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里的情况,这些先生恐怕连沙发都没见过,让现代富贵人家看到,会笑掉牙的!”听的人也都笑起来。
这话乍听,似乎不无道理,其实却不尽然。他并不知道,父亲有个习惯,不熟悉、不了解的事绝不写,他也忘记了父亲是记者,记者是什么地方都要去的,穷街陋巷要去,豪门巨府也要去。加之父亲是个有心人,又有观察生活的习惯,他到这些富贵人家总要仔细地看,细心地记,平时也注意这些官绅及眷属的言谈举止、衣着打扮,就连高级俱乐部、豪华饭店,有机会也去转转。而且父亲和袁世凯最宠爱的二子袁克文(寒云)、五子袁克权很熟悉,和孙宝琦、许世英也比较熟,从他们那里听到些达官贵人家的故事,记下些见闻,就成为写小说的材料了。可以说,父亲为了写《金粉世家》,是认真地“ 体验了生活”的,并不是说要写总统,就必须当过总统,要写叫花子,就必须要当过叫花子,这样推下去,那还了得!
《金粉世家》有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最受女读者的欢迎。父亲在许多场合总会遇到一些女读者,拿《金粉世家》的问题来问他。就是一些粗通文字的老太太也喜欢《金粉世家》。当年先祖母每天晚饭后,都要父亲把当日的连载念给她听,这成了父亲的每日“工作”,他也乐此不疲,这可能是他承欢膝下的一种方式吧。
《金粉世家》在连载时,发生了“请命”风波。当写到冷清秋在大火中携幼子出走时,很多读者为冷清秋的凄惨命运和傲岸自强的性格洒下同情之泪。父亲的至交、著名的老报人,也曾任职《世界日报》的万枚子叔,看到这里时,竟和他的夫人相对而泣!当读者看到在昆明湖发现冷清秋丢失的鞋,预感不妙,纷纷写信给父亲,让他“笔下超生”,不能叫冷清秋死去。有的甚至对父亲“口出不逊”。在父亲50寿辰的纪念文章中,我曾看到著名报人许君武先生写的一篇祝贺文章,回忆他当初看《金粉世家》时,曾给父亲写过一封信,要父亲不可“笔下无情”。没想到父亲却很艺术地在报上用诗公开答复。因年代久远,原诗已记不清,大意是:世间本来有善有恶,人也有美有丑,嫫母怎么能变成美女,我又有什么法子呢?
书中的冷清秋是父亲着力刻画和歌颂的一个人物,她虽然生活在豪门之家,却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自尊的人格,在她受尽了藐视和轻慢之后,在第90回,“露影太荒唐封金预告,怀诗忽解脱对月长嗟”一文中,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她在内心深深地省悟道:“女子们总要屈服在金钱势力范围之下,实在是可耻。
凭我这点能耐,我很可以自力,为什么受人家这种藐视?人家不高兴,看你是个讨厌虫,高兴呢,也不过是一个玩物罢了。无论感情好不好,一个女子做了纨绔子弟的妻妾,便是人格丧尽。”她一层想着逼进一层,不觉热血沸腾起来。心里好像在大声疾呼地告诉她:“ 离婚,离婚!”这个70多年前的呐喊,虽然出自冷清秋之口,却道出了当时千千万万受尽封建思想和夫权压迫的妇女心声,《金粉世家》之所以受到女读者的格外欢迎,也就不足为怪了。
《金粉世家》成书后,成为父亲的畅销书之一,20世纪40年代,被改编成电影,由周曼华主演。香港也拍过粤语的《金粉世家》,似乎是吴楚帆主演。20世纪90年代,香港“亚视”曾把《金粉世家》改编为二十几集的电视连续剧,主演是汪明荃,易名为《京华春梦》,译成普通话后,曾在全国各地播映。2003年,由董洁、陈坤、刘亦菲、徐佳等人主演的电视剧《金粉世家》在中央电视台热播,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据说创下了非常高的收视率。
另外,我还看到一本由某人写的在香港出版的《金粉世家续集》,那完全是“节外生枝”的事了。
父亲于1952年大病初愈,曾填了几阕有关此书的词:温《金粉世家》尾声有感(七日夜)临江仙(三阕选一)抱病三秋成隔世,芸篇金粉重温。一回细检一销魂,老少新亭泪,衣服旧烧痕。 记得当时刚布局,青年强索天孙。于今故事向谁论?云开意似笑,月破不能奔。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