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者 36位中国当代学人自述:精神历程   》 第21节:我的平反路(2)      曹保印 Cao Baoyin

  过了正月十五我到房山上班,第二天房山县公安局、文教局联合把我运到县里,3月3日《人民日报》发表姚文元的《论林彪反革命集团的社会基础》,文中大谈意识形态领域的阶级斗争。3月4日被房山公安分局正式传讯,22日,转送到北京市公安局看守所关押,并转拘留。一直拘留到1976年5月10日,“市中法”正式逮捕我。法院说:你的问题与“天安门反革命事件”差不多,都是分裂党中央(指我说的“批孔是上海派反周”。一个平民百姓有什么能力“分裂党中央”?真是笑料一样),反对无产阶级司令部、反对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反对批林批孔运动。并说“为了配合打击天安门反革命事件,对你实行逮捕、你签字吧”。这在实行法治的今天,会被视作笑话的,可是在当时,这些是说得义正辞严的。仿佛处理惩罚一个人,不是因为他犯了什么罪,而是由于政治形势的需要。
  1976年7月26日,把我从半步桥用小吉普拉到“市中法”(当时“中法”还在刑部街,现已拆),先是在一个小屋子候审。小屋子另一端还有个小姑娘在啜泣。我很好奇,看她也就二十岁左右,就问:“什么事?”她停止了哭,回答“天安门事”。我说:“怎么这样早就到法院了?”她说,似乎法院找她来证明什么。
  一会儿,法警把我带到一间不大的办公室。一位女审判员向我宣布(76)中刑反字第46号“刑事判决书”。判决书中说该院查明1972年到1973年伙同反革命分子章某“互相散布反动言论,恶毒攻击无产阶级司令部,诬蔑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和批林批孔运动”于是,“罪行严重,性质恶劣”以“现行反革命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三年”。
  然后送回看守所,度过上诉期后,送到“一监”。这已经是8月中旬,不久9月9日,毛主席逝世。本来我所工作的房山县要9月10日开全县的批斗大会,已经准备了一个多月,因主席逝世而取消。10月6日,“四人帮”垮台。因为我的问题较为单纯,监狱管理人员大多也知一二,对我的要求逐渐放松(例如可以请求多接见等)。但当时北京市领导人说“10月6日以前反对‘四人帮’的还是反革命”。所以我们这类的案子一直压着。直至实在压不住的1978年。
  很难删除的记忆
  三年多的生活仿佛人生一场噩梦,但总有几件事不能忘怀。
  地震:判决之后,又回到K字楼,转入关押已经判决犯人的号中。两天后,即7月28日凌晨,唐山大地震。那真是惊心动魄,大地在颤抖,K字楼剧烈晃动,铺板来回倾斜,铺上的人们滚来滚去。室中暖气片,甩出一尺多远,上面的茶缸掉了一地。人们惊醒了,一个个呆如木鸡,很长时间缓不过劲来。后来听到许多号的犯人狂敲铁门,大喊大闹,这些大多是因为“四五事件”而被抓的年轻人。他们进来的时间不长,恐怖盘踞在心头,遇此突变,不知如何是好了。其实筒道中已经空无一人,没有任何回答或制止。跟着就是下起了大雨,余震仍然不断。为了防震,北京人都住到房子外面的防震棚里。我旁边一位所谓“头号苏修特务”,中共八大时任翻译组组长的老先生,他被判15年,因为涉外,一直没有去监狱,而是在看守所关押服刑。在屋子抖动的时候,老人用一条破毛线毯子折成一个枕头似的,顶在他那没有几根头发的秃头上,紧靠在墙角,对我说:“老王,房角处安全些。”我给他泼冷水说:“没用的。那么厚的水泥墙。小小一块毯子管什么用?睡觉吧。现在全北京的人都在雨地里躲地震,惟有我们这些犯人却踏踏实实地在屋子里安心睡觉。”后来,他让我给他背唐诗,他用俄文翻译。这位从中国中央大学中文系毕业、又从高尔基大学俄文系毕业的博学老人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后来听说他去了澳大利亚。
  审讯妙语:70年代人们基本上没有什么法律意识,虽然判决书上照例说“特依法判决如下”,但“依”的什么“法”,不仅被判决人不知道,恐怕谁也不知道。因为文革中“公检法”已经被砸烂,“法律”是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产物。历史学家唐德刚说当时是“两部法律(《宪法》与《婚姻法》)治中国”,实际上连《宪法》也已废止。1975年初“四次全国人民大会”才通过了新宪法。“依法判决”不能说“依”《宪法》吧。
  有的预审员和审讯员除了说些套话外,有时也说点令人难忘怀的话。例如,一次新审讯员对我说;王学泰,我们俩人没冤没仇,你也没有把我们家的孩子抱到井里去。今天我审讯你,是因为我挣这56块钱。我觉得他很真诚。
  有时审讯员也很困惑,从判决书来看,我当时就是个“言论问题”,而且就与一个人说的。有一次,审讯员说我不敢交代问题。我说有什么敢不敢的,不就是这些话吗?他说,你以为这是小事,这就是反革命活动!就是进行反革命宣传!制造反革命舆论!我问,如果与别人说话就是行动,那么言论与行动怎么区分呢?他回答:你自己与自己说,别人没听到,才是言论。
  有一次我问预审员,《宪法》也有保护“言论自由”的条款啊?审讯员回答:“那是保护人民的言论自由的。你是敌人,当然不保护你的自由。”我说:“我本来也是人民。”他回答:“你看看你那些言论。你是人民?人民有你那样说的吗?从言论来看就证明你是敌人!”这真是“互为因果”。因为你是“敌人”,所以不给你言论自由;而“敌人”的定性又是根据“言论”。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当代中国出版社
第1节:目录第2节:序言第3节:30年中的若干记忆片段(1)
第4节:30年中的若干记忆片段(2)第5节:30年中的若干记忆片段(3)第6节:30年中的若干记忆片段(4)
第7节:我当人大代表的故事(1)第8节:我当人大代表的故事(2)第9节:我当人大代表的故事(3)
第10节:中国性文化的30年变迁(1)第11节:中国性文化的30年变迁(2)第12节:中国性文化的30年变迁(3)
第13节:向权力诉说真理(1)第14节:向权力诉说真理(2)第15节:向权力诉说真理(3)
第16节:向权力诉说真理(4)第17节:憧憬是照亮心空的太阳(1)第18节:憧憬是照亮心空的太阳(2)
第19节:憧憬是照亮心空的太阳(3)第20节:我的平反路(1)第21节:我的平反路(2)
第22节:我的平反路(3)第23节:我的平反路(4)第24节:我的平反路(5)
第   I   [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