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魔志怪 三寶太監西洋記   》 第二十一回軟水洋換將硬水 吸鐵嶺藉下天兵      羅懋登 Luo Maodeng

  詩曰:莽莽雲空遠色愁,嗚嗚戍角上徵樓。
  吳宮怨思吹雙管,楚客悲歌動五侯。
  萬裏關河春草暮,一星烽火海雲秋。
  鳥飛天外斜陽盡,弱水無聲噎不流。
  卻說碧峰長老傳令,着前後五營四哨船衹,盡行落篷下錨,不許前進。適逢得元帥、天師詎在議論僧鞋之事,猛聽得這個消息,兩個元帥俱不解其意。衹有天師說道:“這莫非是軟水洋來了?”三寶老爺一嚮耽心的是這個軟水洋,一說起“軟水洋”三個字,就嚇得他魂飛天外,魄散九宵,連聲說道:“來到此間,怎麽是好?”王尚書道:“全仗天師道力。”天師道:“當原日碧峰長老見萬歲爺,萬歲爺問他軟水洋的事,他說道:『也曾自有個過的。』事至於此,豈可白食其言。”王尚書道:“相煩天師同往蓮臺之上走一遭何如?”天師道:“但去不防。”三位竟往蓮臺上去。衹見雲𠔌報知長老,長老早知其情,迎着就道:“三公下顧貧僧,莫非軟水洋的事麽?”三寶老爺道:“正是。當原日承國師親許萬歲爺,擔當渡過此水,今日事在眉睫,特來相求。”長老道:“不消三位費心,貧僧自有個道理。三位請回本船,姑待明日便叮過去也。”三位衹得回船。
  天師心裏道:“好漢便讓他做,且看他做個穿來。”
  卻說碧峰長老靜坐蓮臺之上,吩咐徒弟、徒孫各自打坐去訖。待至三更時分,將色身撇下,金光一聳,離了寶船,竟撞入竜宮海藏,早已驚動了東海竜王。那個竜王看見了燃燈古佛,忙近前來,繞佛三匝,禮佛八拜,說道:“不知佛爺前來,不曾遠接,接待不周,望乞恕罪。”長老道:“你是何神?”竜王道:“弟子是東海小竜神敖廣。”長老道:“我今領了南朝朱皇帝駕下寶船一千五百餘號,軍馬二十餘萬,前往西洋撫夷取寶。今日到了你這個軟水洋,我特來問你,我的寶船怎樣過去?”竜王道:“寶船其實的難過哩!”長老道:“怎的其實難過?”竜王道:“若是佛爺爺,乃是三千古佛的班頭,萬代菩薩的領袖,過去何難之有?爭奈你寶船上許多軍馬,都是凡夫,況兼寶船又甚重大,遇此軟水,怎麽過得?”長老道:“據你所說,我的寶船就過去不成了?我這西洋也下不成了?”竜王道:“恰像也有些難處。”長老道:“我且問你,自盤古到如今,可也曾有人過此水麽?”竜王道:“盤古到今,豈無一個人曾經過得此水的!”長老道:“怎麽又過得?”竜王道:“說起來話又有根。”長老道:“是甚麽根?”竜王道:“當原先大唐朝,有個蜀郡成都人,姓袁,道號天罡先生,上察天文,下通地理,知道過去未來,曉得吉兇禍福,每日在十字街頭賣卦營生。其日有一個秀纔來占課,袁天罡起下課來,說道:『占課君子,你不是個凡人。』那秀纔道:『我不是個凡人,還是甚麽?』袁天罡道:『你是個水府竜神。』其神大驚,說道:『先生何以得知在下就是竜神?』袁天罡道:『不是我誇口說,我這課問無不知,知無不盡,算得天有幾萬丈高,算得黃河水有幾百丈深。大則泄漏天機,小則人間禍福,哪一件不知道?』其神說道:『你既是這等神課,你且算一算天曹該我幾時行雨,行雨該有幾千萬點?你若算得我着,我就說你是個神仙。』袁天罡道:『空算也不見得妙,我和你賭了罷!』其神道:『賭些甚麽?』袁天罡道:『我若算不着,我便不來賣卦;我若算得着,你便不要行雨。』其神道:『差池了一點也不算贏。』袁天罡道:『便是。』衹見起下課來,袁天罡道:『該你行雨快了。就在三日後,玉皇有旨,差你午牌時分起雲,未牌時分下雨,雨有四十八萬點。』其神道:『三日後沒有敕旨,纔來和你講話哩!』“過了三日,果真玉皇傳出一道旨意,着金河老竜午時起雲,未時行雨,雨有四十八萬點。火速毋違。原來這個占課的是金河老竜。金河老王接了旨意,心下大驚,說道:『袁天罡的手段這等神哩!我天曹的事故,都把他賣出銅錢來。我有個行幾點,去贏賣課的先生。哪曉得少行幾點,違滅了敕旨,玉皇傳令該斬,差唐太宗駕下左丞相魏徵監斬。那時節金河老竜慌了,衹得反來拜求袁天罡先生。天罡道:『你違了上帝敕旨,我是凡人,怎麽見得上帝?怎麽會救得你?』老竜大哭,拜伏地下,衹是一個不起來。天罡道:『你起來罷,我有一計,可以救得你的性命。』老竜聞之,實時磕了幾個頭,爬將起來,拱立而聽。天罡道:『我教你一個斬草尋根的法兒。明日斬你的是魏徵丞相,丞相是唐太宗爺的親臣。你今夜三更時分前,到太宗爺寢殿托一個夢,將此情哀訴與他,煩他轉達魏徵,方可救你的性命?』老竜道:『太宗雖是天子,終是凡人,怎麽止得天曹的事?』袁天罡道:『太宗是個君,魏徵是個臣。君令臣共,何敢不聽。』老竜唯唯而去。
  “夜至三更,徑到寢殿,托夢太宗,哀求他救命,細說苦情一番。又說是魏徵丞相的事理。原來唐太宗本是個不嗜殺人之君,就是魂夢裏也會慈悲,聽知老竜這一段苦情,便就說道:『我救你一命。』老竜又哭哭啼啼說道:『千萬不要誤了我的事。』太宗爺道:『若是誤了你之時,一命還你一命。』老竜又哭哭啼啼說道:『衹在明日午時三刻,挨過了這個時辰,小神就得了性命。』太宗爺道:『知道了。』老竜拜謝而去。太宗驚醒回來,原來是南柯一夢。
  “唐太宗心下吃了一驚,卻又想道:『雖是個夢裏,我做天子的無戲言,衹得救他性命。衹是還有一件來,若是明白說了此事,又恐怕泄漏天機。』猛然間心生一計,無任歡喜。早上起來設朝,百官朝罷,聖旨獨留丞相魏徵同到文華殿對弈。唐太宗原是藉此羈留丞相。魏徵丞相心裏想道:『今日玉帝有旨,差我監斬金河老竜;聖上又有旨,着我文華殿對弈,兩下裏盡有些妨礙。』一則是不敢泄漏了天機,二則是不敢違滅了當今聖上,終是陽間天子要緊,衹得陪着唐王着棋。魏徵丞相着了一會棋,到了午牌時分,衹見情思昏昏,精神睏倦,不覺的伏在桌子上打一瞌睡。唐太宗心裏想道:『正好不要叫他醒來,捱過了這個午時三刻,竜王之命可救矣!』一會兒丞相醒將回來,看見太宗皇帝陪他坐着,就嚇得渾身是汗,遍體生津,忙忙的俯伏金階,奏道:『臣該萬死!臣該萬死!非臣敢慢君王,故意的瞌睡,衹因玉帝有旨,差臣南天門外監斬金河老竜,復旨纔回,伏乞我王赦罪。』說了一個『監斬金河老竜』,唐太宗衹是口裏叫屈。撇了魏徵丞相,竟轉寢宮而來,悶悶的不快活。“夜至三更,金河老竜直至宮裏,拉住唐太宗,要他抵命。唐太宗驚懼,巴明不明,盼曉不曉。及至天亮,設聚兩班文武,商議竜王索命之事。當有護國公秦叔寶、鄂國公尉遲敬德出班奏道:『萬歲爺但放心,今晚小臣二人把住宮門,看是甚麽竜王敢進?』果真的到了晚上,兩個國公把守宮門。竜王又來時,擡頭一看,左邊是個天蓬星站着,右邊是個黑煞星站着,他哪裏敢進。竜王沒奈何,竟投閻君告下了一紙陰狀。陰司拘到唐王。唐王如夢一般,竟赴陰司對理。金河老竜說道:『你原說過了一命抵一命。』唐王沒奈何,對了閻君,親自許他削發出傢,前往西天雷音寶剎,面佛求取真經,超度老竜,托生轉世。唐太宗又遍遊地府,衹見尉遲公鞭掃六十四處煙塵,多少士卒一個個困苦陰曹,無錢使用,也都來哀告唐王。唐王無計可施,當得判官崔珏藉辦了東京城裏相老兒寄莊的金銀一庫,仍許了衆鬼魂,超度他一壇。唐太宗回轉陽間,如夢初醒。次日早朝聚集滿朝文武,當朝堂之上把個陰司地府的事情細說了一遍。實時傳旨東京城裏,找相老兒。尋來尋去,止尋得一個貧窮老漢,擔水營生,叫相老兒。原來這個相老兒年高八十,子息俱無,恐怕身沒之事無人燒化錢紙,每日食用之外,剩得幾文錢,盡數兒買了金銀紙馬,燒化在井泉傍邊。有此一段緣故,欽差校尉拿來進見太宗。太宗審實了他的情詞,賞他銀子,他不要銀子;賞他金子,他不要金子;賞膽大官,他不願做官。唐太宗傳旨,敕建一座相國寺,奉他萬年的香火。至今相國寺尚存。“卻說唐王許下了老竜超度,果真的要削發出傢,前往西天雷音古剎,面佛求經。百官上表奏道:『天不可一日無日,國不可一日無君。既是前言要踐,莫若張挂榜文,召集天下僧人,內中揀選個有德行的,代萬歲取經,庶為兩善。』唐太宗準奏,大張皇榜,召集天下僧人。果真的就有一個僧人,俗姓陳,金山寺長老拾得的,留養成人,法名光蕊,有德有行,竟往長安揭了皇榜,面見太宗。太宗大喜,封為禦弟,賜名玄奘,帶了三個徒弟:一個是齊天大聖,一個是淌來僧,一個是朱八戒。師徒們前往西天取經。當得齊天大聖將我海竜王奏過天庭,封奏掌教釋伽牟尼佛。故此奉佛牒文,撤去軟水,藉來硬水,才能過去。這今早晚兩潮,有些硬水,間或的過得此水。”長老道:“我便不用你們撤去軟水,你待何如?”竜王道:“既是佛爺爺不要我們撤去軟水,越加省力,小神敢不奉承。”長老別了竜王,金光一聳,早巳又在寶船上來了。衹見天色將明,外面已自是元帥、天師都過蓮臺之上來了。國師心裏想道:“你們衹曉得來看,哪曉得我和竜王磨了這一夜牙來。”心裏這等講,口裏一邊叫看茶。三寶老爺道:“不消吃茶罷,衹求速些過去,就吃水也甜。”國師道:“不必催趲貧僧,你們衹管傳下將令,着大小船衹盡行起錨,以水響為度。但聽得船下水響,即忙的扯起篷來,望前徑走,再無阻礙。”三位心上也不十分準信。衹見將令已出,各船起錨。長老慢騰騰的走出船頭上來,三位都跟將出來。長老慢慢的問聲道:“各船上起的錨何如?”當有欽差校尉回報道:“各船上起錨已畢。衹是船下水還不曾聽見響。”長老道:“你們站開來。”歇了一會,方纔伸出手來,又歇了一會,方纔溜出個鉢盂來。又歇了一會,方纔口裏噥出兩三聲來。噥了這等兩三聲不至緊,天有些雲,海有些霧,長老拳了兩衹腳,駝了一個彈弓背,輕輕的走到船頭下,把個鉢盂舀起了這等一鉢盂兒水。須臾之間,船下的水微微的有些響聲,各船上一齊拽起篷來,照前便走,如履平地一般。船上還有一等不知事的,說道:“衹說甚麽軟水洋,鵝毛也載不起,似這等重大的寶船也過了。”又有一等略知些事的,說道:“這個船行,都是我朱皇帝的洪福齊天,水神擁護如此。”這叫做是個耳聞是虛。衹是三位老爺眼見的是實,眼見得國師取了一鉢盂兒水,眼見得大小寶船望前而行,眼見得長老把個鉢盂挂在天盤星上,那三位卻纔辭了長老而去。長老也曾送他,衹是吩咐欽差校尉仔細照管行船,吩咐徒弟非幻、徒孫雲𠔌,同到千葉蓮臺上打坐。
  卻說那三位同船,都有些疑慮。三寶老爺說道:“敢是個掩眼法兒。”三寶老爺道:“便是個法,卻不是個掩眼法。”天師道:“這個法,我也猜詳得他着,不過是個天將天兵虛空撮過的手段。”王尚書道:“他那一鉢盂的水,是怎麽?”天師道:“那是個例子。常言道:『十法九例,無例不成法。』”三寶老爺道:“我有個處。”實時差下藍旗官稟過了國師,明日鉢盂裏的水,三位老爺還要來面見發放。長老早知其意,傳言回道:“俟發放之日,請同三位老爺當面過來。”長老衹在蓮臺上運神定氣,聽候寶船過洋。卻又這個軟水洋有八百裏之遠,急切裏走不過去,衹是喜得風恬浪靜,穩載而行。正是:徵西諸將坐扁舟,晚照風煙萬裏收。一望海天成四塞,又垂日月浸中流。波翻簫鼓竜知避,水放桃花地共浮。聞道軟洋難覓路,也應穩載下西牛。
  卻說碧峰長老坐在千葉蓮臺之上,收神運氣,俟候寶船過洋。且喜得連日風平浪靜,揚帆鼓楫而行。行了幾日,長老心裏知道軟水將過,吩咐徒孫雲𠔌,傳命欽差校尉,請過三位來。天師早已知道將過軟水洋,會同兩位元帥。三寶老爺道:“國師有請,不知甚麽事因?”王尚書道:“不過是個發放鉢盂的事因。”長老見了三位,便說道:“恭喜了!”三寶老爺道:“國師同喜。”長老道:“過了這個軟水洋,是我和你下西洋第一個關隘。”老爺道:“多謝國師佛力。”長老道:“朝廷的洪福,貧僧何功?”道猶未了,衹見欽差校尉報道:“船頭之下,已是清水泛流。”長老聞知,實時起身而出,到於天盤星上,取下了那一鉢盂之水,拿在手裏,口兒又是這等噥了兩三聲。三寶老爺終是有些瘋子樣兒,看見長老拿了鉢盂,他快着口問道:“國師,你這個鉢盂裏的水,敢是個例子麽?”長老輕輕的說道:“阿彌陀佛!元帥在上,不要小覷了這個鉢盂。這八百裏軟水,都在我這一個鉢盂之中。”這一句話說得不大不小,莫說是兩位元帥吃驚,就是天師也老大的蕩了些主意。長老輕輕的又噥了兩聲,把個鉢盂裏的水放將下去,就是倒瀉天河,穿沙激石。放了半日工夫,纔放得幹淨。二位元帥見之,纔害怕哩!天師卻纔是死心倒地,扯着長老,衹是磕頭。長老道:“天師請尊重!怎麽行這等大禮?”天師道:“老師父佛力無邊,伏乞師父指教一番。”長老道:“三位請坐下,容貧僧從直相稟。”
  三位坐定。長老道:“這軟水洋匹毛枝草,俱是載不起的。是貧僧出乎無奈,夜來潛入竜宮海藏之中,央喚竜王。竜王道:『亙古至今,衹是唐三藏西天取經,仗着齊天大聖,過了一遭。自後早晚兩潮,有些硬水,卻衹容得一葉扁舟,怎麽過得這等重大的寶船?果然要過去,也須是奉佛牒文,撤去軟水,藉來硬水,方纔過得。』貧僧討了他這一個口訣,纔把鉢兒舀起了軟水,口兒裏念動了真言,藉些硬水,以此上纔過得來。”天師又打了一個躬,唱了一個喏。王尚書道:“國師的鉢盂挂在天盤星上,這是甚麽佛法?”國師道:“八百裏海水,終不然船上載得起,藉着天盤星為因,其實的挂在天柱上。”三寶老爺道:“怎麽這等一個鉢盂,就盛得這許大的水?”長老道:“老元帥,你不記得水淹兜率宮,浪打靈霄殿的日子了?”天師道:“這就是我學生連燒了四十八道飛符的舊事。”大傢反取笑了一場,這會分明取笑得有些意思。
  猛然間藍旗官報道:“前哨的戰船險些兒一沉着底,喜的是回舵轉篷,天風反旆,方纔免了這一場沉溺之苦。”那個海路本等是險,這個報事的官卻又兇,嚇得三寶老爺一天憂悶,兩眼雙垂。王尚書道:“老元帥何事這等感傷哩?”老爺道:“咱原日挂印之時,也衹圖為朝廷出力,為中國幹功,倘得寸功,或者名垂不朽。哪曉得一路有這些風浪,有這些崎嶇,耽這些驚憂,受這些虧苦,終不然咱這一束老筋骨,肯斷送在萬裏外障海之中!”王尚書道:“雖是路途險峻,賴有天師、國師,老元帥當自保重。”天師道:“凡事有國師在前,老元帥不必如此悲切。西來的路程,也衹是這一個吸鐵嶺,過此俱是婦途。”三寶老爺得了這一段的勸解,歇了一會,問說道:“這便是吸鐵嶺麽?”長老道:“便是。”老爺道:“這寶船是鐵釘釘的,大小錨俱是鐵鑄的,刀槍劍戟都是鐵打的,卻怎麽得過去?”長老道:“列位請回,過嶺都在貧僧身上。”
  實時送過了三位老爺,轉到千葉蓮臺之上,寫下了一道牒文,當時燒下。那道牒文,早有個值符使者奏事功曹,一直賫上靈霄寶殿玉帝位下親投。卻又有個左金童鬍定教人接着,問說道:“這牒文是哪裏來的?幹甚麽事的?”功曹道:“是南膳部洲朱皇帝駕下金碧峰下西洋,過吸鐵嶺,特來懇藉天兵,搬運鐵錨等件。”鬍真人聽知道“鐵錨”二字,恰好又是個“買香囊吊淚,睹物傷情”。怎麽叫做個“睹物傷情?”原來這個鐵錨,都是他親手自造。衹見鬍真人拿了這道牒文,竟自展開,奉上玉帝。玉帝看來,牒曰:於維大明,三光協順;暨我皇上,萬國來王。帝道光華,寶篆啓千年之景運;幹文璀璨,璇臺符萬壽之昌期。不忍國璽,陷彼西洋;爰命雄師,赫然東出。戈戟散飛蛇之電,鼓鼙掀震蟄之雷。鳴劍伊吾,揚帆海瀆。鬍吸鐵之有嶺,嗟破竹之無門。恭薦特牲,用申短牒。望彤輿而敬止,祓玉座以綏安。願假天兵,快茲戎器。庶鯨鯢就戮,見西海之無波;果氛診頓消,得太陽之普照。無任延結,須牒施行。
  玉帝看了牒文,實時準奏,傳下一道玉旨,欽差三十六天罡,統領天兵四隊,往西洋大海吸鐵嶺下,搬運寶船上鐵錨兵器等項,不得有違。
  玉旨已出,誰不遵依?衹見三十六天罡領了天兵四隊,竟自駕起祥雲,望西洋大海而來。見了古佛,領了佛旨,把些寶船上的鐵錨兵器,無論大小,無論多寡,一會兒都搬到西洋海子口上去了,各自駕轉雲回。長老心裏又想道:“鐵錨兵器雖是搬運去了,這些大小船衹,卻都是鐵釘釘的。我身上的金翅吠琉璃,也要得個好力士,纔用的快捷。”好個碧峰長老,念上一聲佛,佛法一時生,轉身寫了一個飛票,差了一個夏得海,竟投西海中竜宮海藏而去。衹見西海竜王敖順,接了佛爺爺這一個飛票,票說道:“票仰西海竜王,火速統領犀侯鰐伯一幹水獸,前到寶船聽候指使毋違。”竜王領了飛票,實時點齊一千水獸,統率前來,見了佛爺爺,稟說道:“適承飛票呼召,不知有何指揮?”長老道:“敬煩列位,替我把這些船衹,擡過吸鐵嶺砂河,徑往西洋海子口上。須在今夜,不得遲誤雞鳴。”竜王道:“擡便容易擡得,衹是盡在今夜,似覺得限期太促了些。”長老道:“我還有你一個寶貝在這裏。”竜王道:“正是,正是。若是佛爺爺拿出那個金翅吠琉璃來,照着前面後面,擡的便輕巧了。這五百裏路,不消呼吸之間。”長老取出一個寶貝,交付竜王。竜王拿了這個寶貝,親自領頭。後面一幹水獸擡了船衹,一會子就是西洋海子口上。竜王交還了琉璃,說道:“佛爺爺,這鐵砂河今日經過了,這個寶貝卻有十年不生鐵,卻有十年走得船。”長老道:“要他千萬年走船。”竜王拜辭,領着水獸而去。長老又坐在千葉蓮臺之上。
  卻說三寶老爺耽驚受怕,巴不得天明,來看長老的手段。及至天已微明,船上人都嘈嘈雜雜,你也說道:“不見了錨。”我也說道:“不見了錨。”有個說道:“失了的。”有個說道:“走了的。”有個說道:“飛了的。”一會兒戰船上軍士起來,又羅囉唣唣,你也說道:“不見了槍。”我也說道:“不見了劍。”張也說道:“不見了戟。”李也說道:“不見了刀。”一嚷嚷到三寶老爺耳朵裏來。老爺又吃了一驚,說道:“這些錨和這些軍器,想都是吸鐵石兒吃掉了。”飛星差人報知王爺船上。王爺早巳知道了,又飛星差人報知天師。天師早已知道了,又差人報知碧峰長老。衹見長老船上的錨,照舊在船頭上。校尉還不曾起來,傳送官回覆三寶老爺道:“某船如此,某船如此。”老爺道:“快請王爺同天師來。”衹見王尚書會了天師,天師也不解其意,一同見了老爺。老爺道:“同去問國師就見明白。”長老接了三位老爺,笑了一笑道:“列位都為不見了鐵錨軍器而來。”老爺道:“敢是吸鐵石兒吃掉了?”長老道:“豈有此理!是貧僧受了元帥鈞旨,費了一夜辛勤。我和你的船已自過了吸鐵嶺,這如今是西洋海子口上了。”老爺道:“吸鐵嶺有五百裏之遙,如何一夜會過得?”長老把個牒文、飛票兩項事,細說了一遍。三位老爺心下老大的吃驚,一齊的打躬,一齊的作揖,哪一位不欽敬。老爺又問道:“天兵搬的鐵錨在哪裏?”長老道:“在這西崖百步之內便是。”老爺傳下將令,責令各船人夫、各船軍士,前往崖上百步之內擡回錨來。這些人夫、軍士跑上崖去,百步之內是有無限的錨,衹是一個也擡不動。
  卻不知這個錨怎麽樣兒擡不動,又不知往後去這個錨怎麽樣兒擡得來,且聽下回分解。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一回盂蘭盆佛爺揭諦 補陀山菩薩會神第二回補陀山竜王獻寶 涌金門古佛投胎
第三回現化金員外之傢 投托古淨慈之寺第四回先削發欲除煩惱 後留須以表丈夫
第五回摩訶薩先自歸宗 迦摩阿後來復命第六回碧峰會衆生證果 武夷山佛祖降魔
第七回九環錫杖施威能 四路妖精皆掃盡第八回大明國太平天子 薄海外遐邇率賓
第九回張天師金階面主 茅真君玉璽進朝第十回張天師興道滅僧 金碧峰南來救難
第十一回白城隍執掌溧水 張天師怒發碧峰第十二回張天師單展傢門 金碧峰兩班賭勝
第十三回張天師壇依金殿 金碧峰水淹天門第十四回張天師倒埋碧峰 金碧峰先朝萬歲
第十五回碧峰圖西洋各國 朝廷選挂印將軍第十六回兵部官選將練師 教場中招軍買馬
第十七回寶船廠魯班助力 鐵錨廠真人施能第十八回金鑾殿大宴百官 三汊河親排鑾駕
第十九回白鱔精鬧紅江口 白竜精吵白竜江第二十回李海遭風遇猴精 三寶設壇祭海瀆
第二十一回軟水洋換將硬水 吸鐵嶺藉下天兵第二十二回天妃宮夜助天燈 張西塘先排陣勢
第二十三回小王良單戰番將 薑老星九口飛刀第二十四回唐狀元射殺老星 姜金定囤淹四將
第   I   [II]   [III]   [IV]   [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