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案小说 藍公案   》 第二十一則 山門城      藍鼎元 Lan Dingyuan

  潮邑土風素梗,逋租抗糧,負隅拒捕,相沿成習,恬不知非。而洋烏、氵戎水等都,尤其甚者。餘莅潮,法在必行,雖僻遠、頑抗、極惡、難問之鄉,不盡獲行法不止。如貴山都之麒麟埔、徑子鄉,氵戎水都之果隴、交南寨,皆動人衆捕禽之。元兇劇賊,纍纍就俘。然後姦匪廓清,令行而罔敢犯。
  不謂洋鳥一都,尚有悍然抗法如山門城趙姓者。趙氏聚族千丁,衣冠之士,濟濟數十,左右鄉村推巨擘焉。排戶趙麟、趙偕、趙鎬,自康熙六十一年以來,至雍正六年,積欠正供糧銀一百六十九兩,米六十八石有奇。圖差劉科、張利、劉德催之不應,無可如何。二月間稟請添差,以陳科、林會、鄭應協同拘比,亦無如何。
  三月六日,陳科諸人,偕保正周理等,拘獲戶丁趙德迎一名。有監生趙佳璧者,聞之大怒,以為失世族體,攘臂奮呼,趙德漢,趙德鸞、趙阿雄等二三十人,製梃追之,擊劉科頭破裂,奪取趙德迎以去。
  陳科、周理等未如之何,則又稟請添差。復以趙金、趙靜,偕附近保正陳儀、周福、劉之嚴、陳淑祿、方東升、周象華等,協拘緝獲趙佳璧、趙德鸞二名。又有趙阿武攘臂奮呼,趙德漢、趙阿狀、趙阿俊、趙德風、趙阿維等三四十人追至叢毆。周理被傷破額,血涌如泉。諸保正大敗逃歸,差役皆負傷奔竄,佳璧、德鸞又被奪回以去。再稟拒捕毆差,驗傷纍纍。
  餘猶未忍即通詳律究也。一面申知郡太守鬍公,一面移檄潮陽營,撥遣弁兵偕縣尉馮君灝,親詣其地,會同拿究。臨行囑曰:“佳璧等雖身厠衣冠,畢竟鄉愚寡識。從前過惡,我不深究;但肯悔罪來歸,率其二三頑戶,將積逋糧米急公納完,我則仍善視之。差役生事,亦不可知,總以此行糧米完欠,定其良匪順逆。倘二三頑戶,懼罪不敢造邑,則令佳璧代賫以來,統為輸納。國賦既完,即為良善。我又以此行佳璧來否,定其良匪順逆也。”馮尉曰:“明公仁慈至此,敢不體諒?然則弁兵且遲之,先以單騎勸諭,傳茲德意,可乎?”余曰:“善。”
  馮尉至鄉,監生趙佳璧、趙稱侯,武生趙宣侯、趙廷佐等,濟濟皆在。與之言輸將,稱:“從前無此急迫,我等自祖宗以來,何曾一歲完清?積十數年,率皆逢赦。未聞縣令衙役敢如此拿辱斯文。我等且欲控告上司,提彼衙蠹,尚望我納糧哉?”馮尉曰:“糧米乃朝廷正供,非縣令私為已有。五營軍士待茲給發糧餉,刻不可緩!非故為急迫也。”佳璧等言:“前官俱緩,何獨於今不可?我等亦待新官至,始完納耳。”
  尉再以好言勸之,不聽。以禍患惕之,亦不聽。邀佳璧一人與偕入邑,不聽。請輸完少許,以示急公未能,非有抗拒之意,亦不聽。馮尉不得已,旋歸。
  越數日,以兵同往。佳璧等傳呼閉門,遂將寨門緊閉,明示抗拒。馮尉躬至門前,理諭再三,佳璧等若為弗聞也者。寒內刀槍林立,鋒芒閃閃,露出墻頭上。高聲言曰:“我等抗糧細故,毆差奪犯是實。任汝通詳千萬楮,寨門總是不開。誰敢環攻而人,與我等决一死戰乎?”
  馮尉見其頑兇已甚,無悔罪畏法之心,亦無如何,據情詳報。餘日:“噫!野哉。天下有如此生、監乎?再不申褫,不可得也。”因備敘前後情由,詳通列憲、學使顧公,將趙宣侯、趙廷佐褫革武生。其監生趙佳璧,等侯會咨斥革懲治。督、撫、藩、臬,俱嚴檄飭拘,照依發遣黑竜江事例。
  佳璧等尚不以為意也。日偕寨內人衆,鳴鼓列陣,執戈揚盾以示必欲拒敵官兵,敢於死鬥之狀,冀縣令聞而中止也。
  余曰:“噫!如是益不可中止矣。”傳令保正劉之嚴等十一人,各率鄉兵,先驅示意,乃奮筆書朱,為檄諭曰:嗟!汝山門城士民,無罪無辜,必欲平空造孽,犯極惡不赦之條,可不為大哀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有田有賦乃古今不易之常。汝等奄有田園,歲享租粒,名下應完糧米,欲令何人代為輸將?故試為我言之。
  天下王侯卿相,以至大小官吏,無敢一人逋負維正之供。獨汝趙氏山門城,偏同化外,國計兵糈之謂,何可以任汝頑抗哉?屢催屢梗,未見輸納毫釐。毆差奪犯,至再至三。本縣矜其愚懵,未忍通詳律究,特委縣尉親臨勸諭,仍敢冥頑弗率,如毛角之不可與言。及尉嫉同往,復敢閉門不納,挾持槍械,口出不遜之言,如同叛逆之舉,按律定罪,死有餘辜。
  本縣雖欲隱忍姑息,而有所不能矣。然雖通詳之後,猶望悔過來歸,但將糧米納完,亦可網開一面。不謂汝等兇頑愈肆,全無悔禍之心,日日鳴鼓列陣,執戈揚盾,意欲何為?果敢敵殺官兵,公然自居叛逆乎?揣汝等訟師之計,不過欲以激變鄉民為叛之名,加之本縣,冀本縣怯懦中止。試思本縣何事可以激變汝民?不過催糧納米耳。催徵乃本縣之職,嚮來耗羨則減其半,棍蠹包收則拿行法,無一毫虧損汝民。汝等何所藉口以至變叛?況叛之一字,凡屬人類所不忍言,汝等身為朝廷赤子,敢於抗糧拒捕,挾製縣官,自居為叛而不辭。本縣宰製一方,不能定茲叛亂,何以上報朝廷?睦有檄發營兵,號召鄉壯,一舉撲滅已耳。汝等自度,強悍孰與臺灣土寇?當年逆賊朱一貴倡亂,奄有臺郡地方千餘裏,賊黨三十萬。然國傢不費一糧,未折一矢,七日之間,誅鋤淨盡。況汝鬥大山門城,老弱丁口不滿一千,即使擊鼓陣戈,亦等嬰兒作戲,何足當本縣剿擒乎?
  本縣不過欲汝完糧,原非有所苛求於汝,汝等捨命抗糧,誠不知是何意見。豈本縣差役需索生事,汝等有所不甘,則此半年之久,何不來一控告?及今陳稟尚亦未遲。
  本縣斷不庇護衙役,以辜汝等士民之望。汝士民以本縣為父母,本縣視汝士民為子。衙役,奔走僕隸,孰與父子之親?此理甚明,汝等何所畏憚?而不試嚮本縣一言耶?
  豈以本縣鄰邑代庖,不過五日京兆,真無如汝頑抗何哉?本縣一日未去,一日法在必行,矧此有傷國體之事,萬不敢因循姑縱。即使新令下車,亦必視叛逆如仇,無養成抗拒,為他鄉效尤之理。況新令至今尚無影響,欲使本縣縱容叛逆,再遲一年半載,以俟新令,勢亦有所不能。
  今遣峽山黃壟,附近洋塢各保正劉之嚴、王振澤、陳儀、周理、周福、周象華、劉振山、楊光玉、陳淑祿、連仁、方東升等,共率鄉兵三百人,以九月六日會於山門城下,環而守之,不許寨內一人逃出他村,樵蘇、行汲,俱縛以來。
  汝寨中有循理守法之生、監,已經完糧之良戶,當念昆岡炎火,不免玉石俱焚,急須會同密議,各保身傢。將為首頑梗之趙佳璧等一二十人,偕衆擒縛,送出寨外,交各保正解赴本縣,追糧審擬。庶幾汝等善良得以免於禍難。
  倘遲至三日不出,則縣尉營弁大衆至矣。本縣已經移營,再委大弁,多帶兵丁,縣尉統領三班人役、丁壯二三百人,前往圍搜擒捕。保正鄉兵,奮勇先登,不知汝等何以待之?汝等敢出拒敵,直令官兵鄉壯徑行誅殺,本縣援引罪人拒捕,格殺無論之條,以隨其後。汝等肝腦塗地,如雞豚狗彘之不若耳。倘汝等殺一兵役,則以叛逆定罪。
  竿首亭街,禍及妻子。汝等早夜以思,其可抗拒否耶?
  若汝止以閉寨不出為高,謂可負隅久延,則本縣傳令約保,喚出力作、農民以鐵鋤三百,掘倒寨墻,去汝保障,然後沿門搜捉,以次擒縛。汝等復能飛出九霄雲外乎?
  本縣念汝寨內無辜之人,何苦以奉公守法之身傢,為十數兇徒波纍敗滅,故不忍不諄諄告誡等。能聽與否?則關係汝祖宗積纍殃慶、門戶興衰,非本縣所能代謀也。三日不决,乃汝自誤,尚慎旃哉!
  檄諭到鄉之後,各保正扼守隘口,聲言縣尉營弁大衆且至。趙姓有識者,皆懼纍,密為縛獻之謀。於是佳璧等知不能免,乃偕趙宣侯、趙廷佐、趙阿武、趙德望、趙德漢、德鸞、德迎、德風、阿狀、阿俊、阿飯、阿雄、阿維、阿福、光茂、光慶等十七人詣縣。
  余曰:“噫!汝等既來,吾亦不忍杖殺也。升平世界,焉有顛倒謬戾之人,如汝等所為哉?吾恨不早縛汝曹,盡屍諸市。所以姑容至今,慮汝有冤情耳。今日有冤,宜即申說,並所以抗拒之故,一一為我言之。”
  趙佳璧等皆叩首曰:“我等實無冤情,亦不敢抗拒,止鄉愚無知,積習固然。其初視若兒戲,其後畏罪日深,莫敢嚮邇。是以遷延自誤,至於此極。今已知罪當死,但悔不可追,望垂寬恩,留一生路。”
  余曰:“汝等罪名大矣!酷虐吹求,我不忍;寬宥廢法,我亦不能。今姑暫置之獄,俟將積逋糧米補納全完,方行審擬。可乎?”
  未幾,餘因公赴省,鼕臘始回,遭意外解組。趙佳璧等延至明年三四月,積逋始清。署令從寬審擬,枷號一二人,餘皆薄責。佳璧量罰贖鍰,免革監生。製府孔公以佳璧罪魁戎首,不可不褫革儆衆。他皆如所議焉。
  譯文潮陽一帶民風素來強悍且頑固,逃租抗糧,依靠險要的地勢頑抗拒捕,已經相沿成習,滿不在乎,不以為錯。洋烏、湖水各都的這種風習尤為嚴重。我到潮陽上任後,决心繩之以法,即使地處偏遠、一嚮頑抗、極惡難管的鄉村,也要推行法製,不達目的决不罷休。如貴山都管轄的麒麟埔、徑子鄉,濁水都管轄的果隴、交南寨,都動用人力進行拘捕。元兇首犯,大盜巨賊,連連被俘。姦匪肅清,法令得以推行,無人敢於違犯。
  不料洋烏都中還有人悍然抗拒法令,如山門城趙傢就是一例。趙氏傢族聚集着千餘男丁,數十名士大夫、官紳,在左右鄰近中,這個村可推逃糧抗租的頭子。趙麟、趙伯、趙鎬,從康熙六十一年以來,到雍正六年,纍计欠法定的錢糧銀子一百六十九兩,米六十八石有餘。圖差劉科、張利、劉德等人去催,沒有回應,無可奈何。二月間,他們稟請增加差役,我讓陳科、林會、鄭應協同拘捕、追繳,也無法辦到。
  三月六日,陳科等人偕同保長周理等,逮住戶丁趙德迎一人。監生趙佳璧聽說後極為生氣,以為有損趙氏傢族體面,振臂奮呼,趙德漢、趙德鸞、趙阿雄等二三十人群起響應,持棍追擊,將劉科的頭打破,奪回了趙德迎。
  陳科、周理等沒有辦法,又稟請增加差役。我再派趙金、趙靜,偕同附近保長陳儀、周福、劉之嚴、陳淑祿、方東升、周象華等人,一同去拘捕趙佳璧、趙德鸞兩人。這時又有趙阿武振臂奮呼,趙德漢、趙阿狀、趙阿俊、趙德風、趙阿維等三四十人追來,聚在一起打成一團。周理被打傷額頭,血涌如泉。各保長抵擋不住,大敗逃回,縣裏差役們全都負傷跑散。
  佳璧、德鸞二人又被奪回趙傢。保長、差役們再嚮我稟報趙傢拒捕,毆打差役等經過。前去檢驗,果然許多人傷痕纍纍。
  我仍未忍心對他們嚮上呈文通報按律追究,便一面申報府裏鬍知府,一面嚮潮陽兵營發去公文,請他們撥遣官兵協同縣尉馮灝,親赴其地,會同捉拿追究。臨行囑咐他們說:“趙佳璧等雖然身為士大夫,畢竟是鄉下愚民,見識甚少。從前過錯,我不深究;衹要肯承認罪過,表示悔改,帶領那兩三個頑固的人傢,把積欠的錢糧繳納完畢,我仍然好好對待他們。差役生事,也不可知。總之,要根據這次錢糧交納情況,來判定他是安分守己的良民還是行為不端的叛逆。如果那兩三戶頑固的人傢畏罪不敢來縣,就讓趙佳璧代替他們將所欠糧米帶來,一起交納。交完皇糧,即為良善百姓。我要根據趙佳璧是否前來,來判定他是安分守己的良民,還是行為不端的叛逆。”馮縣尉說:“大人如此仁慈,敢不體諒嗎?既然如此,官兵暫緩一步,我先單騎而往,傳達您的仁德之心,勸說一番。不知是否可行?”我說:“好!”
  馮縣尉到了山門城,監生趙佳璧、趙稱侯,武生趙宣候、趙廷佐等都在。和他們談起送錢糧的事,他們說:“從前從沒有如此急迫催繳。自祖宗以來,我等何曾有一年按時完清錢糧?等積欠十多年,就會全赦免了。設聽說縣令和衙役竟敢如此侮辱斯文。我等正想嚮上司控告,捉拿那些姦邪衙役呢!還指望我們交納錢糧呀?”馮縣尉說:“錢糧是朝廷法定的,並不是縣令據為已有。五營軍士等待給養,發糧餉刻不容緩。不是故意急迫催逼。”佳璧等人又說:“前任的縣令俱都緩徵,為什麽今天獨獨不可?我等且等新官來到再交。”馮縣尉再三好言相勸,他們就是不聽。用抗拒將帶來禍患提醒告誡他們,也不聽。邀佳璧一人同來縣裏,更不聽。勸他們先交納少許以表示沒有能力急國傢之所需,並非有意抗拒納糧,還是不聽。馮縣尉不得已,衹好返回。
  過了幾天,馮縣尉帶兵同去。佳璧等傳話閉門,遂將寨門緊閉,明確表示抗拒。馮縣尉親自來到門前,再三講明道理,佳璧等好像沒有聽見一樣。寨內刀槍林立,鋒芒閃閃,露出墻頭之上。他們高聲喊道:“我等抗糧不過小事一樁,毆打差役、奪取犯人均是事實。任憑你上報呈文寫上一千張一萬張,寨門就是不開。誰有膽子圍攻闖入,和我們决一死戰嗎?”
  馮縣尉見他們頑兇已極,毫無悔罪畏法之心,也沒有辦法,衹好據實呈報。我說:“唉!太野蠻了!天下竟有這樣的監生、秀纔!如再不申報革除,就沒法辦了。”因此將前後情形呈文上報各級上司,以及顧學政,請求將趙宣侯、趙廷佐革去武生。監生趙佳璧,等侯會同商議斥革懲治。總督、巡撫、藩臺、臬臺俱都嚴詞命令,將其拘捕,依照慣例遣送黑竜江。
  趙佳璧等還是不當回事,每天和寨裏面的人,擊鼓列陣,揚槍舉盾,擺出一定要抗拒官兵、决一死戰的架子,幻想縣令見到此情後屈服中止。
  我說:“唉!越是這樣就越不可中止了!”傳令保長劉之嚴等十一人,各率鄉兵,先行示意,同時用朱筆疾書,寫出檄文,曉諭說:唉!你們這些山門城的士民,本來無罪無辜,偏偏要憑空造孽,犯下極惡不赦的律條,這難道不是太可悲了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種田納糧,乃是古今如一的常理。你們擁有田園,年年都有收穫,各人名下理應交納錢糧,還想要叫什麽人代為繳納嗎?姑且試着聽我把道理說一下。天下王侯卿相,以至大小官吏,沒有一個人敢拖欠正常的錢糧。唯獨你們趙氏山門城是教化不到的野蠻之地?
  關係到國計民生、軍隊糧餉之事,怎能任憑你們頑抗?再三催促,總是抗拒,不見送交毫釐。還毆打差役,奪取犯人,一而再,再而三。本縣憐憫你們愚昧懵懂,不忍心通報追究,特委派縣尉親臨勸說,你們仍然敢這樣冥頑不化,如同披毛帶角的獸類一樣,沒法說話。等到縣尉帶兵同去,你們竟敢閉門不納,持械示威,出言不遜,大放厥詞,如同造反一樣。如按照法律定罪,你們將死有餘辜。
  本縣雖想隱忍姑息,現在也辦不到了。然而,雖然已經通報,但仍望你們能夠悔改過來,衹要將錢糧如數繳納,還可網開一面。想不到你們兇頑更甚,全無悔改之心,天天鳴鼓布陣,執戈揚盾。你們究竟想幹什麽?果真想殺害官兵,把自己擺到叛逆的位置上嗎?揣摸你們的訟師的計謀,不過是想把激變鄉民造反的罪名加在本縣頭上,使本縣怯懦懼怕而中止。但請仔細想想,本縣有什麽事可以激怒你們百姓?不過是催促納糧而已。而催徵糧餉乃是本縣的職責,過去為彌補損耗而在正額錢糧外都減免一半,無賴惡徒包攬徵收,就對他繩之以法,未曾虧損你們絲毫。你們有什麽藉口以至於造反?況且,叛逆二字,那是良民百姓所不能容忍的,你等身為朝廷的子民,竟敢抗糧拒捕,要挾縣官,以叛逆而自居。本縣掌管一方,不能平定這次造反,何以上報朝廷?衹有調撥管兵,號召鄉壯,一舉撲滅而已。
  你們自己考慮考慮,你們比臺灣土寇還要強悍嗎?當年逆賊朱一貴造反,占有臺灣地方千餘裏,賊黨多達三十萬。然國傢不費一粒糧,未折一支箭,七天之內,就將他們誅除幹淨。更何況你鬥大個山門城,老弱人丁不滿一千,即使你等擊鼓揚戈,也不過如同嬰兒戲耍,哪夠本縣抄剿擒拿呢?
  本縣不過是讓你們如數交納錢糧,本來並沒有對你們有所苛求,你等卻捨命抗糧,不知是什麽用心?莫非是本縣差役滋生事端,你等於心不甘?然而此事已有半年之久,為何不來控告?就是到了今天,再來稟告也還不晚。
  本縣絶不襢護衙役,辜負你們士民的期望。你們士民把本縣當作父母官,本縣視你們為子民。衙役不過是跑腿的僕人,哪如父母官與子民關係親密?這道理很明白,你們有什麽可畏懼的?為什麽不問本縣一句?
  難道你們以為本縣不過是在鄰縣代理縣令,如“五日京兆”一樣,時間長不了?真不知你們為何這樣頑固?本縣一日不走,就要執法一天,何況像這樣有傷國體的大事,萬萬不敢因循、姑息、縱容。即使新縣令上任,也必然是視叛逆造反如仇敵,不會聽其發展,成為他鄉效尤的對象。
  再說,新縣令至今尚無消息,要讓本縣縱容叛逆行為,再這樣推遲一年半載而等候新縣令,恐怕此種情勢也難以維持下去。
  現在,我派遣峽山、黃壟附近洋塢等地各保長劉之嚴、王振澤、陳儀、周理、周福、周象華、劉振山、楊光玉、陳淑祿、連仁、方東升等,共率鄉兵三百人,於九月六日會集於山門城下,包圍起來,不許寨內一人逃往別的村子。即使砍柴割草、出外打水的的也將全部捆綁來。
  你們寨中那些循理守法的監生、已經交完錢糧的良民,應當想一想火燒昆崗、難免玉石俱焚的後果,趕快集合起來秘密商量,保護各自身傢。將為首頑固抗拒的趙佳璧等一二十人,一塊擒拿捆綁,送出寨外,交各保長解赴本縣,追繳錢糧,審訊判决。那樣,你們良民或許能夠免除禍難。
  如果過了三天還不出來,縣尉、營兵就都趕到了。本縣已經行文兵營,再委派官吏,多帶兵丁,縣尉統領三班差役丁壯,共二三百人,前去圍捕搜擒。保長鄉兵奮勇先行,不知你們將怎樣對付?你們如果敢於出寨抵抗,惹得官兵鄉勇任意誅殺,本縣將援引罪人拒捕,格殺勿論的律條。那時,你等雖肝腦塗地,也無處申訴,連雞犬豬狗都不如了。倘若你等殺一兵役,就要以叛逆定罪,將你們頭顱挂在長街示衆,並且要禍及妻兒。你們好好想想,是否抗拒得了?
  如果你們把閉寨不出作為上策,以為可以負隅頑抗,拖延時間,那麽本縣就傳令各約長、保長,召集苦力、農民,用三百鐵鋤,掘倒寨墻,毀掉你們的保障,然後挨門挨戶地搜查捉拿。你們還能飛出九霄雲外去嗎?
  本縣考慮到寨內無辜之人,不致使自己奉公守法的身傢性命,被十幾個兇徒連累而遭害,所以纔進行這番諄諄告誡。聽與不聽,關係到你們祖宗積德殃慶,門戶的興衰禍福。但這不是本縣所能代替你們謀劃的。三天之內如仍不决斷,乃是你們自己耽誤。望慎重從事!
  檄文公告送到山門城之後,各保長嚴密把守關口,聲言縣尉、營兵大隊將要開來。趙傢有頭腦的人都害怕連累,偷偷地商量準備將頑抗的首領綁獻縣衙。在這種情況下,趙佳璧等知道難以逃脫,就和趙宣侯、趙廷佐、趙阿武、趙德望、趙德漢、趙德鸞、趙德迎、趙德風、趙阿狀、趙阿俊、趙阿飯、趙阿雄、趙阿維、趙阿福、趙光茂、趙光慶等十七人來到縣裏。
  我說:“唉!你等既然來了,我也不忍心用板子打死。升平世界,怎麽還有像你們這樣鬍作非為、顛倒、荒謬、乖戾的人呢?我衹恨沒有早早下手,將你們捉拿,全部陳屍於市上。
  之所以容忍至今,是怕你們有冤情啊。如若有冤,現在就說。
  還有為什麽抗拒的原因,一一為我說清楚。”
  趙佳璧等人一齊叩頭說:“我等確實沒有冤情,也不敢抗拒,衹因鄉愚無知,養成習慣,從來如此。當初還覺得如同兒戲;後來畏罪之心越來越深,不敢接近,就這樣拖延下來,自己耽誤了自己,以至於發展到今天這種地步。現在已經知罪,理應處死。但過去的事無法輓回,望大人寬恕恩典,留給一條生路。”
  我說:“你們的罪名太大了!冷酷對待,吹毛求疵,我不忍心;但過分寬大原諒,違反法律,我也不能。現在將你們姑且暫時投入獄中,等你們將長期積纍拖欠的錢糧補交完畢,再進行審理。可以嗎?”
  不久,我因公務到省裏,直到鼕盡臘殘返回,卻意外被革除官職。趙佳璧等拖延到第二年三四月,纔將積纍拖欠的錢糧還清。代理知縣從寬審理,將其中一兩人上刑,其餘從輕處罰。
  趙佳璧納銀贖罪,免於革去監生。但後來總督孔大人認為趙佳璧是罪魁禍首,必須革除監生以警告衆人。其它都保持原定審理意見。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一則 五營兵食第二則 三宄盜屍第三則 邪教惑民第四則 幽魂對質
第五則 葫盧地第六則 沒字詞第七則 竜湫埔奇貨第八則 死丐得妻子
第九則 賊輕再醮人第十則 閩廣洋盜第十一則 兄弟訟田第十二則 卓洲溪
第十三則 改甲册第十四則 雲落店私刑第十五則 三山王多口第十六則 西𠔌船戶
第十七則 忍心長舌第十八則 仙村樓第十九則 尺五棍第二十則 林軍師
第二十一則 山門城第二十二則 豬血有靈第二十三則 古柩作孽第二十四則 蜃樓可畏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