術精湛,且極有設計天賦,這一點在老藝人中少見。1936年,他創作的花絲浮雕《九竜壁》首次嘗試將花絲工藝從平粘活到浮雕式的表現手法,1956年創作《花絲竜抱柱宮燈》送展英國,1957年創作《鳳凰牡丹臺燈》。雖然畢老平時沉默寡言,但在與工藝美校的畢業生交流時,卻能接受他們的創新思想,創作中遇到理論問題也會主動嚮學生請教。他在創作《小故宮角樓》時已經六七十歲,沒有詳細的圖紙,他就一次次去故宮觀察。將花絲工藝用於古建築創作是畢老的一大創造,也是他和學生討論的結果。畢老在1957年全國藝人代表大會上被授予“老藝人”稱號。1988年,輕工部授予他“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
  ● 專傢訪談
  傳統手工藝的傳承需要經過改良
  2003年7月15日,在政府的關心下,179名從小懷揣工藝美術之夢的年輕人正式拜在82名身懷絶技的京城工藝美術大師門下。這一天,花絲鑲嵌行業的程淑美大師收30歲的高興程為徒。一年多後,記者采訪了這對師徒。
  問:程大師,您現在教學方式和自己學藝時是否一樣?
  程淑美:不一樣。時代不同了,學的內容和教的方法都要結合社會和市場需求。我以前專學花絲鑲嵌製作,後來也主動嚮別人學習了玉雕等工藝。但現在主要教學生工藝設計,而且開拓了我原先的花絲工藝,結合多種工藝設計製作。從前那種口傳身授的方法已不適合現代社會和現代年輕人。但是,設計必須要有製作基礎,即使不能完全動手做,也必須懂得花絲鑲嵌、玉雕、牙雕等工序,並具備基本製作能力。所以我從花絲鑲嵌開始教他,先讓他熟悉幾種工序,然後參與簡單製作。由於他本身有一定基礎,目前已具備一定的工藝設計能力,但還處在初級階段。
  問:高先生,你當初為什麽選擇這個行業?
  高興程:我原在程老師所在的公司當業務員,有一定美術基礎,又喜歡傳統手工藝,後來有這個機會,就决定拜師學習。
  問:學習過程中最難的是什麽?
  高興程:最難的是起步。因為師傅要求我從製作開始,手工藝的學習特別是花絲,不僅需要美術功底,更要有耐心和毅力,這對年輕人是極大挑戰。我覺得傳統手工藝必須改良,否則年輕人無法接受。比如花絲必須和其他手工藝結合,否則就過時了。我現在主要學習工藝設計,但它不像裝潢藝術有那麽大的發揮空間,受工藝特性等多方面製約。目前我已大致熟悉一些工藝的工序,也許我不太可能完全掌握製作技術,但衹要不妨礙設計,夠用就行。
  ● 手工藝溯源
  花絲鑲嵌:北京花絲鑲嵌又稱“細金工藝”,實際上是花絲和鑲嵌兩種獨立工藝的結合,因這兩種工藝常需一起使用,故逐漸合稱“花絲鑲嵌”。目前尚無史料明確記載花絲鑲嵌最早出現於何時,但從已出土的金銀器飾品上可見,商周、戰國時期此工藝已有較高水平,到漢代花絲工藝真正成熟,隋唐後至明清達到全盛。但自古以來高檔製品多為皇室享用,宮廷亦設專門的造辦處。清末,民間首飾行增多,這門工藝纔得以在民間盛行。解放後,國傢將散落的民間作坊集中成立合作社,後又成立專門工廠,如北京花絲鑲嵌廠、北京首飾廠、北京珍藝花絲廠等,大多在通縣(今通州),産品以出口為主。如今這些工廠多已倒閉,花絲藝人也大多轉行或將花絲工藝與其他工藝結合使用,傳統的花絲鑲嵌工藝品已鮮有製作。

    新京报 編譯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當代中國出版社
“四大名旦”光彩奪目一出生就為達官貴人服務流落民間照樣富有創造力從陷入低迷到再創輝煌
市場看似興盛的背後賣得好的還是大師作品講究人性與個性從“玉器街”看老北京玉器行
名冠玉器行的“四大怪”玉器製作重在“琢磨”靠手藝吃飯(1)靠手藝吃飯(2)
玉器行的工匠被稱為“先生”周末去動物園上寫生課千年老手藝足夠人琢磨一輩子的老手藝
在哈德門外很是熱鬧過一陣繁榮過後尋找新的活法等不到“遲來的愛”朱德曾多次看望老藝人
解放前老藝人傳技藝思想保守(1)解放前老藝人傳技藝思想保守(2)編織宮廷藝術的錦綉“格律詩”昔日佈局穩重為皇傢專用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